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不同配方饵料对红螯螯虾生长、存活及体色的影响

2020-11-06任梦格顾志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色青素罗非鱼

任梦格,魏 淼,何 莉,顾志峰

(1.宁波市渔业互保协会,浙江 宁波 315000;2.海南大学 a海洋学院;b图书馆,海口 507228)

0 引言

红螯螯虾(Cheraxquadriarinatus),俗称澳洲淡水蓝龙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原产于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适应性强、生长快、味道鲜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商业养殖品种之一,深受人们喜爱[1-2].目前,国外红螯螯虾养殖已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美国等国形成规模化[3-5].中国于1992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随后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开始养殖,现海南和广东部分地区已初具规模[6-7].目前,国内对红螯螯虾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方法、苗种繁育、营养饵料等方面[8-12],但关于红螯螯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不同种类饵料投喂对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反应研究鲜见报道.研究不同种类饵料对红螯螯虾生长与体色影响,能够了解其对食物喜好、饵料利用、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等方面具有借鉴作用,也对其人工健康养殖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饵料是生物生长存活重要因素,人工养殖以来动物驯化、营养需求、饵料利用、消化吸收等各方面研究都离不开探索生物对饵料的偏好性.研究表明,生物对不同性质饵料偏好是促进生物人工养殖更加健康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李雷等对中华沙鳅食性的研究表明,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组成的偏好程度不同[13].徐静静等的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在抱卵前后对饵料的偏好程度与摄食强度具有差异性[14].欧阳力剑等认为,人工饵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料可替代大鲵幼体天然饵料红线虫而作为其主要饵料[15].此外,体色是评价水产动物品质的选择重要指标之一,其亦与市场价值密切相关[16-17].目前,对红螯螯虾饵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糖原、胆固醇等营养成分对生长特征的研究方面[18-22],尚未见关于不同性质饵料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与体色特性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研究4种饵料对不同规格红螯螯虾生长、存活及体色影响,旨在为红螯螯虾养殖的饵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红螯螯虾来自于北京水产技术推广站海南育种中心繁育的苗种,选择肢体完整,活力好的个体,挑选3种不同规格个体体质量[平均个体体质量/g:小规格(0.5±0.16),中规格(10±1.790),大规格(30±2.54)]的红螯螯虾为材料进行实验.

1.2 方法

1.2.1 实验设置和养殖方法

实验每种规格虾分别为4组,投喂配合饵料FF、木瓜肉50%+配合饵料50%(PMFF)、罗非鱼肉50%+配合饵料50%(TMFF)、木瓜肉25%+罗非鱼肉25%+配合饵料50%(PTMFF)4种饵料,一共12个实验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置20尾红螯螯虾,同时每个缸中投放20个PVC管作遮蔽物.其中,木瓜肉从当地菜市场获得,罗非鱼肉来自基地养殖.清洗干净后切成约1 cm小方块后用绞肉机绞碎为2~3 mm大小的食物块,4 ℃冰箱中待用;配合饵料来自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饵料.

按照饵料配制百分比搭配好混合均匀备用.实验期间由LED白色灯光提供光照,光强为400 Lx,光周期为12 h︰12 h.养殖水温为(27±1)℃,pH7.8,溶解氧>6 mg·L-1,其他水质指标维持在红螯螯虾适合养殖范围内.每天下午6点投喂饵料,第2天上午清除残饵和粪便,每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实验持续56 d.

1.2.2 生长性状测定

分别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测量各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实验期间,若有死亡个体及时捞出,并记录.各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增长量、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体质量增长量W增=W末-W初; 特定生长率SGR=[ (lnW末-lnW初)/t]×100%; 存活率=(存活数/初始放养虾数) ×100%;

其中:W末为养殖56 d后体质量;W初为养殖初期体质量;t为实验天数.

1.2.3 体色和虾青素含量测量

实验结束后采用CSE-1型成像色差仪测量各组红螯螯虾头背部甲壳亮度(L*)、红-绿(a*)和黄-蓝值(b*)值.L*值越大表示颜色越亮,体色越浅,a*值正数表示偏红,负数表示偏绿.b*值正数表示偏黄,负数表示偏蓝;虾青素含量测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将鲜虾壳用5%盐酸除钙离子,烘干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再将提取液与硫酸铵水溶液混合进行双水相萃取虾青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0]测定虾青素含量.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各实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各处理组间显著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若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再进行Turkey多重比较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喂不同饵料的3种规格红螯螯虾的生长参数与存活率

从表1可知,4种不同饵料养殖小规格组红鳌螯虾体质量呈现显著差异.TMFF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增长量10.81 g,特定生长率(5.47%),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PTMFF组次之,单纯投喂配合饵料组FF和PMFF组体质量增长量和特定生长率较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种饵料投喂后红螯螯虾存活率均为100%,没有任何差异.

中规格红螯螯虾,PTMFF组的体质量增长量(23.7 g)和特定生长率(2.11%)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3组彼此间的体质量增长量、特定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4种饵料投喂后红螯螯虾存活率彼此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FF组和PMFF组存活率(88%~93%)较高;TMFF组的存活率最低,仅76.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大规格红螯螯虾,PMFF组其体质量增长量(27.96 g)、特定生长率(1.16%)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依次是PTMFF组、TMFF组、FF组.TMFF组存活率(69%)最低,FF组、PMFF组、PTMFF组三者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表1 投喂不同饵料的3种规格红螯螯虾生长参数与存活率

PTMFF为木瓜肉25%+罗非鱼肉25%+配合饵料50%;同一行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 投喂不同饵料的3种规格红螯螯虾体色参数L*a*b*值

从图1可知,不同饵料养殖时,3种规格红螯螯虾体色的L*值都具有显著差异性.PMFF组的L*值(12~16)最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依次为PTMFF组、TMFF组、FF组,三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红螯螯虾的规格图1 投喂不同饵料红螯螯虾体色的L*值注:小规格每只为(0.5±0.16) g,中规格每只为(10±1.790)g,大规格每只为(30±2.54)g,下同.

