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蛟河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0-11-06马淑红何美萱鲁小波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03吉林外国语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30000
马淑红 何美萱 鲁小波(.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03;.吉林外国语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30000)
吉林东北小市——蛟河,3000 多年前就有了人类文明,曾隶属靺鞨及渤海(隋唐)、东丹(辽金)、奴儿干都司(明)、吉林将军府(清)等,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物产丰富。20 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经济,成为了吉林省7 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吉林省内唯一拥有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县市,并拥有中国节庆30年著名品牌——红叶旅游节。近年来,随着乡旅产业融合成为实现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蛟河市立足各乡镇资源及经济实际,力图探索更多乡旅发展的可行性。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产业融合现象早现于20 世纪60年代,其相关研究最早是出现于现代信息通讯领域方面,相关定义多种多样。如王朝辉(2011)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和交叉的方式,以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的产品形态[1]。产业融合对于产业的创新、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客观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更高需求。其次,能加快实现不同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再次,能提高区域间的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打破传统企业间的界限,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及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是指:随着各产业间界限的逐渐模糊,乡村旅游产业逐渐吸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体育、文化、教育、康体、信息等积极元素,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形态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出现的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一种状态[2]。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虽隶属不同产业部门,与其他行业是互斥关系,但其可持续发展又与其他行业互补并协,统一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之中,缺一不可。
旅游产业融合应以地方实际为基础,需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及模式的多样性。目前各地常见的模式有:(1)乡旅+文化;(2)乡旅+体育;(3)乡旅+教育;(4)乡旅+康体;(5)乡旅+度假;(6)乡旅+工业;(7)乡旅+农业等。乡村旅游不再局限于“农家乐”“ 农家饭庄”的单一发展模式,与体育、文化、教育、通信等密切结合,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教”于一体的、体验性极强的态势。
(三)蛟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目前知网统计的关于蛟河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如袁敬泽[3]等(2004)分析了拉法山的森林资源优势,就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顾亚娟[4](2010)着力分析了蛟河市可发展的特色旅游资源:红叶谷、拉法山,提出应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品。刘红艳等[5](2017)针对蛟河红叶旅游节的现状,提出发展节庆旅游产品的方案。赵晓春等[6](2019)从实际出发分析了蛟河乡旅发展的优劣势,提出应从深度开发产品并提升服务品质、转变理念方面着手大力发展乡旅。赵晓春[7](2019)结合目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分析了蛟河乡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乡村旅游+文化元素”的旅游模式。学者们都从多个角度、分层次调查了蛟河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其中不乏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蛟河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蛟河基本概况
蛟河市位于吉林市东部,北与舒兰市、黑龙江省五常相接,东与敦化市为邻,南与桦甸市接壤,西靠吉林市区,全市面积6429.3 平方公里,辖7 街、8 镇、2 乡和2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 个接续产业园区,总人口44.8 万(2020年)。近年来蛟河市依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培育壮大五大支柱性产业(石材、矿业、药业、食品业(酒业)、木业),加快“三区”建设步伐,县域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8]。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8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8 万元。蛟河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品级优良,素有“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之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十强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中医药先进县。
(二)蛟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蛟河60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森林、湖泊、水库、良田;有古遗址、生态园、养殖场……这里山川秀美,有关东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场——庆岭、秋天童话——红叶谷、关东九寨——冰湖沟、小长白山——老爷岭、山水画廊——松花湖;这里民风淳朴,有朝鲜风情——乌林、最美村落——富江、农家乐——插树岭;这里文化悠长,有老子学院、圣佛寺、金斗宫……蛟河市以地方资源为依托,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加大营销力度,打响全域旅游品牌,取得了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2000年开始蛟河加大力度发展旅游经济,实现总收入3150 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46.5%。2004年总收入达2.2 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近6 倍,此后更是保持了连年增长的态势。如下表(见表1):
表1 蛟河乡村旅游统计分析
三、蛟河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及不足
(一)蛟河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东接敦化、西靠吉林、北连黑龙江五常、南接桦甸。蛟河地处国家确定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直接腹地和中心节点,东三省轴心位置,是吉林省通往长白山的旅游门户。本地交通设施齐备:高速、302 国道可直达各地景区;动车、高铁、城际列车及普列均可直达蛟河;蛟河距长春龙嘉机场1.5 小时车程;庆岭码头、丰满码头均可通航。无论是长白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还是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蛟河都处于交通中转地位;无论是长春市、吉林市、哈尔滨市、沈阳市,蛟河都处于短线休闲游最佳旅游半径之内。
