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11-06韩毅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应用策略

韩毅

【摘 要】声势律动是音乐教育领域尤为高效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极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将声势律动巧妙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成为促进音乐教育创新的有效手段,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想象和创新空间,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初中音乐教师要正确把握声势律动的应用价值,在引领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运用这一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观,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应用策略

音乐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并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初中音乐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这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呈现丰富的音乐内容,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优化学生的音乐知识与能力。声势律动的教学形式符合音乐教学规律,也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表现需求,对学生学好音乐学科来说意义重大。对此,教师要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恰当引入声势律动,把握应用原则,优化音乐教学。

一、声势律动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声势律动教学是在上个世纪初期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和初中音乐教学目标高度一致,强调将身体当作乐器,利用姿势和动作生成的声响进行音乐表达,并促进情感的交流与表现。将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能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人生来就带有节奏感,哪怕是日常的行走和跑跳,生活以及劳作都涉及动作,也都和节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其中融入声势律动的方式,挖掘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敏锐度,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自己对节奏的理解与感受,促进对节奏训练的创新。二是有助于发展学生创造力。声势律动是一种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其本身就包含着诸多创造性要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和声势律动的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达对声音的理解与感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出现消极逆反等问题,而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音乐熏陶和指导,尤其是恰当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宽松而又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鉴赏音乐和轻松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身心状态,到达身心平衡,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二、声势律动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原则

声势律动教学虽然在如今的音乐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教师在实际应用中依旧不能盲目,而是要积极遵照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适度性。所谓适度性原则,就是改变以往音乐教学中滥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而不考虑教学规律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虽然大量的音乐教育实践表明,声势律动教学法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如果盲目应用,其结果只能是音乐教学无法顺利推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把控好时间,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并设置一定的规则,以免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身体律动情境中而无法跳脱出来。二是针对性。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必须具备针对性,因为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而不合理的应用只能适得其反。教师需要充分考虑音乐的特征以及对声势律动教学的要求,保证声势律动教学具有针对性。三是辅助性。声势律动是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而非是音乐教学的全部。如果舍本逐末和喧宾夺主的话,也无法体现出声势律动教学的作用,反而会导致教学过程停滞,影响学生对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更无法夯实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基于朗诵感知音乐节奏

声势律动作为音乐教学中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融合了朗诵、舞蹈、动作等一系列的行为,其中朗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突破口,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音乐和文学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古代的诗是以歌的形式呈现的,彼此间存在很多相似点。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关系,指导学生朗诵歌词。歌词是音乐语言,是传情达意的有效载体。朗诵歌词能促使学生迅速领悟歌词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让学生在这样的声势律动活动中迅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时,教师可以用诗歌朗诵的方法导入课程:诗人舒婷在面对祖国脱离苦难、预备腾飞的情境下,用富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大家认真聆听,细细感受,体会舒婷的爱国之心。教师可以先用示范朗读的方式,用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情境中,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朗诵欲望。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朗诵,并在这一過程中激活其思维,利用这样的声势律动活动,增进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了解。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音乐教师不仅对音乐课程进行了合理安排,还推动了其他学科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意义重大。

(二)基于节奏律动夯实基础

声势律动教学法能体现出音乐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表现的平台,促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充分地发挥以及表现。节奏律动法是声势律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提高学生音乐知识以及技能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可以让学生在律动活动中顺利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不必教师耗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知识技巧的讲授。教师要积极树立创新观念,改变理论和技巧灌输的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实践情况,运用自然节奏和律动,在音乐聆听与演唱的不同环节补充音乐知识和技巧,让声势律动教学在培养学生节奏能力方面的优势得到有效体现。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踏步或跺脚等动作来增进对音乐节奏的了解,使其掌握这一类音乐作品的鉴赏技巧与方法。再如,在教学《桑塔露琪亚》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拍手与拍肩膀的声势律动活动,对音乐作品三拍子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律动把握音乐的强弱规律。

(三)基于表演内化音乐情感

声势律动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切感受,提升认知层次,并在无形之中升华情感。表演活动是特别受初中生欢迎的学习活动,也能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顺利落实。教师可以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巧妙加入声势律动要素,把学生带入音乐作品所营造的情境,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以及互动热情,确保音乐教学顺利实施。例如,在教授《阳光三叠》时,教师可以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导入课程,让学生边听故事,边聆听这部音乐作品,感知友人送别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音乐情景剧表演的任务,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创编送友人的音乐情景剧,精心设计角色动作剧情等,让其伴随着音乐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声势律动表达中内化音乐情感,实现情感层次的升华。

音乐与舞蹈拥有差异化的表现形式,但都是抒发情感的直接方法。将音乐和舞蹈进行深度交融的声势律动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与创造能力,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推动音乐教学创新实施。音乐教师要把握教学时机,巧妙融入声势律动,带领学生多角度品味音乐艺术的魅力,彰显声势律动教学的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初中音乐应用策略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
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