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管理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20-11-05刘志斌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导师研究生

胡 波 邱 磊 张 音 刘志斌**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双一流”建设的推行,促使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建高原”向“筑高峰”转变,其目的是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发展[1-2]。因此,高等院校的“双一流”建设需要融入多元化、动态化的社会环境,与国际接轨,培养出适合当下中国和全世界的创新型人才。[3]

管理学作为一个“舶来品”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4]。在管理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所以本研究试图将影响管理学科学术型研究生(The academic graduate of management,下文简写为AGM)创新能力的各个因子进行量化,探讨因子与因子、因子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从而找到AGM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联系

批判性思维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含义,国内外学者对于批判性思维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与定义。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第一层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分析、评价与重建,即将自发的、未经深思熟虑的包含洞察力、偏见、推理等因素不加选择地混合在一起[5]。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反思性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对信念做出认真地思考,并对其进行理智地推理[6]。国内学者吴亚婕等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将分析、评估、推论、自我调节这四种环节综合运用的一种能力[7]。赵红梅等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不受既有信仰、观念、模式的限制,是指向内心感受的反思,同时还是在批判构建过程中的创新[8]。董毓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定义为有条理地表达明确问题、分析已有观点、寻求更多信息、评估信息论证并且最终形成自主结论的过程[9]。

从文献中不难发现,这些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不同定义的核心要素存在共性。本研究将批判性思维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问题的反思、分析与重建的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大量的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朱锐在对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理论体系的模型构建时,表明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基础,创新思维则是批判性思维的动力目标[10]。冯艳通过对比《德尔菲报告》对批判性思维态度的概括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对创新个性的特征归纳发现,其二者具有大部分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征,并且个体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增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创新个性的提升[11]。Mathisen和Bronnick对两组人员进行创新课程的培训,一组人员接受为期一天的培训,另一组人员接受为期五天的培训。他们发现参与为期一天创新课程培训的人员在创新的自我效能方面有一定提升,但其提升效果不及参与为期五天创新课程培训的人员。可见,获得实践、反馈和掌握经验越多的个体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认知技巧就越高,对创新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就越大[12]。

因此,创新能力同样也有很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创新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即对现有思想、理论、方法等的改进,使知识和物质在技术与实践中价值化的能力。

(二)个体行为与相关假设

个体是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粘合剂。卢忠耀等认为,个体的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倾向进行预测,具体表现为批判性思维与认知需求呈正相关,且在二者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能对个人的探究、求证行为产生助推力,提高学生个体在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的投入,更容易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之中[13]。董泽芳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扩充知识的主要途径,而且他们不擅长通过学校交流来扩充知识框架。但学生往往通过学术交流会,能够了解所在专业的研究进程,学习前沿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创新思维[14]。所以批判性思维水平高的个体可能在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来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倾向于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创新思维,并且这一类个体还拥有较高的专注力与较好的学习效率。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追求真理这一倾向特性与批判性思维高度正相关[15]。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越高的同学,在求学与求知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就越好,表现为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不断梳理、扩充。这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根据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批判性思维对AGM的个体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H2:AGM的个体行为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三)导师影响力与相关假设

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是他们在校期间沟通交流的主要对象,导师的一举一言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16]。夏欢欢等认为导师可以通过主动引导去提升学生的认知论,改善学生思维模式,使学生从“标准答案”式的思维转向“多元视角”式的思维,这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17]。吴剑琳等认为导师的自主性支持有助于促进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这种自主性的支持包括对学生想法的尊重、倾听学生的观点以及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等[18]。在导师的支持下,学生可能会倾向于更有动力做与科研相关的事情[19]。同时,对研究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升来说,前沿知识的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宽阔的学术视野。因此,导师的学术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术能力较弱的导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几点不足:(1)不能给学生及时补充最新研究动态;(2)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而学术能力强的导师掌握更多的学术资源,拥有更强的发散思维,能够使学生快速地体会到科研的魅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专业领域的研究。根据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导师的学术能力、精力与态度投入、对前沿知识的引入程度对AGM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H4:导师的学术能力、精力与态度投入、对前沿知识的引入程度对AGM的个体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四)学校影响力与相关假设

一些学者认为,学校在研究生批判思维的塑造和个体行为两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赵万峰等认为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唤醒和激励研究生对于学术的自觉追求[20]。赵彩霞等认为目前在研究生的评判机制中,学术成果独占鳌头,这导致研究生倾向于追求研究成果的数量,而不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纵向上的深度挖掘[21]。除此之外,学校在创新创业政策方面的推行力度、研究经费的投入也会影响部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塑造与学术追求[22]。

如果把学校模拟为生态系统,学校的软性实力与硬件设施等就属于这个系统中的无机环境。导师则属于系统中的生产者,他们从系统中汲取所需资源,产出知识与科研成果等,这些产出为作为消费者的学生们提供营养,这样学生才能成长。所以,学校的各个影响因素不仅会影响学生,也会影响导师能力与投入。

根据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学校的学术氛围、研究经费的投入、创新创业政策和奖励机制对AGM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H6:学校的学术氛围、研究经费的投入、创新创业政策和奖励机制对AGM的个体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H7:学校的学术氛围、研究经费的投入、创新创业政策和奖励机制对导师影响力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文献回顾与相关假设,本研究提出了提升AGM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AGM创新能力提升的理论模型

(二)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

李祖超等参考已有文献,选用创新成果产出这一潜变量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衡量标准,通过测量论文发表级别、获得专利数量和论文发表数量三个观测变量的高低来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23]。由于研究对象为管理学科的学术型研究生,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授权要求,本研究选用论文数量与高水平论文发表量(B级以上)作为AGM创新能力的衡量标准。

