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中的现实诉求

2020-11-06贾琦刘宇晗

戏剧之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诺诺

贾琦 刘宇晗

【摘 要】路易吉·诺诺,意大利著名作曲家,他运用先锋派音乐技法,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鲜明地融入作品中,创作了许多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优秀音乐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曲家所处时代背景,结合其早期代表作品《卡农变奏曲》《加西亚·洛尔卡的墓志铭》《被中断的歌》《偏狭1960》中的立意和构思,探究该作曲家如何在音乐中反映社会现实,并表达现实诉求的。

【关键词】路易吉·诺诺;现实诉求;卡农变奏曲;被中断的歌;偏狭1960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8-0062-02

路易吉·诺诺(1924-1990),20世纪意大利先锋派作曲家,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极富艺术气息的家庭。他早年在威尼斯音乐学院跟随吉安·马力皮耶罗学习作曲,经好友兼老师布鲁诺·马德纳介绍来到德国的达姆施塔特暑期班,跟随赫尔曼·舍尔兴学习作曲,后来曾在米兰的音乐实验室工作,钻研电子音乐作曲。诺诺的作品体裁众多,包括室内乐、管弦乐曲、歌剧等,其创作技法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各种创作手段。

一、社会背景和音乐文化土壤

探索和解读诺诺早期音乐作品的现实诉求,首先需要追根溯源,深入了解作曲家青年时代所处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他所受的思想教化等。二战于1945年9月结束,意大利由于后期的立场转变,协助同盟国,而免于被美、英等国家接管和处罚,却由此导致国内政局复杂化。战后,意大利的国力明显衰退,生產力低下,工业化较为落后,各个党派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也是导致意大利政局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作曲家路易吉·诺诺作为一名意大利共产党员,对信仰事业投入极大的热情。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运动,并在其后受到马雅科夫斯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等艺术家的影响。根据往来的信件可以判断,诺诺同诸多文学家、剧作家、诗人等来往密切,人脉甚广。20世纪50年代后期,意大利统治阶级的政客中仍有着相当大比例的墨索里尼时期遗留下来的官员,加之后来美国的经济扶持政策,意大利社会在“经济奇迹”的工业化发展表面下,人民仍要面对独裁主义的侵蚀和官僚主义的迫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回到古典音乐界,1945年后的音乐仍持续着巨大的变革,勋伯格在20年代初建立起的十二音作曲法带动了先锋派音乐的突进,其学生韦伯恩更是将这一技法浓缩和简短到极致。二战结束后,欧洲的先锋派音乐发展聚焦到德国达姆施塔特暑期班,推崇韦伯恩的作曲家们每年齐聚,探讨和演出个性化的新作品。“毋庸置疑,1946年成立的达姆施塔特国际音乐班对诺诺、施托克豪森、布列兹等一批正在成长起来的作曲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那里,他们相互交流新的技法,构思并重新定义音乐的观念,而后,他们几乎决定性地一起支配了1950年以后的音乐现象。”

二、早期作品中的灵感与特色

路易吉·诺诺与同期的作曲家们都对十二音技法和整体序列技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与他们不同的是,他不急于发掘新的作曲系统,而是兼容并蓄地接纳新旧事物。诺诺早期音乐作品受勋伯格和韦伯恩的影响,多使用较为自由的序列创作技法,代表作有《卡农变奏曲》《加西亚·洛尔卡的墓志铭》《被中断的歌》《偏狭1960》等,这些作品强有力地表现了诺诺深刻的思想性和坚毅的革命意志。

(一)初出茅庐《卡农变奏曲》

《卡农变奏曲》创作于1950年,是诺诺第一部公认的作品。这一年,诺诺作为学生前往德国参加达姆施塔特暑期班,老师舍尔兴指挥并上演了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室内乐作品,基于勋伯格第41号作品的十二音序列创作,作品中的序列结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变奏中逐渐展开。木管、弦乐、铜管、竖琴、钢琴、定音鼓等音色如同魔术般在各个音高上呈现,整体表现出诺诺的个性化音乐语言特点,作品既不同于传统的变奏曲,又非极端的整体序列主义。作曲家通过这首作品向勋伯格致敬的同时,表达了一种反独裁精神,它标志着诺诺成为一位关注现实的作曲家。

(二)西班牙内战的挽歌《加西亚·洛尔卡的墓志铭》

为声乐和器乐而作的《加西亚·洛尔卡的墓志铭》共有三部分,完成于1951年至1953年间。在此期间,诺诺在达姆施塔特暑期班中的角色由学生转变为老师,在课程中上演着他与同时代的几位先锋派作曲家的各种新作品。在《加西亚·洛尔卡的墓志铭》三部曲中,既有以诗为词的声乐作品,也有纯器乐作品。《加西亚·洛尔卡的墓志铭》同样采用的是自由的十二音技法,比如诺诺在作品中将12个音分为三组音列,在不同时段进入新的音列。当时,对整体序列主义的探索在达姆施塔特班中进行得如火如荼,音乐不同参数序列化的创作风格被作曲家们极力推广,而诺诺仍然将旋律表达放在作品的重要位置,体现了意大利作曲家的传统。

该作品的灵感源头可追溯到此前几年,一位巴西作曲家向诺诺介绍了洛尔卡的诗歌。诗人洛尔卡是西班牙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曾参与组织反法西斯联盟,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惨遭杀害。该作品还选用了智利著名诗人巴勃鲁·聂鲁达的诗作。诺诺从1943年起,就参加了意大利抵抗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对诗人的遭遇产生了极大共鸣。通过墓志铭等题材,诺诺在标题性音乐中探索出了自成一派的音乐语汇。

