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形势下中学生在线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以朝阳区部分中学“停课不停学”工作开展情况为例

2020-11-06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白雪峰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北京中学张彦伶

青年心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疫情教育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白雪峰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车 菲 北京中学 张彦伶

庚子新春,岁寒情暖。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更带给教育人无限思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疫情也成为国人的一堂人生大课,一场严峻大考验!作为教育人,我们也面对着能力、研究力量和实践水平的考验。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 年2 月中旬以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 号)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居家学习,为服务保障防疫期间中小学“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不能面对面上课,我们就搭建云课堂,让孩子们在家开展学习”——云课堂推动了线上教育对线下教育的补充和替代。此项措施既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成果展示。应该说,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互联网系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已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革的积极力量。但是,面对丰富多彩的线上资源、形式多样的教育形态以及创新的教育模式和多元的教育环境(平台),我们不禁要思考:现阶段应该如何开展线上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何基于互联网技术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历经初步实践与反思,我们梳理了几种基本的在线学习形式,结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深度解析提炼形成了具体的改进建议,期待与同行分享。

一、在线学习常见形式及存在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我区中学生的在线学习主要基于国家课程、疫情防控知识以及时事新闻等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自然融入其中,各学科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坚持锻炼身体、开展广泛课外阅读的基础上,以巩固复习学科知识为主,拓展练习与思考延伸为辅,严格落实市区“停课不停学”的宗旨要求和目标初衷。就学习方式而言,主要呈现出“在线直播”“观看微课”“练习反馈”和“成果分享”四种基本学习方式,以及这四种形式中的两种或多种方式有机组合而成的混合学习方式。

(一)在线直播

就像平日课堂教学一般,教师结合教科书、自制PPT 等资源展开在线直播,借助腾讯课堂、QQ、钉钉或企业微信等平台,组织学生在线观(听)或思考交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运用写字板在屏幕上进行板演,接近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

例如:语文教师结合文本讲解《红楼梦》中人物“秦可卿”的特点;英语教师讲解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政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疫情中的“口罩风波”展开时政述评和课堂讨论;数学教师讲解例题练习的解题过程;化学教师围绕疫情期间的消杀工作,特别是“84 消毒液”的性质进行化学性质探究;生物教师结合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研究新冠病毒的特征与传播方式,指导学生做好疫情防控;美术教师在线为学生演示绘画技巧;音乐教师结合视听材料讲解音乐欣赏等。这种在线直播的教学方式无论对基础课程还是素养课程都普遍适用,主题丰富,内容鲜活,沟通便捷,师生都有不少收获。

问题与解析:从近期我区部分中学在线学习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到:直播期间师生、生生互动的时间成本提高,组织管理难度加大,学习维持时间短、课程维持率低。有时只有一两个学生跟教师互动,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得不到有效反馈;有时教师请学生思考问题后,点名要求某个学生来回答,结果学生反应很不积极;另外,由于设备不同,还会出现网络信号延迟不畅等弊端,教师讲完了,有的学生没有听到或没听清楚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在线参与直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

(二)观看微课

该学习方式是指教师借助教育云平台或者网上现成的优质资源,将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学生以自学为主,在线观看并思考问题,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请学生参照视频内容进行室内锻炼;在英语课上,教师发布了下面的学习要求:请观看微课视频《宾语从句》,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是宾语从句?宾语从句的三要素是什么?宾语从句与定语从句有何不同?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请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做好学习笔记。再如:有的教师将微课中的问题进行分解,分阶段发布,引导学生线上思考交流,课后再进一步观看微课展开自学。

问题与解析:由于复习类内容居多,学生缺乏观看主动性,因而不能充分发挥优质视频微课资源的作用;学生伴随“微课学习”的反馈结果难以有效组织交流,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思维含量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如何达成促进学生在“看得进去”的基础上展开有价值的学习是值得教师特别关注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练习反馈

这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通过蓝墨云班、学习通、QQ 或微信群等APP软件创建的学习平台发布练习,或借助问卷网、问卷星等工具将习题制成问卷推送给学生,学生完成后提交,教师查看结果(统计图),依据学生的易错点、疑惑点,将自己写好的解题过程拍照截图,或以文档形式发布在群中请学生参考核对,鼓励他们自主反思、自我修正。

问题与解析:练习内容设置与操作要求过于强调统一性,教师提供的练习答案多以书面形式呈现,特别是选择填空类习题,只有答案而缺乏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难以支持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即使视频(或音频)讲解部分练习,也由于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这种练习的讲解反馈形式更加有难度。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分层练习,精准设计练习内容,精细组织安排线上反馈活动,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新挑战。