2.政策优势
2019年蛟河全域旅游规划已通过评审,目前蛟河市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是:(1)全国知名的红叶观赏旅游目的地;(2)辐射东北地区主要中心城市的旅游目的地;(3)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要旅游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为‘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化发展战略。为此,蛟河市制定了旅游发展的2016—2030年的3 个“五年计划”。此外,分别制定了拉法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蛟河市长吉图特色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产业的十二五规划等,大力推进地区旅游的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3.资源、产品优势
蛟河地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近年来凭借多样的资源打造了众多的旅游品牌——生态蛟河、休闲蛟河、特色蛟河、冰雪蛟河、田园蛟河、欢乐蛟河的六大主题产品,“商务+养生+研学+情感+探奇+休闲”的新六要素旅游产品。蛟河地区的资源、产品类型如下表(见表2):
表2 蛟河旅游资源、产品类型
(二)蛟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产品规模较小
蛟河地区旅游业始于1991年(以天南旅游开发区成立为起点),作为县级市,目前旅游的发展规模及产品还比较单一,无法与发达城市相比,未将本地特色与旅游深度结合。蛟河市目前仅有15 家旅行社,经营管理尚不规范,推出的“红叶之城”“冰雪蛟河”产品受时令限制;“农家乐”“渔家乐”多为自家经营,未形成规模;古迹遗迹尚未深度开发开放……相对单一的旅游产品,吸引力较弱,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一次性消费者比重较大,缺乏市场竞争力。
2.经营理念保守
资源导向开发理念、市场导向开发理念和社会营销导向理念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历经的三个阶段,社会营销导向开发理念更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实现。而蛟河各地区目前比较常见的则是我国旅游开发初期常用的资源导向开发经营理念,即开发现有的资源如山体类、水库类、农业采摘类、观景类等……蛟河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方式相对守旧,未能与时俱进,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
3.专业人才缺乏
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既懂开发规划和经营管理、又擅营销接待服务的多样化、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蛟河地区目前各类型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素养急需提升。据蛟河人民政府消息:2020年1月3日,市文广旅局与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精心筹备了拉法山、红叶谷等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窗口服务人员的培训,为期一天半,主要讲授旅游基础知识和礼仪等内容。可见蛟河地区旅游工作人员多为短期培训上岗,具有开发经营理论和管理服务经验的专业人才目前极其缺乏,不利于本地区旅游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地推进。
四、产业融合背景下蛟河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乡旅产业融合
以融合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各省市地区积极推进的手段,如已取得发展成效的辽宁大连、丹东等地,赵晓春(2019)[9]亦已探讨过蛟河地区实现产业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绿色生态游+蓝色避暑游+红色体验游+白色冰雪游”的“多彩”乡旅发展思路。蛟河乡旅应从地区实际出发,采用多样的融合方式。如石材产品+旅游(天岗镇)、食用菌产品+旅游(黄松甸)、休闲产品+旅游(龙凤)、观光产品+旅游(庆岭红叶谷)、生态产品+旅游(白石山)、红色产品+旅游(拉法)、农业产品+旅游(窝集口)、文化产品+旅游(富江、前进)……蛟河地区应充分利用多样优势,集农业、工业、教育、休闲、康体和观景旅游于一身,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升旅游体验满意度。
(二)规划设计合理
乡旅的发展,需着眼长远,做好科学规划。首先,对资源进行评估提高认识,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开发;其次,对各乡镇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开发重点及先后顺序。可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发春夏秋冬四季旅游精品线路:春季“踏青、赏花、品开江鱼”,夏季“森林徒步、激情漂流”,秋季“浪漫红叶、多彩蛟河”,冬季“观松花湖冬捕,享关东天天过大年”,推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三)经营管理科学
科学的经营管理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亦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乡旅发展规划亦提出要对全国多个乡村进行村官培训,通过讲座、现场教学等更新他们的理念,发挥他们的基层骨干作用,带领村民发展新乡旅。如2019年蛟河市就举办了8 个重点旅游贫困村带头人培训班,解读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趋势,学习乡村旅游的创新及营销手段和“乡村旅游+系列”等,以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此外,蛟河地区可推广“农家书屋”“农家讲座”,加强各地区旅游开发及经营等知识的普及培养,把它作为乡旅经营理念更新的平台。
(四)专业人才培育、引进
人才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蛟河市应加大相应人才的培养或引进力度。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的专业人员,如管理人员、开发设计人员、导游人员、自营人员(民宿、农家饭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学习旅游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履责、规范管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对基层员工则应切实搞好旅游从业人员长期或定期培训,帮助其牢固树立“服务是最好的品牌、最大的营销”的理念,努力打造本地旅游服务品牌[4](174)。对民宿或农(渔)家饭庄等自营人员,除了服务方法和理念的培养外,还应强化其法律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公平竞争理念。多层次、全方位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引进,是实现蛟河地区乡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五)广拓市场营销
客源是乡旅长久发展的生命力,蛟河应拓展营销渠道,采用多样的现代化手段来宣传本土特色产品,以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蛟河应与时俱进,制作系统的、内容丰富的宣传内容,发挥各种营销渠道的作用来吸引游客。首先,借助官媒(电视、报刊等)的营销力度,制作精美宣传片(如央视的富江花海过中秋),持续宣传特色旅游产品。其次,发挥各种网媒(携程网、乐途网、途牛网等)的宣传作用,利用它们的便利使用,增大游客对本地的认知度。最后,调动乡民的力量,制作个性的精美视频,通过火山视频、快手、抖音等热门智媒手段宣传家乡;还可以建立微信群、QQ 群,发布相关旅游信息,发挥并扩大人际关系的宣传效果。
结语
产业融合大背景下,蛟河地区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的更新、人才的培育和营销渠道的广拓,加快乡村旅游产业与农业、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步伐,形成“食住行游购娱教体”融于一体的“红白蓝绿”多彩旅游产品,让“魅力蛟河”更持久,让“红叶之城”渲染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