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2020-11-06何帅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教学

何帅

【摘 要】体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而且对其心理素质的提升也很关键。初中生长时间在教室学习,这对全身血液循环,大脑供氧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和舒展神经,让长时间处于紧绷学习状态的大脑及时得到休息。同时,体育课也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教师通过合理安排特定的体育活动和任务,可以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很大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素质;锻炼途径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心理素质成熟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已成为中学教育改革内容中的重点。而部分学校却一味看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这严重违背了新时代下的教育教育理念。故本文主要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相关教学举措。

一、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一)提供成长平台,促进健康成长

初中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初中的教育教学任务加重,学科数量增多,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对学生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素质方面产生了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显得十分必要。而体育课则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娱乐平台。通过体育课,学生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学生可以借助体育课在娱乐中很好地排解苦恼,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释放,避免出现抑郁自闭的情况,有利于其重新调整好状态,养成积极过硬的心理素质。故体育课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学生自信,增强脑力发育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被教师批评责骂的情况。而他们常常会因此长时间地感到失落沮丧,内心产生波动,认为自己丢人没用,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此时,良好有效的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在受到心理打击后重整旗鼓,从而有效提升自信心。很多体育课都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教师应该灵活根据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反馈,提前选择特殊的体育项目,帮助学生做出及时调整。另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脑力发育大有益处。初中生正处于脑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一味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发展很不利,而且对学习效率也有消极影响。研究表明,大脑不应长时间处于紧绷的学习状态,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而积极的娱乐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心情,而且对脑力开发也有很大帮助。

二、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

(一)开展体育活动,锻炼心理素质

初中教学任务重,学生难免会觉得学习压力大,这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而良好有效的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从压力中摆脱出来,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重新投入学习生活中,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益处。以《广播体操》为例,广播体操是面向广大中学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标,推广的一项体育运动,其运动难度不大,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师应该在课前安排学生做广播体操,并且意识到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参与度和完成度往往能反应他们的心理变化。一般有较少数学生不愿参与其中,他们会在队列最后勉强完成动作,且不愿加入学生团体活动,此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心理创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班内的此类情况,并主动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耐心地对其进行安抚。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从心理层面得到很好的释放和锻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益处很大。

(二)树立团队意识,开展团队活动

团队协作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丰富体育课堂的目的,不应是单单锻炼身体,还应该意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进而有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尽早体会到团队的神奇力量,而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对学习生活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拔河比赛》为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员身体素质情况,将班级分成两队,切忌将男生女生分开,然后进行三局两胜制比赛。拔河比赛对比赛场地和拔河姿势都有所讲究,因此,学生应根据比赛战绩,进行战术分析,如应该如何选取场地,如何站位,如何做到一同用力等问题。学生通过组内分析讨论做出决策,再一起按照方案执行,最终无论比赛结果输赢与否,学生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少一个人或者用力不齐,以及一个人站位出现失误,都有可能输掉整场比赛。因此,积极开展团队游戏和活动,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

(三)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课堂

教育教学涉及方方面面,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而人生来就带有自己的特色,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或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应该开展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针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的上课内容,以使学生都能高效地参与课堂。以《100米冲刺跑》为例,100米冲刺跑考验的是运动员的瞬间爆发能力和下肢力量。由于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尽相同,故在班级进行100米测试时,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较大差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将班内学生先分为男女两队,然后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单独分为一队,其余学生自成一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中体育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这点毋庸置疑,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生活的基础,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同样应该受到重视。教师通过分批锻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同样也可以使学生的心理能力得到成长。

(四)合理设置障碍,培养积极心态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能力明显不足,还处在萌芽阶段,而学生自信心也需要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合理安排活动障碍,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态。以《深蹲和蛙跳》为例,深蹲和蛙跳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学生的腿部会常常在完成深蹲和跳远后的几天内产生疼痛感,但这对身体无害。體育课上应合理安排深蹲和蛙跳任务,男生30个深蹲接30米蛙跳,女生20个深蹲接30米蛙跳。学生在完成后腿部会有疼痛感,可能在课下短时间内难以承受疼痛,但一段时间后就会恢复。通过这种训练项目,学生可以逐渐体会到克服困难的欢乐和喜悦,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自信的生活心态。

三、结语

教育改革正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作为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心理成长极为关键,对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有助于学生更高效率地学习文化知识,更有利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应对和妥善解决。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早期,及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增强心理素质培养意识,完善教学制度,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方立春.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时代教育,2015(16).

[2]赖龙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途径浅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6(02).

[3]李奎辉.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探讨[J].体育风尚,2018(05).

[4]岳鹏.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浅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6(15).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体育教学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