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解决对策

2020-12-11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杜 森(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空前复杂的境况。目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化发展,来自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不断涌入,其中虽有积极的精华思想,但也有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等一系列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挑战。为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国家提出通过“云思政”贯彻“大思政”观念,即以互联网为主渠道,以大学为主要阵地,通过各种媒体辐射到整个社会,充分发挥云思政不受地域局限的线上教育优势,让“云思政课堂”实现日常化。

一、“云思政”概念的由来

云思政概念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发展而来,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张建松最早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他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1]。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由刘梅在2000年2月第一次提出的,她表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2]。当前,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大范围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显然不能准确地表达它所蕴含的内容,于是,“云思政”概念应运而生。

二、“云思政”的特点

云思政是由网络思政发展而来,但又有所区别。网络思政主要针对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传统互联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移动互联化,其智能化、物联化、移动化、大数据化等特征,是云思政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所在。因此,可以给云思政下这样一个定义: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网络动态情况,通过云计算进行大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教育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征,为教育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数据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云思政具有如下特征:

(一)云思政具有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特征

就目前思政工作而言,既可以通过易班这种学生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即将数字化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也可以通过淘宝、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将教育与管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和思想状况,并通过大数据采集和云计算分析,挖掘其潜意识思想动态。而这些主要得益于大数据的发展和成熟。正如舍恩伯格所说,“大数据让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生活的思维方式实现了转变:一是不再依赖于小样本数据,而是与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二是不再热衷于追求微观层面的精确,而是宏观层面的洞察力……”[3]所有日常数据集合在一起,就不再是零散、琐碎的碎片化数据,而是形成一个整体集合。而数据分析也不再追求片面的细节上的精确,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数据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腾讯、钉钉等平台进行的云端思政会议,帮助思政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和家庭状况,通过线上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和心理疏导,即所谓“云团会”“云家访”等,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应对疫情。此外,多校采取人脸识别、定位签到等大数据功能,帮助思政工作者了解学生的行程信息,加强对学生地理位置进行管控,有效地助力国家抗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二)云思政具有形式多样化、时间碎片化、隐性教育的特征

便利的移动网络条件和各种通讯APP,让时时的线上教育成为可能,使得思政工作不再受时空局限。同时,各种社交媒体和平台所提供的便利条件,除了帮助思政工作发布视频、音频课程或宣传教育片之外,还能以文字形式通过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使得云思政具备了日常化、碎片化的工作特性,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思政动态成为学校向学生传达疫情防控政策法规,增强学生“四个意识”的重要教育途径。学校正是通过这种隐性工作方式,保证了学生生命健康、思想健康。

(三)云思政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云思政具有网状结构,这使其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的特征,给思政工作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消费者、接受者和传播者。云思政的传播路径实际上呈现出一种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不仅是从传播渠道上呈现的,也是指其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核呈现网状交错模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四)云思政呈现碎片化教育模式

从生产主体、接收客体、传播设备与渠道等物质条件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云思政的主体,同时又都是客体,传播媒介有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APP,以及学习强国、半月谈等官方媒体渠道,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云思政教育。这就使云思政教育必然伴随着碎片化阅读而形成碎片化教育模式。另外,信息的多元化使得信息内容的管控变得复杂和困难,在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也使得云思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云思政”的现实困境

(一)云思政价值观多元而驳杂,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云思政固然能够起到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积极作用,但是,多点传播的网状结构,以及监管不足,容易给别有用心者提供可乘之机。

正如上文所述,云思政具有网状结构性质,每一个节点与其余多点联通,每一个节点既是价值观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传播者。自媒体的兴起,代表着多元化开放化信息媒介时代的来临,数字、媒体、信息“三位一体”,构成了纵横交错又融会贯通的网状信息流。然而,在这许多密布的节点上,难免有西方所谓自由民主的个人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和其他一些腐朽落后封建迷信的思想,通过隐性传播途径进行渗透与侵蚀,妄想与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抗,给云思政教育提出了挑战。

(二)云思政具有间接性与虚拟性,导致其体验性、仪式感和感染力相对较低

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其条件便利,形式多样鲜活,但是,这种线上教育形式不能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谈心,没有现场教育或学团活动教育的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仪式感,所以,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师和活动的感染力。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当一个人付出的努力越大,遇到的艰难越大,其对事件的感悟和体会才会越深刻,越难忘。而“云思政”这种线上教育形式,因其技术条件的便利,使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比较容易,反而可能会削弱其深刻性,所以,云思政更适合潜移默化的辅助教育。

例如,通过网络电视观看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与在天安门广场身临其境感受阅兵仪式的宏伟壮观,哪个更能让人激情澎湃?显然,现场观看阅兵更让人感悟深刻而难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的“仪式感”与“体验性”是不可或缺的,前期的努力筹备和精心策划,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感悟。

