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2020-12-02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莫耀华

青年心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中华青少年传统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 莫耀华

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比较突出,如部分青少年生活方式不健康;崇洋媚外,盲目崇拜;社会责任感淡薄,担当不够;颓废的“佛系”心态盛行;爱心不足,自私任性;精神空虚,社会信仰缺失;心理问题显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问题”。

诚如孟子所言:“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青少年出现不良思想行为与教育缺失、引导不当、外界不良影响都有很大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弱化

现行教育体制影响和制约着青少年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些地方政府、学校、家长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只是停留在敷衍应对的层面。部分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即使有了解但认识还是比较模糊,至多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甚至有人认为已经过时、不合潮流。

(二)网络和电子产品冲击着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不少互联网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收视率,吸引眼球,节目粗制滥造和恶俗恶搞,优秀传统文化被人为地歪曲,对传统文化缺乏正能量的宣传,未能履行好传播“好声音”的社会责任。网络世界的内容纷繁复杂,不良思潮和错误、庸俗、肤浅的思想文化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负面影响极大。

(三)目前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难以吸引年轻受众

传播途径没有与时俱进,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内容呈现碎片化致使传统文化深度与历史意义被削弱,精品少,不少读物还是以古文形式记载,内容晦涩难懂,相关教材没有经过简化改编,年轻受众提不起兴趣。

(四)全社会各方力量仍未形成合力

部分地区和学校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

二、着力寻求多元支撑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道德源于教育、重在传承、贵在实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应该着力寻求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滋养青少年心灵。

(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1.优秀文化进课堂

开辟和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利用并深挖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本土民族特色文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加强校园文化宣传

如利用校园文化节、课外活动、宣传栏、教室文化墙、艺术长廊等传统阵地宣传,举办校园经典诵读比赛。

3.实施“互联网+”

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形式,搭建平台—借助网络—学生唱主角,开展网络传播教育活动,活动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内容,有效地推广地方方言,诵读本土歌谣、诗歌、谚语,讲述当地仁人志士故事等。

4.专场演讲活动

邀请当地文化民俗研究学者、革命前辈、民间艺术家到校专场演讲授课,介绍地方生活习俗、礼仪礼节,讲述当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传授民间手工艺术。

(二)融入家庭日常教育中

首先,家长要言传身教,日常生活培养孩子文明礼仪和良好生活习惯。重视社会道德、家庭伦理“孝悌忠信”以及本宗族良好礼仪传统风俗习惯的教育,营造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教育氛围。

其次,要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如为人处世、崇德向善的名人故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家族伦理的美德故事。并教会本土优秀的民间歌谣、地方戏曲、民族舞蹈等。

最后,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传统文化体验、传统节日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性活动。

(三)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教育格局

第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文化传承发展基地,整合当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资源,打造本土历史文化展馆、非遗展厅、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文化发展顾问工作室和作品展示馆等,展示本地悠久的古建筑历史文明和风土人情,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第二是依托当地现有的革命红色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画院、青少年教育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一步挖掘、整合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建立更多传播红色基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

(四)借助互联网平台带来新的切入点和活力

传统文化不缺内容,缺的是传播渠道。政府、学校和社会搭建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文化,发挥互联网在传统文化当中的唤醒功能、激活功能、复现功能,并且找到与年轻人“玩在一起”的表达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色的灵动内涵。

1.寓教于乐

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将深奥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通过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形式加以呈现,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开心玩乐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形式创新

以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形象为原型,如狮舞、花灯、武术等,设计成卡通动画或制作微信表情包,让民间艺术以数字的形态得以保留,创作更多的数字艺术产品,“活化”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有效链接。

3.丰富数据

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拓宽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充实丰富“中华经典资源库”。设立如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让青少年学生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

三、结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着力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激活青少年学生心中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触摸其精神内涵,感悟其独特魅力,从而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中华青少年传统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