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探究

2020-11-06钟晓燕

考试周刊 2020年83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高中语文策略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关乎着人文素养的养成。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可以揣摩关键字句、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把握作品形象的阅读能力。如何最大化地从文本解读中让学生懂得更多,教师从中探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一、 引言

文本解读是彰显语文教师“功力”的重要体现,教材中的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媒介和凭借,也是帮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许多语文教师认为教学参考书远比文本来得重要,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非文本化阅读现象”依旧十分严重。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教师依旧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如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文本解读一直陷入教师的自我认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文本解读要求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教师以及文本对话,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感悟的能力。

二、 高中文本解读的意义

就教师层面而言,文本的高效解读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有效载体。高中许多学生的社会经验并不丰富,语文素材匮乏,这就不能够理解文本中的情感,或是不能体会作者的意图,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进行文本解读。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通过文本解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迁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传统灌输式的文本解读只是让学生更快的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自我解读能力,反而还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尝试和思考,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高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对文本解读多付出努力,帮助学生走得更远。解读文本,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更是能够结合作者的经历,当时的创作环境,理解文本中的隐藏信息和作者构建的意象,这样才能够在文本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融合到文本中深入的理解。

三、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体验的过程,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循循诱导,让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逐渐与文本内容进行交流与对话,感悟文本中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文本细读,把握文本语境

文本解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以及对提高中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有着极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讲解方式,运用生活实际的有趣实例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一定学生积极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所要表达的情感等。文本细读法强调从文学细微之处入手,来体验作者在作品的情感,从而实现人与文本的对话。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本知识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桥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的重要来源。为充分避免高中备课的恶化,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的语境延伸出不同的思想情感,通过语境的把握能够深刻地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用意。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时。鲁迅先生开篇便描写道: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便是顺便到欧洲传道。充分地描写出“送出主义”的具体表现情景,为“拿来主义”的相关知识的阐述做好铺垫,使得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教师对文本解读时要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在一起,从语篇语境入手,对文本深意进行品读,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

(二)深入文本,感受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内涵的关键。就文本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是文本的阅读者和体验者,但是由于学生的阅历和学识的限制,往往不能自主地深入到文本的内涵中,感受文本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解读文本的重任。文本并不是固定的,人人都有着一样的解读,不同的人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有所不同,这也是文本解读的魅力。文本的内涵往往蕴含在感情深刻的句子段落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表面文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在高中的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用情感去感悟,用真心去体会,能够与文本融为一体,理解作者在秀丽文字背后所渗透的内涵,构建的意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祝福》一文中,可以从细节入手,层层嵌套,深入挖掘,《祝福》这篇文章情节比较琐碎,且鲁迅先生文章本来就很隐晦深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在故事情节中发现矛盾冲突。“我”为什么两次提道: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祥林嫂因改嫁而强烈反隋体现了什么样的冲突?再从矛盾冲突中挖掘人物的性格,祥林嫂的反抗体现了她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柳妈“捐门槛”闹剧体现了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最后再从人物性格中体会悲剧主题,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去引导学生,将文章的脉络缕清从表面走向纵深,一步步挖掘文章的深刻之处。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客观上发现,其实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是冷漠的人际关系,是一群麻木的看客,是一种对这个黑暗社会安于现状、全无反抗的悲哀状态。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关系和事件进行层层深入剖析,才能走就文本的思想中心,解读文本的情感和态度,实现让学生合理判断文章的内涵。在语文的文本解读中,教师应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给多思考的空间,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深度。

(三)关注语言,理解文本情感

语言是文本的载体,也是文本风格的直观体现,好的语言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关注文本的风格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融合,深刻地理解文本主旨。不同的作者的語言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深入地剖析文本细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关键词入手,比如题目、文眼、高频词等,然后细细的品位,分析其表现手法,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出的特殊意义,文本的情感自然就能显现。尤其是一些古诗词,关注语言可以让学生有效辨析作者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炼字”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以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相对于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而言,柳永的写作风格更加的委婉,开创了婉约派的诗词先河,这首词以委婉的手法对离别的愁绪含蓄的描写,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尽情地展现。诗词以自然景物起调,“寒蝉凄切”交代了秋风萧瑟的秋季,“对长亭晚”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是傍晚汴京城外的长亭,“骤雨初歇”交代了当时大雨停后的情境,将作者凄凉的心境和情感通过雨后暮色阴沉、秋天萧瑟的自然环境表达出来,奠定了诗词的基调。其中,一个“凄”字写出了离别时残秋悲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和情感。这样,从语言入手,更能够品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图,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

(四)读写结合,深化文本解读

在高中教学中,文本既是学生进行解读和理解的对象,同时又是学生进行写作的素材和范本,通过文本素材的挖掘,可以改变读写分离或读写若即若离的现状,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对语文文本解读的领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要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为指导,将读和写有机整合到一起。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学素养,但是在应试思想的影响下,很多高中教师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方法,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这只是掌握文本的表面知识,并不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尤其是在新高考的理念下,大量的阅读试题训练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解读文本。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解读为主,指导学生的解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文本在结构、语言和情感方面的优秀之处,并进行改写、续写、扩写、仿写等读后写作活动,以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深化文本解读。因此,教师再引导解读文化的时候,也要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仿写是学生常常经历的过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方法,深入理解这样写的妙处。如《祝福》中,鲁迅对祥林嫂的描写,第一次见到的祥林嫂时候,顺着眼,嘴角渐渐有了笑影,第二次则是两颊没了血色,眼角带着泪痕,第三次则沦为乞丐,作者主要从脸色、两颊、眼睛、服饰、衣服和精神对祥林嫂进行了外貌描写,以烘托当时祥林嫂所處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外貌特征来描绘一个人所处的境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文本的写作手法和实际效果。

四、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文本教学中,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层次的体验,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意图。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内涵、情感等方面进行文本信息的感知和理解,掌握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挖掘文本中深层次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薛金涛.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225-226.

[2]牛羽霞.例谈高中语文阅读中的文本细读[J].文学教育(上),2018(9):114-115.

[3]张楠.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王雁霞.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239.

[5]徐毅.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5):55-56.

[6]吴志红.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4(17):120.

作者简介:

钟晓燕,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