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后习题 优化问题设计
2020-11-06唐小莉钟军
唐小莉 钟军
摘 要:课堂提问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否问出好的问题,这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效率与学习效果。鉴于小学生普遍的认识程度与阅读经历丰富度不高,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来进行提问,将问题问到点子上。文章将侧重于讲述如何利用课后习题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课后习题
一、 问对重点
对于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来讲,最突出的中心就是找到课程的重点。学生课后习题的布置一般就是包括了当天课堂的知识点同时也包括了接下来的课堂预习。首先,问题一定要突出当堂学习的内容重点,老师第二天上课讲授课后作业时,应该找到作业中的难点。比如,老师可以提前将学生的课后作业拿到办公室去检查,尽快地整理出一套学生普遍出现的疑难点以及必须要讲的需要重复强调的内容。同时,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深度是不太相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长期的思维习惯有关系的。所以老师必须对课后习题的提问深度提前有所把握。比如当面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时,基础好的学生对问题理解得非常快并且很容易反应过来,这时,老师就应该看看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情况是否积极与有效来进行提问。如果在面对一些基础不是特别好并且对语文学习欲望不是特别强烈的学生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习题时应该留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观察他们的表情,如果都是没有任何反应或者情绪波澜,那么就说明你所提到的问题不能被他们理解。其次,提问的数量多少应该由当时课堂的反映情况做出判断。关于课后习题的提问数量不应该过多,如果多了便会导致整堂课的效率不高,耽误了课时进程;如果太少,则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答题速度。但是提问的数量应该不在多而在于精,在题目设置的难度上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在数量上与所教学的内容相吻合。有的时候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活跃全班学生的气氛,所以会设置一些比较简单同时数量也比较多的题,目的是为了锻炼语文学习的知识广度;当然光有广度还不行,在适当的时候,你应该纵向提问,将你所教授的内容的深度提升起来,这样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深度思考,所以提问数量应该得到控制。最后,就是所有的语文课后练习的提问模式,老师都必须通过平时对每个孩子不同的认识,他们的思维习惯与思考水平的情况,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结构。
二、 重视提问方式的艺术性
鉴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整体的学习压力不大,所以会有很多时间来让老师自由安排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比如人文素质、写作、思辨思维的培养等。相对宽松与灵活的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对于课后习题灵活把握。老师一定要更具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问的方式一定要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同時应该注重学生对此的反馈。比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相对于诗歌来讲,这会更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习惯,教授起来也比诗歌要容易,在提问方式上会更加灵活。比如,同学们有谁可以起来说出怎样才能像乌鸦一样顺利地喝到杯子里的水呢?这时就会有同学起来会说用吸管吸呗,这样手不会碰到杯子;有的同学会说,用衣服吸水,这样喝水就会在衣服上就能喝到了;有的同学会说将杯子放进冰箱,等到杯子里的水结了冰后,那就可以喝到水了;有的同学可能会对乌鸦喝水时用石头填进杯子里就能喝到水的现象提出质疑,如果杯子里的水太少,而你用石头去填,最终石头满了水都还没有到达杯口。如果杯子里的水量很多,这时候乌鸦喝水的办法也不一定管用,因为石头太脏。这些奇奇怪怪的充满趣味性的方法和措施也许在那些学生的小脑袋里装着,正等着我们发现呢。除此之外,在课外语文作业设计到文言文选题时,鉴于本身文言文的深奥与难懂,理解起来也抽象,毕竟离我们现在居住的时代距离太远,所以在进行提问时既要保证提问有水平、涉及教学内容与主题,同时应该让学生对此课文与话题感兴趣。这对于老师来讲极具挑战性。例如,在《两小儿辩日》的选题中,老师就应该问,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太阳的大小呀?如果你是两小儿之中的一个,你更同意谁的意见?如果你是孔子,你怎么看待两小儿的诘问?同学们听到这一类非常好理解的问题,他们就可以打破本就枯燥的课堂氛围,将知识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对于同学们回答和思考积极性的角度是有利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到文中的作者的中心思想。所以,提问的艺术性对于整堂课的效率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 趣味性与层次性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学生非常感兴趣是一些与声音和图像有关系的东西。所以,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尽量地突出话题与形式的趣味性。比如,用一种讲故事的思维来提问。比如在讲授《我要的是葫芦》的案例课堂上,老师应该将要提的问题做成一种PPT的模式,同时附上不同的图片和视频,每张图片都有细微的差别,这时不用担心学生不能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大部分还是来自直接式的经验教学,图像就是非常直观的感受。第一幅图可以是有一个小朋友在种植葫芦,第二幅就可以为葫芦正在沐浴露水与阳光,第三幅图可以是葫芦在秋天已经全部成熟,而第四幅就可以是葫芦上有了一些小虫,最后一幅便是小朋友在枯萎的藤蔓下哭泣。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认为这个故事是什么呀?蛀虫的危害是什么呀?为什么小朋友没有直接消灭害虫呢?害虫该怎么消灭呀?