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园小班组课程中渗透歌唱教学的方法分析

2020-11-06顾洁

考试周刊 2020年86期
关键词:歌唱教研幼儿园

摘 要:音乐能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幼儿的情操,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力、智力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幼儿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幼儿。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小班组的各位老师根据小班孩子的心理特征、兴趣需求,就如何将歌唱教学渗透于我们的课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教研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我们感受到,在幼儿园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喜欢音乐活动,每天都接触着音乐,但是如何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确实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发展了音乐的听觉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获得成功体验,获得愉快和满足感呢?我们小班组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讨。

一、 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咿咿呀呀地唱歌,歌唱使他们心情愉悦,性格开朗,同时也调动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班教学,特别是在歌唱教学中,发现所存在的差异。有的活动很开心,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掌握得也很好;而有的活动却无法令他们情绪激动,全身心地投入。

怎样让孩子对所要学的歌曲感兴趣呢?

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符合小班幼兒年龄特点的音乐内容

孩子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即使是小班的幼儿,我们教师也不能太低估他们。纵观现在综合丛书上的一些教材内容,似乎对于小班的幼儿没有挑战性,孩子们唱唱就会了,就谈不上学习了,而有的教材上的内容,又似乎偏难,是小班幼儿很难达到的水平。因此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音乐活动是个关键。

2. 结合主题内容,创编歌词,并把好的音乐旋律运用到活动中

歌曲的旋律是否优美动听,关系到幼儿能否很快掌握以及受欢迎的程度。一些老教材上的音乐歌曲之所以经久不衰,很重要的一点是旋律优美。老教材也容易有弊端,就是里面的歌词内容比较老套,毕竟以前创编的歌词符合的是以前的生活经验,有些内容并不适合现在继续沿用,因此,保留原有的优美的旋律,填上新词,不仅符合当今幼儿园的发展要求,也使老歌新唱有了新的趣味。

3. 理解歌词,通过歌唱教学中的情景化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对于小班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故事形式分解歌词,然后配上音乐,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在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歌词的基础上,教师清唱歌曲,帮助幼儿把歌词和旋律结合在一起,通过他们的表情和口型,及时地提醒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在学习歌唱活动时,适时地向幼儿提出要求:学会唱歌的幼儿可以上台边唱边表演。孩子喜欢游戏,而情景表演正好就满足了孩子的这一愿望,因此,在教师的激励下,大家唱歌的积极性就更大了。

实践出真知,本园教研的案例来自小班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研究始终是与她们的教育教学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以解决

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如我们小班教研组X老师结合自己组织的小班歌唱活动《办家家》,针对歌唱活动中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歌词,谈了一些做法和体会。

首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做好歌唱教学前的准备。在歌曲《办家家》中,结合游戏娃娃家开展教学活动的,首先通过提问、操作使幼儿明白“家”的含义,以及“家庭”中各角色的关系。这样一来,幼儿就明白歌词:我来做爸爸,我来做妈妈是什么意思了。

其次,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运用故事和表演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歌词,这是歌唱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办家家》是这么做的。老师从故事的讲述中引出:有一家人,爸爸在家做××,妈妈在家做××,他们在家做饭炒菜,做了好多香喷喷的菜,味道……讲述的同时把歌词融入故事中,然后结合情景表演,提问幼儿:“他们在做了什么?”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最后,通过歌唱教学中把歌词动作化,促使幼儿手脑并用。这样做是把歌词内容进行分解,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此案例中,幼儿们对办家家的兴趣十分的高,平时总是有小朋友到娃娃家中玩,但他们玩的并不好或者说是还不会玩,因此,这节办家家课就是帮助幼儿们学会怎么玩办家家的游戏。在演唱歌曲办家家中,幼儿们能够很好地将歌曲完整动听的唱出来。并且能随节奏合拍的独自做动作。做爸爸的用勺子给宝宝喂饭,做妈妈的抱着宝宝,可见已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这也是我觉得本堂课中出彩的部分,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们的情绪都很高,对于模仿成人活动有很高的兴趣。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很好的与幼儿们进行了沟通,教师的多个提问,引发了幼儿平时在家的经验,幼儿们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在教师的示范下,幼儿间的互动进行的很好。对于小班的幼儿并不急于将刚教好的歌曲马上学会,唱熟。只要他们能够领会歌曲的大意,唱的开心就可以了,在以后的娃娃家游戏实践中将歌曲唱熟。

