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德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

2020-11-06陈明

文教资料 2020年21期
关键词:基本路径供给侧改革德育

陈明

摘   要: 大学生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给侧理论,与大学生德育相辅相成、紧密关联。供给侧改革中的有效供给和结构性改革思路,可以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有益指导,符合大学生德育改革的必然性。本文从德育观念要围绕学生主体、德育过程要做到知行合一、德育结果要保障适应生活三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德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德育   供给侧改革   基本路径

一、大学生德育概念厘定及功能概述

(一)大學生德育概念厘定

通常意义上的德育,一般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客体。从这一角度出发,区分德育客体,也就是德育教育对象,可以分为学前德育、中小学德育和大学德育。本文主要论述的德育客体是大学生群体,区别于学前德育和中小学德育,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教育对象的影响,需要培养大学生政治、心理、法制等多个方面的素养,方式更具体,教育要求更高。

大学生德育指的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根据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的道德实践活动[1]。大学生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互动过程,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把握大学生思维逻辑简单、经验阅历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成熟等群体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引导,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活动发挥积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德育功能概述

1.大学生德育具有思想引领功能。思想引领功能指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立场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担负的责任,并为担负的责任做出贡献。我国当前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指点、启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思想引领既是最关键的环节,又是最困难的任务。

2.大学生德育具有凝聚激励功能。凝聚激励功能指的是通过融合校园各要素,发挥其正向引导在校大学生的认知、行为活动的作用,促进大学生行为朝正向发展和改进,形成以激励为导向的良性正向发展方向,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当前大学生规模大,需要通过正向的人、事、物,引导广大在校大学生产生共鸣,在校园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凝聚力,正向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拼搏向前,最终在学生中形成趋同和适应校风学风的自觉意识。

3.大学生德育具有约束规范功能。约束规范功能指在校园内规章制度、文化氛围对在校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下,引导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校纪校规、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对大学生构成的“硬约束”和校风学风、文化环境等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构成的“软约束”。软硬结合,两方面作用共同发挥,在大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和道德品质塑造过程中,真正起到约束规范的实际作用。

二、大学生德育供给侧理论分析

(一)供给侧内涵及与大学生德育的关联性

供给侧改革理念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后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词,相对于需求侧而言,核心是引导供给压缩过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平衡[2](15-2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主要侧重于经济领域的优化,在保证质量、数量的同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学生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思想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同样存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因此,聚焦供给侧的内涵,研究好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德育的联系,对于增强大学生德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1.内容上供给侧理论与大学生德育相辅相成。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都是通过深入改革,调整需求与供给间的关系,从而有效解决领域内的问题。从大学生德育的宏观方面来说,高校为社会这一供给方培养道德素质过硬的优秀大学生。从大学生德育微观方面来说,学校作为供给方,具体开展实施大学生德育。因此,供给侧理论贯穿于大学生德育的始终,并有效促进大学生德育进一步优化。同时,伴随大学生德育发展产生的教育意义和时代意义为供给侧理论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活力。

2.形式上供给侧与大学生德育具有互补性。从两者的内容来看,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都是针对不同领域的一种改革探讨,形式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生德育借助供给侧思路,是当前德育工作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德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供给端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增强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同时,“开放性”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属性,换位于大学生德育过程,大学生德育的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保持开放的思维意识,能够真正实现供给侧的有效发力。

3.发展过程上供给侧与大学生德育兼具发展性。从发展过程来看,供给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经济领域产能过剩等问题,适应经济发展实际。大学生德育引入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也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大学生德育的合理结构。大学生德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高校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供给方,更需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代大学生这一需求端的实际要求和现实情况,通过供给侧改革不断探索适应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路径。

(二)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德育的必然选择

1.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随着大学生群体从“90后”到“95后”再到“00后”的转变,这一群体越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书记说,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德育应当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伴随社会发展与不断进步,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愈加开放、多元,当代大学生在重大问题上有更加坚定的政治品质和大局意识,更主动地履行权利及义务。同时,伴随大学生群体年龄段的更迭,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成长环境,延续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占据道德制高点,说教式的教育方式难以为大学生所接纳,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2.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社会的发展催生高等教育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网络快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可控制、教育的“去权威性”、人工智能对认知的挑战、泛娱乐化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挑战。同时,多元社会思潮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很容易对主流思想形成冲击。大众传媒的商业绑架、人对科技手段的依赖与异化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始料未及的影响。这些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使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采取具体应对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发展到新的时代,提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需求,催生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多方面调整与改革,要求大学生德育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大学生德育发挥了品德养成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更应当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强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共同培养,实现相互促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大学生德育工作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好这一内在统一将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大学生德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原则及有效路径

(一)大学生德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原则

1.源头上强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不仅实现供给对需求的满足,而且突出供给的有效性,以此解决有效服务和实际需求之间的背离问题。反观当前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风声大、雨点小的形式主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流于形式、缺乏特色、毫无针对性的问题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德育的要求所在。在实际供给中,不仅要提供育人服务,更要提供服务精品。

2.结构上强化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在强调有效供给重要性的同时,强调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有效供给的目标,同时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在大学生德育中,做到德育工作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统一。一方面不断丰富和创新德育手段和方法,以此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的实际反馈和工作总结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和模式,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3.动能上突出效率、公平和可持续。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方的改革优化,同时不能忽视需求侧改革的必要性,双方应是同步推进的关系。从经济发展来看,经济的增长关系国计民生,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双方之间的关系。在突出经济发展效率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公平,科学对待供给、需求双方关系,才能实现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德育发挥的是无形的作用,更需要有好的环境作为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长久发挥德育的效能,实现德育的可持续性。

(二)大学生德育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

1.德育观念要围绕学生主体。要明确德育对象——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一,经历过从小学到中学十几年的教育过程,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大学生德育不得不考虑供给内容的创新性,过多重复性的知识显然对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二,虽然大学生群体的德育理论知识结构相对比较丰富,但是这一群体的社会经验不足,很少受过真正的社会锻炼。要关注大学生群体伴随社会环境改变而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从群体自身角色需求出发进行具体实际的教育。三,学校教育始终不能很好地解决环境封闭的问题,开放发展的环境需要开放创新的德育。跳出课堂和书本,当代大学生要培养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判断和选择新生活,最终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

2.德育过程要做到知行合一。实现教、学、做三者统一,德育内容要贴近生活,德育方法要融入生活。一方面,大学生德育经常强调的是政治理论的学习,但一定不能作为德育的全部。大学生德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德育知识。如增加职业道德教育以服务大学生适应未来职场需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认识思想行为特征需要,增加应对突发情况的意识等。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大学生德育真正想要发挥实效还必须贯通实践、融入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虚拟仿真环境,用情景式教学增强学生带入感。采用对话法、理想激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在亲身实践中发挥德育作用。

3.德育结果要保障适应生活。要保证德育结果最终保障适应生活、回归生活,还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培养“生活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影响大学生德育最直接的因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德育结果回归生活最好的助推器。因此,教师队伍要心怀学生,充分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心怀职责,不断丰富德育理论知识,用人格魅力征服每一位学生。心怀奉献,提高道德素质,竭尽所能地付出而不要求回报。二,营造集体生活的环境。学科要融合,将学科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为集体生活提供有效载体。要发扬民主,充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强化监督为集体生活提供有效保障。要帮助学生自治,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集体生活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和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

[3]王学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117-121.

本文系2019年东南大学辅导员专项课题《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德育教育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基本路径供给侧改革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与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如何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话语权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