通过对相关模型与对话访谈结果的综合分析,本次调研采用的是自编式问卷,用Likert scale的5点计分量表,同时问卷由学生个体因素、导师因素和学校因素三部分构成,有逻辑的问题排布减少了答卷者的倦怠性。问卷开头标注有基本的填写指导,并且使用了甄别题来剔除前后矛盾和恶意回答的答卷,提高了问卷的真实性、有效性。

2.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对象的主体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读的管理学学术型研究生,同时还选取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部分在读管理学学术型研究生作为调研对象。所有问卷都是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完成发放与回收,共发放289份问卷,回收289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232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0.3%。

三、实证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SPSS 21.0计算问卷中各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与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来判别信度。计算结果如下:批判性思维0.918,个体行为0.886,导师影响因素0.912,学校影响因素0.933,创新能力0.763,问卷整体Cronbach's α为0.971。一般认为,当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时就具有了信度。所以本研究的调研数据有较好的信度(见表1)。

表1 各因子信度与收敛效度检验结果

效度检验包括收敛效度检验和区分效度检验[24]。对于收敛效度而言,标准化因子载荷大于0.5,组合信度大于0.7,平均方差抽取量大于0.5[25]。由SPSS 21.0计算可知:每一个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潜变量的组合信度都在0.7以上,平均方差抽取量都在0.5以上。所以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有较好的收敛效度。信度与收敛效度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见。各个潜变量的平均抽取方差的平方根为:批判性思维0.780,个体行为 0.804,导师因素 0.779,学校因素0.769,创新能力0.797,均大于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这说明各个潜变量之间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二)假设检验和模型整体拟合情况

本研究运用AMOS 21.0对前文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7条假设路径(H1、H2、H3、H4、H5、H6、H7)均显著,检验结果见表2所示。为考察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选取八个指标进行对比,分别为:卡方自由度比(CMIN/DF),拟合优度指数(GFI),规范拟合指数(NFI),相对合适的指标(RFI),非常规拟合指数(TLI),比较拟合指数(CFI),拟合残差(RMR),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后文只写相应的缩写)。对比结果见表3所示,其中,GFI与 RMSEA不符合标准(GFI>0.9,RMSEA<0.08时拟合良好)。所以需要对原始假设模型进行修正。

表2 初始模型路径检验结果

(三)模型的修正

研究生创新能力体现在他们是否能够接触、吸收、整合、再创造所在专业的前沿知识。汪铭等在探索研究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时,将神经生物学原理这门课设计成全年级的前沿讲座课程,邀请具有突出成果且在国内顶尖高校任职的教授对学生进行授课,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后,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26]。学术会议与前沿知识讲座有着类似的作用,也是研究生引入前沿知识的有效途径。杜勇等认为研究生积极申请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会议,并且争取做学术报告有助于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激发创新能力[27]。所以本研究建立AGM与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交流频率与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两个因子残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3 初始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

除此之外,由于导师的学术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导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吸收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并且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8]。由此可以看出,科研是导师提升学术能力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欧洁等认为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和科研扶持,能够完善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建设[29]。这里的整体建设有两点内涵,其一为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支持导师参加学术会议,其二为增加研究经费投入能够支持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给导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加快导师学术能力的提升。所以,建立研究经费的投入与导师学术能力两个因子残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情况如表4所示,初始模型与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数对比如表5所示。修正后的模型GFI与RMSEA两个指标均符合标准,且 CMIN/DF、NFI、RFI、TLI、CFI、RMR 的拟合情况都有所提高,可见修正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

表4 模型修正后的整体拟合情况

表5 初始模型与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数对比

模型修正时,未增减假设路径,7条假设路径(H1、H2、H3、H4、H5、H6、H7)仍然显著,修正后的模型路径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模型修正后的路径检验

(续表6)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导师影响力、学校影响力、AGM批判性思维、AGM个体行为和AGM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

(1)AGM批判性思维对AGM个体行为、AGM个体行为对AGM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其路径系数分别达到了0.367、0.903。可见提升AGM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是培养AGM的批判性思维和增加AGM的个体行为投入;(2)导师影响力对AGM的批判性思维和个体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 0.506、0.406。可见提升导师影响力能正向影响AGM的思维与行为,从而促进AGM创新能力的提升;(3)学校影响力对AGM批判性思维、AGM个体行为、导师影响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导师影响力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三条假设路径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502、0.380和0.892。可见提升学校影响力,能对导师影响力产生很强的正向影响效果,同时还能正向促进AGM思维与行为的提升,从而促进AGM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笔者对管理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习环境和创新环境。除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外,还应该系统地打造学术生态系统,使其形成系统工程。积极推进学科建设,鼓励研究生及导师多参加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及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计和企业的实践。同时,拓展国内外教育合作资源,提升跨区域、跨学科交流能力,使学习、实习、研究、实践资源相融合,以期平衡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学校、导师、研究生要对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做出响应,瞄准新时代国家社会重大需求,根据管理学科自身特点,明晰定位,将校园学习、企业实践、行业引领和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导师也要创新、反思和行动,必要时接受专业培训,学校应提供系统性的支持,并形成可持续的评估与发展方案。

第三,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批判与元认知、创造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分析性思维、计算性思维、实验性思维及人本主义思维等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研究导向型学习课堂,使学生在面临管理研究实践中的各种未知与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思维思考解决。同时,学校应加大对研究生出国学术交流的资助,可以提高覆盖比例,以帮助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猜你喜欢

批判性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V eraW an g
导师榜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