(三)云思政缺乏批判理性,容易形成单向度思维

目前云思政所面临的困境就像是一种“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需要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进行理性地批判,对技术的使用方式进行理性审视。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对“云思政”“大数据”“云计算”等虚拟技术过于依赖和执着,难免会陷入所谓“数字陷阱”。而长期依赖“云思政”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及时进行反思和自省,难免会陷入盲目的技术认同之中,缺乏批判的理性思维。

以今日头条APP 的算法为例,虽然它可以捕捉人的浏览习惯,并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为用户推送符合用户喜好的信息和文章,但是,长此以往,用户的知识面和见闻伴随着越走越深却越走越窄,这可能对专业知识深入研究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信息知识面来说绝非好事。因为长时间接受相似的信息,就无法从更广博的信息源中吸纳丰富的知识,就容易对某件事物产生盲目认同。久而久之,缺乏理性批判思维,用户将产生“趋同化”思维定式,也就是马尔库塞所谓单向度的人。

人是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有感情、有理性。就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它只能在某些片面领域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只能作为人脑某种能力的放大器,使之产生量变;还无法全面、准确、生动地复刻人类大脑的思维和情绪,尤其是对于人的潜意识更是无法数据化。所以,人如果单纯地通过数据去了解研判另一个人,难免失之偏颇,有所片面,更遑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针对“云思政”现实困境的应对措施

要想突破云思政所面临的困境,就要在总体上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即对事物进行批判性地选用。也就是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其进行批判性地继承,要有选择性地继承其积极的规定性,同时尽力改造其消极的规定性。云思政也是如此。

(一)将云思政与传统思政课程和学团思政活动紧密结合

无论是线下方式,还是线上方式,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时空条件,不可能常态化;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摆脱了时空局限,能够形成一个常态化和潜移默化的舆论环境,却缺失了仪式感和体验性。云思政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样态,也难以完全摆脱其局限性。其实,线下与线上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面的表现形式,只有辩证地加以选择,并在分析过程中形成综合,将云端思政与线下思政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一个学院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学团活动而言,组织者可以将背景与主题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等前期准备工作做成视频或云文件,并发送给参与者,或者通过云平台的线上会议等形式进行布置,以便让参与者在活动之前认真准备。然后,在活动举行当天,通过线下方式让参与者自行汇报学习心得,进行一些具有仪式感和体验性的宣誓或参观活动,并在事后形成总结文稿,通过班级群、朋友圈、微博等云平台在同学之间转发,让云思政教育效果有效延续,并常态化发展。

(二)有选择性地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思想状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确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正如前文所说,它也容易产生“数据陷阱”和思维单向度化。同理,云思政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消费习惯和网络言行反映学生的潜意识和思维惯性,但是,由于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和复杂性,这些数据结果能否真实全面反映一个同学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程度,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教师有理性地进行甄别。

例如,针对某个疑似有问题学生,首先应进行侧面了解,通过寝室或班级同学了解该学生平日里的思想动态或日常言论,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面对面谈心谈话,切实把握该学生思想动态与价值取向。如果确有偏颇之处,再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三)精准云思政教育

云思政教育因其便捷性和广泛性,容易产生“空泛化”和“形式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形式主义,使思政教育缺乏精准性和实效性。目前,一些工作程序提倡“留痕”,以促进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成效。然而,一旦“过度留痕”,难免产生形式主义问题。而云思政使“留痕”尤其方便,稍有疏忽就会滋长形式主义。

为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就要“精准云思政”。云思政的根本目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云思政既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一个途径,也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但是前提要注重“精准”二字。所谓精准,就是要有针对性,要切中要害,要行之有效,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传统思政教育与云思政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地发现问题,精准地解决问题,让云思政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而不是成为形式主义的催化剂。

(四)“云思政”与“云心理”相结合

如果说“云思政”是宏观思想层面的价值观普及,那么“云心理”则是微观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与疗愈。宏观的价值观会从总体上影响微观的心理健康层面,因此,云思政要想产生切实效果,就离不开云心理从微观层面对认知判断的纠正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诉求的个体思想内化与外化过程不是依靠传统的外部灌输,而是建立在个体心理基础上的知、情、意、信、行的运动过程。忽视了个体基于心理而引发的思想品德运动变化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将陷入‘美德袋’和‘道德篓子’模式的困境。”[4]可见,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极其必要。而云心理与云思政具有相类似的方式与特点,二者如果能够有机结合,必定能够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心理问题可能引发思想问题。比如,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他接触了西方拜金主义思想的一些文艺或哲学作品,就很可能造成价值观的扭曲,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中心主义,这时,如果辅导员或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该学生的思想问题,再通过云思政或者“云谈话”等形式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引领,让他明白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多作出贡献,就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只有辩证地看待云思政,正确地分析其优势所在,清醒地认识到其局限性的一面,趋利避害,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云思政的教育优势,更好地为国育人,为民举才。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