(四)成果分享

这是一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将其学习成果发到在线学习平台(或学习群中),或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分享,以促进生生相互借鉴学习、评价和讨论的学习方式。

问题与解析:由于学生发布的学习成果缺少教师的前期指导环节,使得有些成果本身缺乏借鉴价值,学生的分享和讨论难以支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学科思想(思维)等各个层面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如何提高学习成果质量以发挥其激励指导和启发示范的作用;如何做到精致点评和适切引导的及时补位;如何基于深入观摩学习和准确客观评价并开展后续的深度学习等问题,都是对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极大考验。

当然,在线学习的类型还有很多,可谓“十八般武艺”应有尽有。很多学习形式都是这四种基本形式的有机组合。例如:学生在登录平台之后,教师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具体要求,然后给出“视频微课”学习任务,提出视频学习完成后需要解答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学习检测试题。在第二次上课开始,教师给出检测试题答案,并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讲解和讨论交流。平台上还设有讨论区或者互动窗口,可供教师答疑或师生交流。

综观上述线上学习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在线学习不像平日的课堂,声情并茂、实时互动、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和学习的状态,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的组织与调控。虽然在线学习同样倡导“隔空不隔心”,但很多时候电脑一端是满腔热情、心急如焚的教师,而另一端则是学习能力有限、自我约束缺失、学习水平不同、个性差异显著以及学习环境千差万别的学生。由于师生面对面视频交流的机会有限,从而导致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基于网络的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但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科学合理、即时高效地开展学习评价,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在线学习是值得探讨的关键问题。

二、对在线学习的深度思考和改进建议

特殊时期,对于教育而言既是必须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是推行信息化教学的良好契机。围绕在线学习的能力维度和行为表现,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实施在线教育,使学生高效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呢?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同行分享。

(一)把握热点题材,突出时效性

防控疫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蕴含着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当下热点话题,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实际,合理创设情境,布置学习项目,引导学生了解疫情、防控疫情,自然融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指导学生放松身心,舒缓情绪,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

例如:教师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疫情专题教育,指导高中生思考“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疫情是如何发展的”;初中生讨论“武汉疫情爆发后的美与殇”“谁是最可爱的人”“数字话防疫”等话题,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要求不拘一格,可以包括:论文、海报、视频、PPT、方案设计、宣传手册、思维导图,等等。再如:数学课上介绍科学家提出的病毒传播模型,引入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生物、化学课上,结合疫情防控生化知识,开展项目式和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科视野。

上述学习主题、目标、内容、过程、形式与评价都需要教师基于单元学习视角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安排,旨在给学生充分学习、研究和分享的时空。同时,在线学习时间不要占得过满,学生只有积极投入学习实践,其学习动力才能得到有效激活,信息检索能力、智慧分享能力以及实践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二)分层布置任务,突出针对性

并非所有学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线上学习更需要关注学习的针对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学习和发展要求,以便于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方式开展学习。

一般来说,针对性和选择性往往紧密相连,要想突出针对性,就必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一刀切”,这也是教学复杂的原因所在。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时,要注重内容和要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使学生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风格和学习目标等特点进行自主选择。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差异化学习成果的提交方式和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估策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使后进生有进步,优秀生更优秀。

例如:在发布微课或PPT 等学习资源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提出进阶式的思考问题,或布置需要分层完成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观看视频。当然,任务不一定要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呈现,可以根据学生的感兴趣程度进行分层部署,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完成……”等形式呈现,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切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发展学生思维,突出问题性

教师在发布资源后往往会伴随若干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发展思维是各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给出的问题应具有思辨性,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学科本质特点,如果都是“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不会得到提升。因此,在互动、评论性问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关注陈述性、程序性知识,还要关注元认知知识的学习。通过甄选问题情境、优化设问方式,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多维比较、彼此碰撞、相互启发,提升沟通交流、智慧分享及反思改进能力。

例如:在发布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后,如何通过问题设计和进一步任务布置,促进学生开展观摩学习?观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观摩为进一步探究提供内容和载体,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拓展视野、增强进取心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基于观摩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比较分析,精准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问题,形成客观的学习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关注评价反馈,突出实效性

