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0-11-06黄包罗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高中物理

黄包罗

【摘 要】高中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能运用实验数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应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数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形成追根究底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

物理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做实验,并运用实验数据发展和修正物理规律或结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本文以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为例,概述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教学过程,详细讲解各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猜想、开展实验验证和分析论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一、分析探究任务,确定学习目标

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是高中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第10节内容。学生已经知道电动势和内阻是反映电源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掌握了閉合电路欧姆定律,并且已有了从电路的内、外电阻来分析电路的意识。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电压表反偏的现象,猜想引起电压表反偏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最终利用所得结论(数据)证明自己的猜想。由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中的不断解决问题,开阔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物理探究的“数据”意识。

(3)培养仔细观察,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的良好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不可思议的反偏

教师介绍自制教学演示板(三节干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路图见图1),提醒学生观察伏特表示数。

师:现在开关断开状态,伏特表V1、V2示数各为多少?

生:V1示数1.42V,V2示数153V,都接近1.5V。

师:开关闭合,伏特表V1、V2示数有何变化?

生:V1示数反偏了,V2示数稍微变小。

师:这个电路连接接触良好,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伏特表V1示数不合常理的反偏?

(讨论)

生:猜测与第一节电池有关。

师:到底是不是电池引起了电压表的反偏呢?科学探究是实事求是的,容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用“数据”来说话。电源有电动势也有内阻,这是反映电源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用实验来找“数据”,一起来设计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

(二)搭建链接,追源(原理)溯本(设计实验方案)

师:在我们所学知识中,哪个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求解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生: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Ir。

(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U指路端电压,I为通过电源的电流。)

师:为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分别用什么仪器?

生:电压、电流;电压表、电流表。

【方案一】

师:现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

(学生展示电路图)

师:写出电动势E和内阻r的关系式。

生:E=U+Ir。

师:为了测出电动势E和内阻r,至少要测量几组数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实现?

生:两组;移动滑动变阻器得到两组I、U值。

【方案二】

师: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两端电压为U,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多大?电压表和定值电阻并联,整体相当于一只什么表?

生:I=U/R,整体相当于一只电流表。

师:现有电压表、电阻箱、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

(学生展示电路图)

师:写出这种电路图对应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关系式。这种设计如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生: E=U+Ir=U+Ur/R ;改变电阻箱阻值,得到两组不同的U、R值。

【方案三】

师:将一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与电流表串联,测得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定值电阻与电流表串联相当于一只什么表?

生:U=IR;相当于一只电流表。

师:现有电流表、电阻箱、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

(学生展示电路图)

师:写出这种电路图对应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关系式。这种设计如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生: E=U+Ir=I(R+r);改变电阻箱阻值,得到两组不同的I,R值。

师生共同总结:这三种测量方案原理都是E=U+Ir,即测出电源两端电压(路端电压)及通过电源的电流。

(三)究根问底,科学探究问题图2

师:由于新电池电阻较小,为了得到较为明显的电流、电压变化数据,本次实验选择如图2所示电路图实验。定值电阻R=5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为两节干电池。要测这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请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填入学案。

学生讨论并归纳步骤。

(1)电流表用0.6 A量程,电压表用3 V量程按图连接好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使电阻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的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U),填入表格,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几组I,U值,填入表格。

(4)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处理数据。

师: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实验开始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安全性原则)。

(2)为了减小偶然误差,最好采用图像法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3)描点作图时,要尽可能多的点通过直线,其余各点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的点,说明这个数据是错误的,要舍弃。

(4)数据处理,寻找“反偏”原因。

(学生小组实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实验最快的一组数据填入Excel表格,并拟合直线,作出U-I图线)

师:由拟合的直线函数关系,我们求出的这两节电池的电动势有多大?

生:大约3.05V(截距)。

师:这两节电池的内阻是不是6.55Ω?

生:不是,因为电源与R=5Ω定值电阻串联,所以,本图像中的斜率表示两节电池与5Ω定值电阻的阻值之和,即这两节电池的内阻大约为1.55Ω。

师:现在大家实验的电池是新电池,上课时的教学演示板上的电池其实是一节旧电池和两节新电池,我们用电流和电压传感器来测量这三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师连接电路,学生配合移动滑动变阻器,教师采集数据。)

师:处理电压和电流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拟合直线图,由图像你能得到什么?

生:我们发现这三节电池的电动势为4.33V,内阻约为24.98Ω。

师:估算下这节旧电池的内阻大约为多少?电动势大约多少?

生:内阻r=24.98Ω-1.55Ω=23.43Ω,电动势E=4.33V-3.05V=1.28V。

师:由于这节旧电池内阻很大,当我们把演示板上的电路闭合时,旧电池内阻上分得的内电压为多少?(假设滑动变阻器以最大阻值20Ω接入)你能解釋为什么会发生反偏吗?

生:U内=Ir=E总R总=(4.3324.98+20)×23.43≈2.26V。

由于旧电池内阻上分得的内电压已经大于了这节旧电池电动势本身l.28V,所以电压表示数发生了反偏。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能把旧电池与新电池混用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旧电池内阻变大了,比新电池大得多;旧电池的电动势也比新电池略小。

师:这节课,同学们带着电压表为什么反偏的疑问,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并且科学地设计实验,最终用获得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自己的猜想。以事实为依据,以理论为基础,“基于数据的科学探究”才是正确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用真实的实验数据作为证据,解释了伏特表反偏的原因,最终“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进一步理论分析旧电池内阻满足什么条件时,电压表能发生反偏,何时不会发生反偏。

参考文献:

[1]潘生国.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12).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高中物理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科学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