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育人背景下的学生工作机制研究
2020-11-06侯星宇钱芳盛一
侯星宇 钱芳 盛一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提高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的必由之路。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学生工作也面临着复杂的变化,要积极关注校企合作育人背景下学生的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成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生工作;机制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欢迎,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学与教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如果依然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学生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实际需求,不仅会妨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断完善发展的背景下,对院校开展的學生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需要重新构建与校企合作要求相符合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一、影响学生非智力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认知的因素
有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不清,低估了学校的层次,高估了自身能力,不能准确客观地去认识社会现实,偏离社会实际,当学习生活中发现实际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时,很容易情绪失控。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因素
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实际办学中,部分院校简单片面的解读技术应用于理论学习,盲目追求专业技术培养,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提升,影响学生非智力水平,不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中抗挫折能力差,对学习的兴趣与学习动力都比较薄弱。
(三)课程教学的因素
一直以来,院校采用的教学范式也是学科体系,追求教学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设置的专业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目标岗位的职位需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适应企业用工需要。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薄,无法从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层面去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不想继续学习。
二、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工作的新挑战
虽然说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在以后进入社会后能够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推进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在个人角色,还是所扮演的作用,肩负的责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学生工作的开展也面临很多新挑战。
(一)学生的身份发生变化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需要扮演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这使得学生的内心一边有充分进入工作岗位的激动,一边又为离开熟悉的学校环境而不安。在新的环境变化中,学生容易忘却自身的学生身份。但弱化学校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导,在后期学生工作中,容易出现学生不遵守学校定岗要求,违背企业的管理制度,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管理难题[1]。
(二)学习场所和方式发生变化
依托校企合作开展的院校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工作地点与学习地点实现一体化,学生离开学校生活环境,进入到与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工作取代学习。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仅不熟悉,还需要面临工作中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事繁重的劳动,接受严格的企业管理等多种人事,如果意志不坚定,可能会存在心理迷茫,遇到很多困惑,情况严重时可能会产生就业恐惧心理。
(三)教育管理主体发生变化
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学校与企业不仅仅是进行利益项目合作的主体,同时在学生工作中也要密切合作。从表面来看,企业和学校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但实际上一旦学生离开校园环境,学校对学生制定的制度将难以有效约束学生,而企业对学生这群特殊的实习员工开展的管理又不够积极,这种形式上的双重管理加重了学生心理上的压力的同时,又存在谁都不管的空白区域[2]。
(四)教育管理制度跟不上
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很多学校虽然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紧跟时代发展开展校企合作,但事实上,无论是在思想意识还是课程设置,无论是在管理机制还是实训实习,各方面的准备都不够充分,没有充分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工作要如何开展,最终造成学生叫苦,教师喊累,企业有怨的局面。开展校企合作需要配套设计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否则,再多的实习机会,再好的合作模式,都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工作的对策
(一)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工作队伍
学校要积极开展双师型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针对现有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分批次进企业顶岗实习,由其联系企业并完成后续对企业的走访工作,以此深化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为学生在企业寻找人生导师,直接参与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与学校教学板子打配合,优势互补,主力整个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管理,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兼任学生班主任的方式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去,将企业中的各种因素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去,让学生提前感受管理文化,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学校还需要针对班主任与辅导方面创建交流平台,为其成长提供更大的机会[3]。
(二)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根据学生教育实际需要,创建相应的学生工作制度,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不断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在校企合作中,顶岗实习下学生不仅需要从事生产,还要接受教学,身份具有双重性。需要学校与企业在充分共同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学生在定岗实习阶段的管理制度,要全面覆盖包括学生干部制度、考勤制度、例会制度等在内的不同内容,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避免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管理真空。
第二,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学生顶岗实习之前需要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即将工作的环境,熟悉相关安全防护措施,面向学生开展包括劳动纪律、生产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避免在后续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建立学习考核与学籍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教学计划来科学制定顶岗实习的具体内容项目,相应的建立对应的考核方案,完成学生实习工作经历与学分的顺利换算,达到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管理的目的。与此同时,可以尝试摸索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学籍管理机制。
第四,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企业要针对到岗实习的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名单,方便院校的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全面追踪指导,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好的实习效果。
第五,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学生在学校,企业实行的管理制度在学院进行登记备案,方便后续学生工作中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三)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院校办学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准,院校要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要从企业与行业发展需求来搭建学生的综合素质,组建有学校与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元考评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学校起辅助作用,要加强各方的沟通协调,组成多元化的综合考评体系[4]。
(四)建设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
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包括院校中的文化竞争,这种竞争在未来将成为院校之间的软实力竞争,这就要求基于校企合作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凸显个性特色[5]。院校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质量,通过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来达到办学质量提升与教育制度创新的目的[6]。
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学校管理需要建设相应的校园文化,将校企合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形成相应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当院校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后,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企业文化,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人生价值观的实现。院校在深入挖掘学校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办学传统文化,坚持办学理念的同时,要更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对接,与企业深入融合,充分汲取企业内在的精神价值与理念。
参考文献:
[1]贺志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学生工作机制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5):203,205.
[2]杨正理,张家海,陈海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9(9):237,235.
[3]鮑方印,窦鹏,武杰,徐静,夏春晓,余珍珍,程佳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9(1):86-88,98.
[4]杨志群,陈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57-59.
[5]刘强,林启德.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4):142-143.
[6]康劭洋.习近平“立德树人”育人观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解读及运用[J].法制博览,2019(7):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