学习的实际效果是最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高速快捷的网络环境,在带给教师无限资源的同时,也带来甄别筛选、整合应用的挑战。在确保资源“有用好用”的基础上,更需要教师关注“线上学习”的实际效果,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否则,兴师动众却得不偿失。例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是否有效,如何反馈?怎么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统筹设计,否则,视频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例如:体育锻炼的视频资源,动作简单易行,适合学生观摩和自我训练。但是,学生观看视频后是否能跟着一起运动?运动效果怎么样?如何监督?谁来测评?这些问题确实需要思考和研究。对于体育运动这样健康身心又不好在线监督的实践性课程,是否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录制锻炼的小视频,发到群里供师生学习讨论、纠正动作要领;运动后利用APP 软件记录步数、时长、频率、心跳和脉搏,看看是否达到了运动强度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健身操,依据个人兴趣学习网络上的瑜伽、武术操等。结合疫情时期的注意事项,适时开展强身健体和健康饮食教育,给学生推荐一些提升免疫力的健康食谱和温馨小贴士,这样既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达到居家锻炼的目的,又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隔空关爱和温情。

(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主体性

“停课不停学”,关键在“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坚持学,学出兴趣与能力,学出成绩与效果,这都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在线学习,面对几十个环境不同、状态不同、问题不同有着复杂差异的学生,如果只是教师一端花费大量时间和心力,而另一端不在状态、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在线学习更要关注学习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投入,事半功倍地开展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变换方式,采取“小先生制”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变成“问题型”学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思考、内化,将所见、所思、所想制成小视频发布在学习群中,成为指导同伴学习的“小先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变“为学而学”为“为教而学”,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这样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自觉性、反思力和互惠力,促进在线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六)创新管理模式,突出组织性

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样,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社会组织结构中完成的,这也恰恰是集体(小组)学习不同于个人学习的优势所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人的社会性特征,尝试通过合理分组,实施学习的组织化管理,将行政班级制和班级小组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创造力,提升在线学习的自控管理能力。

例如:学生每天室内运动时间可以实施小组管理,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5—8 人,一起进行运动,通过在线视频同步交流。同时,体育教师可以布置创新型学习任务,以组为单位开展“室内课间操创编”评比,通过录制视频、平台分享、欣赏互评等学习环节,推荐本班最佳,再进行学校展评。通过不断创新组织管理新模式,开拓在线学习的新领域和新样态。

(七)完善研修机制,构建共同体

此外,非常时期,更需要关心一线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促使他们能够精力充沛、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在线教学之中。教育管理者应随时关注并置身其中,对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完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构建学习、研究和发展共同体,提高资源高效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的力量。

例如:组织团队共同开发学生学习资源;组建班群使教师相互借鉴,互相交流,形成团队;搜集经典案例和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教师;打破原有行政班格局,运用“学习通” “云课堂”等平台实现课程视频资源、配套练习题库等内容的共享,切实发挥网络学习的规模化优势;采用大班制轮流教学方式,一方面给教师留出更多学习或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年龄和水平教师的优势和特点。

三、应用在线学习评价指标与模型

基于上述在线教学实践和深度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必将产生更加深度的融合。学生在线学习建构于信息化基础之上,使得在线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会发生一系列变革,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主动性以及互动和反思能力都会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基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变革。

文章《行为数据分析视角下Moodle平台在线学习力研究》中提出: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如何与在线学习力有关,在线学习力是在线学习情境中体现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其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网络环境及在线活动之间,与人的思维和情感相关,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

据此,很多学者将在线学习力定义为: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学习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内化知识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体,包含学习动力、信息检索力、管理自控力、学习互惠力以及反思策略力五个维度的能力。

因此,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者运用Moodle 平台,持续跟踪并详细记录了学生每一个学习动作,对其在线学习行为进行了分类整理,自动生成并保存了学习者的日志数据。我通过文献学习和实践反思,优化指标体系,构建了全面评价学生在线学习力的有效工具(如表1)。

在具体评价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类型赋予不同的权重,科学合理开展学习效果评价,使得评价过程不仅只监测学习行为发生的次数,更要关注其学习行为结果的质量。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即时反馈、智能分析等功能,详细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活跃情况、学习投入时间以及学习行为序列等),并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报告,从而指导教师依据本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进度推送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课后作业,以突出在线学习的个性化,以此提升在线教育的实际效果。

表1 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各个维度能力体现情况

可以说,此次疫情让“互联网+教育”变得更加真实而具体,对师生包括家长都是一次全新挑战,这也是本次公共危机事件所蕴含的教育变革力量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触控屏陪伴下长大的新生代到底应该如何学习,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育人形态如何驾驭,如何将过去的那种定制的教育模式迁移为一种真正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从过度关注知识传递到更多关注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这些都需要教育人坚持实践、深度反思和持续研究。

在真诚面前,一切技术都会显得苍白。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线上学习的课堂,真诚地对待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就一定能领略学习的真谛!未来已来,让我们执着前行!

猜你喜欢

停课不停学疫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战疫情
题解教育『三问』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关于“停课不停学”北京特级教师这么说……
“停课不停学”,家长作用不可或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