二、 运用教学的辅助材料,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因为声音不具像的特点,许多音乐要素都是抽象、不容易被幼儿感觉和理解的。在音乐活动中,通过道具的使用会拓展孩子们的想象,使音乐活动更具有美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通常的借助于游戏的形式,有创意地使用手势、声势等身体语言之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可视的、具像的辅助材料和手段,来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尤其需要配合视觉形象,来理解一些抽象的音乐要素的意义。使用道具参与歌唱律动,有利于幼儿调动身体的各个部分,所以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和开发道具、教具,来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

如在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中,小班开展的是同题歌唱活动《春天》,要求每个班级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方案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准备材料有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图片、随意摆放磁性教具、头饰。活动后大家就辅助材料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歌曲《春天》画面形象感比较强,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大家一致表示,以图片画面为媒介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对歌曲《春天》中涉及的画面感较强的歌词,我们可以借助形象,将歌词内容表现出来,引导幼儿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下,幼儿对歌词内容有了具体、深刻地感知,对歌曲创造的艺术境界也有了美的感受。

教学实践中还发现,幼儿注意力容易被新的刺激所吸引,在采用了辅助手段后,孩子们在歌唱活动中往往只专注于视觉带来的享受,歌曲倒成了可有可无的背景,他们的兴奋、激动并不是歌唱本身的体验和感悟。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教研组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就处理歌唱与教学辅助手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辅助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

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但过于花哨的教学辅助手段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材料或动作上,而对真正要歌唱的内容却提不起兴趣了,因此,我们要适时适度地用好辅助手段。

(二)辅助手段要和主题内容紧密的结合

活动前的导入环节要很好地配合好所讲内容,不要为了追求形式而导入。或者导入的时候不要讲的太远,你发散得多,小孩子想的会更加的多更加的遠,那就偏离了主题。音乐活动语言要少,任何环节都不可以用语言替代孩子的感受,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用几个贴切的词语提醒一下就可以了。简洁并不是简单,意思到了、点到即止或者设置悬念,幼儿会对下面的活动更加的感兴趣。

(三)注意辅助手段运用的场合

并不是每一个活动都需要辅助手段的,教师要根据活动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所选择的辅助材料必须是能够对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而采用不实用的手段。这样不仅是种不必要的浪费,也误入了歧途,对活动一点好处都没有。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辅助手段要用在它必须用的地方,能够使活动出彩,使孩子学得简单、愉快,使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三、 利用积极愉快的歌唱表演,充分感染幼儿

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我们老师不仅要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节奏对不对,更要注重幼儿对歌曲的表现(表演),不然教师就没有真正成为幼儿真正进行音乐自主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而是一个指挥者、命令者。我们的老师要做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的状态来感染幼儿,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老师和同伴的感染下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

从小组内一些老师的实践课例来分析,我们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小班音乐活动有了一些发现。

1. 让音乐活动成为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通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带来的快乐。

2.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天真烂漫、好动爱玩,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3. 只有让幼儿在童趣的、平等的、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幼儿的音乐灵感和音乐细胞,从而使幼儿敢于表现自己,并乐在其中。

这次研讨,老师们把关注点放在了“在歌唱中开阔孩子们的艺术视野”“通过歌唱学习,使儿童获得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让歌唱成为孩子们最轻松自在的表达、抒发和交流的艺术活动”等。在分组和集体的研讨过程中,激发每个人进一步思考,从而提出可供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对于歌唱活动,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自我对教学的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

在贯彻《纲要》中,我们小班教研组的老师懂得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尽管认识和行为之间有差距,新的理念并不等同于新的行为模式,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研的意义在于探索创新,教研的生命在于真实。我们小班教研组对于歌唱活动的研讨,是建立在老师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以教师的思考为主动学习的基点,以教师的自我领悟、自我构建为目的。通过实践——反思——探讨的反复过程,使教研活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讲求实效,更加追求真实,更加有利于今后开展教学。

作者简介:顾洁,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歌唱教研幼儿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爱幼儿园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欢乐的幼儿园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爱“上”幼儿园
歌唱十月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