等等,其中有的问题在学生看图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有些就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同学想到的话,那就需要教师去提醒。这种课堂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其次,重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不仅仅是老师要提问学生,对学生提出直接问题,但是也应该利用旁敲侧击来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或者相互之间提问,这样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由于语文课堂的知识点多并且杂乱,很多时候需要孩子们自己去主动地联想和想象。比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追问:“我的时间去哪儿了?我又做了些什么?”老师便可以提问,同学们通过做了这道练习题,大家有没有什么感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地讨论并且提出问题,比如自己在哪一天做过些什么事。老师就可以将那个想要表达自己看法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在同学表达完毕后,老师便可以说,还有没有同学对刚刚那位同学的看法有不一致的地方又或者想要有什么补充的。在最开始让学生接受举一反三的方法时,肯定会遇到一些阻碍或者是进展较慢,但是不要着急,因为越到后面,等这些方法在学生脑海里扎根的时候,那么你的课程开展就会更顺利。也就能够做到我们所要的趣味性。
最后,一定要结合层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跳跃,也许在你问某个问题时他会思考了一会后就不再思考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这件事情对于实习生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些同学有可能把自己的思维带偏。同时,课后作业一般都是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复习,课后习题的讲解也会因为没有乐趣而被小朋友轻视。所以,大部分老师在提问学生时情绪波动大,导致原本想提的问题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或者一气之下不想提。有的老师的提问没有层次性,缺乏对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精准把握。比如,在讲授老人与海时候,老师就应该从这个故事大体内容是什么?线索是什么?最后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小朋友们有没有想类似的生活经历或者感想?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出逐步递进式的思考。在课后习题的布置上本身就应该有一定的梯度性,尽量地满足所有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 科学提问
首先,明确语文课堂的特点。小学语文学习常常会有大量的背诵材料,与数学学习思维不一样,语文重视积累与联想,这需要学生有着开阔的视野,更多的是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验,而不是像学习数学一样去深入地演算。所以,教师在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提问之前所需要明白的道理。所以,老师提问的内容也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理解对书中的某一类问题加以解释,这样学生便会有更多的代入感,从而提问的目的就会达到。
其次,提问的内容要科学。关于课后习题的问答,必须要紧密联系前一天学习过的内容,提问的内容切不可模糊,必须涵盖重点。这样学生在便会加深对于学科内容的印象。在提前进行问题筛选时,老师应该提前将学生的课外作业检查好,并且做好笔记,针对大部分学生做错或者不知道的点去进行筛选提问,同时找到提问的侧重,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知识的盲区。同时也要找到问题的发散点,由于语文的学科注重联想,所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很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地找到每个问题的发散点,这样才能充分地刺激学生发散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学《揠苗助长》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你有过插秧的经历吗?如果你是农夫你会选择去揠苗助长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在孩子的活跃的小脑袋里会有数不清的想法出現,在明白了本故事的同时,也会对此类似的生活经历形成价值观。
最后,提问方式必须采用对比式与指导式。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并且也没有形成自主对比式学习的思维方式,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给予帮助。比如在学习《揠苗助长》时,老师应该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体会到农夫的心情吗?你们可以用自己的生活来谈谈自己对于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吗?这样明显的暗示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之前积累的知识与生活经历,这样一来,学生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当然,学生在进行对比式联想时,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最终会缺乏一些客观的思考,有可能会走向错误的方向。同学们回答问题有些与参考的答案不相符,一些同学会感到不好意思,老师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表达,同时给出正确的方向,让孩子在正确的路上不会偏离。
五、 结语
课后习题的课堂提问,需要老师采用科学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廖英.小学语文新手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现状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方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3.
[3]刘佳音.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李文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6):71-72.
作者简介:唐小莉,钟军,重庆市,重庆市南岸区广阳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