(三)罹难者的哀嚎《被中断的歌》

1955年,声名鹊起的诺诺与勋伯格女儿纳丽娅结婚,其成名作《被中断的歌》也于隔年创作完成并上演,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是诺诺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该作品共有九个乐章,是一部兼有独唱与合唱的管弦乐曲。作品属整体序列,音高的排列运用一种对称全音程序列,这一序列结构因包含全部音程而经常被作曲家使用。除音高外,序列还包括节奏、强弱、速度、音色和休止符时值的安排。歌词方面来源于关押在集中营里即将被处决的战俘的告别信。作品为纪念受难者而作,揭示了集中营里泯灭人性的丑恶行径,充满了对现实的愤懑和控诉。

(四)暗潮涌动的危机《偏狭1960》

意大利双年展上的歌剧《偏狭1960》创作于1961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该歌剧是由一幕剧的两个部分组成,讲述了一个移民在寻找工作的路途中受尽不公平的遭遇,被拘捕和拷问后,出逃至一个大坝附近,终被洪流冲走的故事。这部歌剧在音乐上融汇了诺诺早期的主要特点,“最为主要和强劲的特征在此达到了巅峰:对于乐队音响的大胆处理,从稀薄织体一直覆盖到有力密布的和弦设置,具有强烈表达性的持续的独奏旋律线……”这部作品中,诺诺将电子音响搬上舞台,扩音器分布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音响的空间性试验初见端倪。舞台上混合着各式各样的媒体和影像,标语和剪报投影在幕布上,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部歌剧是达姆施塔特音乐圈中的第一部先锋性质歌剧,诺诺在早些年前就构思过这样一部影射当时社会境况的作品。电影与电视的兴起冲击着传统艺术媒介,作曲家将其风格转化到歌剧中来,意图将意大利歌剧引入一个新的时代。

诺诺早期音乐创作结束的标志是两首歌曲 《生与爱之歌》和《圭俄玛歌曲》,此后他开始投入电子音乐的实验作品中,演出的场所从音乐会转移到学校和工厂,开启了他中期创作——大量电子音乐作品的实践。

三、作品中的现实诉求及意义

纵观诺诺早期音乐作品,尤其是標题性作品,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和精神诉求,这在达姆施塔特作曲家群体中是少见的。诺诺的创作思想重心并不在于构思极端激进的整体序列音乐技法,而是在于如何将现有的新奇音响作为素材进行恰当融合。诺诺在器乐的创作中保留了自威尼斯习得的意大利传统曲风,旋律在乐器之间的交替过渡展现了他成熟的乐队写作能力,片段化的音色在各声部逐渐蔓延,继承了韦伯恩的点描主义特点。同时,诺诺对歌词的运用别具一格,语义层面往往是作曲家考虑歌词选取的基本标准,而他则在一些作品中纯粹展现语言的音乐性,并无实际含义,这种手法使得作品在音响上更加丰富。特色的音乐语言让诺诺在先锋派音乐异军突起的队伍中占有一席之地,色彩斑斓的音响是诺诺表达现实诉求的有力武器。

此外,诺诺对歌词的选取十分广博,有诗歌、书信、神话、历史事件等,在保持作品高度艺术性的同时,作品文本中的思想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加西亚·洛尔卡的墓志铭》中描写的战争场景,正是西班牙内战的真实写照;《被中断的歌》中战俘的信件,反映了残忍和酷刑;《偏狭1960》幕布上的诗歌、投影中的口号和标语,号召人民进行斗争。

诺诺通过音乐作品传达着他的现实诉求:一方面,作为个人,他对战争的控诉,对压迫的指控都秉持着一种人类共同体的希冀;另一方面,作为意大利共产党人,诺诺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使得他坚定斗争的信念,化音乐为力量,表达对资产阶级的批判。

四、结语

在诺诺早期作品中,作曲家对现实的诉求是具有冲击力和高度批判性的,与其中期的电子音乐相比,其早期作品仍然是在传统的桎梏中追求创新。《偏狭1960》预示着他在电子音乐中找到了更加广阔的表达内心世界的音响。音乐厅作为资产阶级的产物,使诺诺心生芥蒂,于是他转向工厂和学校。直到《力与光的波动》问世,诺诺重新回归到音乐厅,创作了大量声乐、管弦乐与电子音乐结合的作品。在生命的最后十余年,诺诺开始思考更为宏大的人性命题。

参考文献:

[1]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西方音乐[M].刘经树 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韩宜芳.诺诺<墓志铭Ⅰ-心中的西班牙>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

[3]魏志宇.<现代音乐与未来>译著与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17.

[4]张春梅.试论战后美国对意大利的政策(1947-1952)[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Andrea Santini, Multiplicity-Fragmentation-Simultaneity: Sound-space as a conveyor of Meaning, and Theatrical Roots in Luigi Nonos Early Spatial Practice[J].Journal of the Royal Musical Association,Vol.137,no.1,2012.

[6]Harriet Boyd, Remaking reality: Echoes, noise and modernist realism in Luigi Nonos Intolleranza 1960[J]. Cambridge Opera Journal,Vol 24,no 2,2012(7).

猜你喜欢

诺诺
让孩子感觉不到“这是教育”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直面“离别”,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
诺诺寻医记
STARSIDE ECONOMY
理解“问题”背后的美好
理解“问题”背后的美好
谔谔与诺诺
猫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