从图2可知,不同饵料投喂红螯螯虾体色的a*值也存在显著差异.3种规格红螯螯虾中PMFF组的a*值(11~16)均最大,其余依次是PTMFF组、TMFF组、FF组.

从图3可知,投喂不同饵料的红螯螯虾体色的b*值同样彼此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规格红螯螯虾PMFF组b*值(20~26)都是最大的,显著高于TMFF组(18~19)和FF组(14~16),但是与PTMFF组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FF组的b*值最小.

红螯螯虾的规格图3 投喂不同饵料后红螯螯虾体色b*值

2.3 投喂不同饵料3种规格红螯螯虾虾壳的虾青素含量

虾壳虾青素色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图4),3种规格红螯螯虾都是PMFF组的虾壳虾青素含量最高,分别为84.64,85.23,87.12 mg·kg-1;其次是PTMFF组,但是在3种规格红螯螯虾中二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过,PMFF组和PTMFF组在中规格和大规格红螯螯虾均与其余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规格的红螯螯虾TMFF组虾壳的虾青素含量均略高于FF组,但是彼此间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红螯螯虾的规格图4 不同规格红螯螯虾虾壳的虾青素含量

3 讨论

饵料作为水产经济动物的主要代谢能量来源,对其生长发育与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动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营养需求和食物种类偏好性不同,饵料对不同动物的转化效率和生长特性的影响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23].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幼体阶段,饵料的适口性、营养成分、诱食效果等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体组成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4-26].本研究中,不同规格红螯螯虾的最适饵料存在差异,小规格组投喂罗非鱼肉+配合饵料组的体质量增长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中规格组以投喂木瓜肉+罗非鱼肉+配合饲料组具有较高生长速率,大规格组以投喂木瓜肉+配合饵料组的生长速率最高,表明随着红螯螯虾体质量增长,其饵料选择由肉食性渐渐转变为植食性.生物摄食不同性质饵料时其生长与存活特性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中华鲟幼鱼摄食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配合饲料比水蚯蚓可能更适合用作中华鲟幼鱼饵料[24]2526.饵料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比较分析结果则表明,卤虫的无节幼体比人工配合饲料更适合中国明对虾幼虾[27].本研究中,3种规格规格红螯螯虾投喂4种不同饵料时其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小规格红螯螯虾不同饵料组的存活率均为100%,中规格组和大规格值其存活率则较低,且不同饵料组之间具有差异性,投喂罗非鱼肉+配合饵料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这与克氏螯虾斗争习性研究得出的成年个体有更强的斗争习性[28]的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摄食动物性饵料后红螯螯虾具有更强斗争习性,特别是在蜕皮期间,容易把刚蜕皮时虚弱的个体当成美味的饵料,进而发生残食现象;这一习性在小规格个体间表现较弱,对于中规格和大规格表现较强,从而导致红螯螯虾不同规格之间的存活率差异.

水生动物体色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为脂溶性化合物,包含α,β,γ胡萝卜素等碳氢型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叶黄素、玉米黄素、黄体素等含氧型类胡萝卜素.水生动物无合成含氧型类胡萝卜素的能力,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研究表明虾蟹类动物体色主要受类胡萝卜素调控,其本身不能进行色素合成,通过食物摄取类胡萝卜素,经过色素沉积和转化成自身需要的色素[29].中华绒螯蟹分别投喂草和鱼饵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彼此间蟹体色存在明显差异[30].锦鲤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饵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能有效改善锦鲤的体色[31].本研究结果显示,饵料对红螯螯虾体色有显著影响,不同种类饵料投喂时红螯螯虾的体色产生了显著性差异,其中投喂木瓜肉+配合饵料组红螯螯虾体色L*值最小,a*值和b*值均最大,并且虾壳虾青素含量最高,其次是投喂木瓜肉+罗非鱼肉+配合饵料组,这可能与木瓜肉含有较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有关.木瓜是一种可食用瓜果,其木瓜色素颜色鲜艳,易于提取且稳定性好,是一种有开发应用价值的天然色素[32].因此,在红螯螯虾的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添加木瓜肉改善其体色,提高养殖红螯螯虾的品相质量.

4 结论

3种规格红鳌螯虾投喂4种饵料养殖56 d后,其体质量增长、存活率和体色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小规格红螯螯虾以投喂罗非鱼肉+配合饵料时生长最好,中规格红螯螯虾投喂木瓜肉+罗非鱼肉+配合饵料时生长最佳,而大规格红螯螯虾则投喂木瓜肉+配合饵料时生长率最大.投喂饵料含有木瓜肉时红螯螯虾体色更深,具有较好颜色品质.因而,小规格红螯螯虾养殖阶段宜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而随着红螯螯虾个体增长则应逐渐提高植物性饵料比例,从而使红螯螯虾以最佳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生长,生产体色品相优良的红螯螯虾.

猜你喜欢

体色青素罗非鱼
不同体色虎龙杂交斑的生理特性比较
Effects of astaxanthin against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by lipopolysaccharide challenge in vitro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6000倍抗氧化能力,“完爆”维C!昶科将天然虾青素研发到极致
虾青素在设施草莓上的应用效果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蚜虫的生存适应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