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

2020-11-06冯大元

考试周刊 2020年83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物理教学初中生

摘 要:当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顺利接轨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出发,结合实际教学当中探究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以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理教学;实践策略

一、 引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社会发展及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及关键的品格,这就是我们讲的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物理學习,培养学生带有物理特性的一些品质,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而这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在学习过程中,物理学习到的结论及案例有可能会被学生忘记,但是物理学当中所探讨的思想方法及研究态度是可以让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得到长久有效的支持,这些都是不会让学生忘记的。教师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价值所在,就是让学生终身保持物理的特性品质,养成他们日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的基本素养。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在初中物理学科建设当中,可以参考以下的几点,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

二、 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物理的课堂教学过于呆滞,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最终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模式死板,逐渐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当前的新课程教育改革推进下,对学生的教育目标逐渐从高成绩转变为高能力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养成独立思维。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要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友谊。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使学生能够发展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精神。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当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学科知识相对抽象,初中生在知识理解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通过表面现象探究背后的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知识的转化,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启发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渡,并逐渐形成物理观念,提高利用物理知识描述、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展示廊桥在水中倒影的景色,以及生活中照镜子的情境,并要求学生结合经验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问“照镜子、水中倒影是什么物理现象?”有的学生提问“镜子中为什么会出现与本人一样的影像?”有的学生提问“一个人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影像真的与本人一模一样吗?”有的学生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站在镜子面前前后移动,镜子中的影像会有哪些变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教学素材为学生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计认知冲突,进而引出“平面镜成像”的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开始探究活动,并在探究中逐渐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形成物理观念。

(一)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不应当采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灌输式教学,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型,在课堂教学阶段,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学生对教学模型的好奇心,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利用物理教学模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式教学过程当中,全面掌握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有效学好物理的方式就是对物理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的帮助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活动。当前阶段的学生相对而言,正是培养其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最好的年龄阶段,无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优势,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当中,应当对整个学生整体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引导,将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掘出来,以此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有效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结合物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针对单一情况,进行单一的教学,一定要将物理实验教学以及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当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因此,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在当前的课程改革推进下,能够有效符合这一特点。在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到具体的实验现象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产生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木块放置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用相同的力度推动木块,注意观察木块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距离。以此来了解是什么因素导致摩擦力变大,使木块的运动距离变短。利用这样的实践探究教学模式,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教学过程当中,深化理解物理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渗透生活化理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例如洗过的衣服应该放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道路上设置隔离带能够有效缓解噪声污染;一个小小的滑轮能够让搬运工“事半功倍”等等。这些生活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知识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当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有时候也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如何渗透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深入思考,并利用科学方法解释现实生活,则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生活中寻找物理教学的契机,启发学生的科学思考与独立探索,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例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厨房里的菜刀是需要磨一下的。当教师提出“为什么在菜刀使用之前需要磨一下?”的时候,一些学生会马上回答:“可以使菜刀更加的锋利!”这个答案不能说不对,但是并没有展现出其背后的物理规律。基于此,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分析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被压物体的材料等角度入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解释这句俗语的合理之處,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 注重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在物理学科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初步形成实验探究意识,能够根据物理学习经验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与假设,并自主设计、实施实验探究方案,通过独立探究与合作互助的方式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设计中,教师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即火柴、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小组研究与实际操作,完成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完成器材安装;然后从大到小改变物距,移动实验用的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比较清晰的图像为止,在这里要记录像距及成像特点还有物距,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做好实验总结。当学生实验结束时,教师要要求各组学员,陈述成像的规律,并对实验的过程做出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的去思考,研究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当中,开拓知识面、发展自身思考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以肯定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

六、 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责任与态度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科学的发展必然要与社会相关联,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物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的本质,并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进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形成科学责任与态度,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奠定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改革要求,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即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取课外活动、个人活动、分组活动等不同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对于小组合作形式,教师应强调组内分工,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共同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细化实践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式形成事实材料,并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撰写报告,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物理学科本质的认识,提高科学责任与态度。

七、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初中物理教师应明确学生发展的四个维度,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出调整,即合理利用教学技术,渗透生活化理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优化实验设计,组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35-136.

[2]罗玉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8):31.

作者简介:

冯大元,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建设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物理教学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