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11-05路美瑶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不端学风导师

路美瑶 郭 哲

(1.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学院,英国 伦敦 SE5 9RJ;2.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

一、研究背景

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近40年间我国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博士研究生49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 50%[1]。截至 2015年,我国在学研究生191.14万人,其中博士生 32.67万人,硕士生158.47万人。伴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曝光率呈不断上升之势。研究生群体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科学研究的重要生力军,是未来科研创新的潜力所在。任何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要严格规范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行为,才能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的探索精神与思考能力,使高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八大上明确指出,科技工作者要加强品格修养,自觉加强道德自律,坚决遏制科学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端行为,在全社会树立科技界崇尚真理、求真务实,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形象。研究表明,除人口学变量以外,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是影响其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关于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的研究,推演性调查较多,实证性调查较少;区域性调查较多,全国性调查较少[3]。因此针对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开展全国性的实证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以及思考对策,推动良好学术科研环境的形成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

自2011年起,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参与,对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每年新入学的研究生开展宣讲教育活动,主要宣讲内容包括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等。在此背景下,2015年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以全国高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对当前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实际现状,以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成效进行调研。本研究基于此问卷调查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二、文献回顾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查阅探讨生师交流、科研投入、外部不良科研环境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等对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文献。首先是生师交流。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形成良好学术道德过程中起着示范、引导、监督等重要作用,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作用有效性不够,成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4]。此外,有研究表明通过积极地开展生师交流,强化导师的学术榜样激励作用,会促使研究生加大科研投入,进而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5]。其次是科研投入,主要是指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相关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传统的观点认为,较高的科研投入会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产生正向影响。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学生就业压力增加[6-7],以及心理学在学术行为规范认知的广泛运用,众多学者认为,在当前学术行为不端频发的现状下,“功利主义”的科研投入可能对学术行为规范认知产生负向影响。据有关研究表明,当前部分研究生在科研中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意图通过学术不端行为尽快取得学术成果,从而“便捷”地获取荣誉奖励,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8-9]。再次是科研环境。科研环境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在当前社会风气较为浮躁的背景下,科研活动中亦滋生了不良学术风气。科学研究领域的追名逐利、背离科学研究精神的异化现象日益增多,加上导师在指导中未能重视学术行为规范的训练,让部分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淡薄[10];同时强有力的学术行为规范制度制约和管理执行措施的缺乏,也是影响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的重要因素[8]59-63。最后是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学术道德教育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学者们普遍认为,通过进行多途径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有助于引导研究生形成稳定的学术道德是非观,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与正确的学术道德判断。

本研究基于2015年我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成效影响评价研究调查的数据,着重通过结构方程的方法探讨与学术行为规范认知相关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5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2个基本假设(见图1):一是科研投入、生师交流、科研环境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对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有直接的影响;二是生师交流、科研环境会通过科研投入对学术行为规范认知产生间接的影响。

图1 基本理论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研究主要基于全国70余所高校近2万名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调查的数据。调查采取两阶段抽样的方法:第一步以高校为初级抽样单位,从全国近千所高校中抽取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0余所高校;第二步在每所高校中按照研究生学号进行等距抽样。在高校选择过程中,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集中在重点高校;二是不同高校的地域分布,涵盖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北京地区;三是研究生同学的专业分布,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纸质调查两部分,问卷由43个问题组成,其中封闭式问题42个,开放式问题1个,主要涉及研究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科研投入、学术行为规范以及对所在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的评价等4部分内容,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9 817份。

在被调查的研究生中,按类型划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占总数的60.23%,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占总数的14.99%,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占总数的 24.77%。从性别构成上看,男生占48.68%,女生占51.52%。从年龄构成上看,主要集中在22~26岁年龄段,占到了81.37%。在专业类别上,工学类研究生占40.98%,理学类研究生占16.99%,文学类研究生占8.92%,管理学类研究生占8.6%,其余8个学科门类占24.51%。按本科就读学校类型划分,“985”高校占21.82%,“211”高校占 41.52%,其他类占36.66%。在政治面貌方面,共产党员占53.44%,入党积极分子占14.43%,共青团员占27.39%,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占0.21%,群众占4.53%。83.83%的被调查研究生没有工作经历,16.17%的曾有过工作经历,其中,工作时间在1年以下的占55.88%,1~3年的占26.97%,3年以上的占17.32%①。

(二)变量说明:编码及描述性统计

科研投入、生师交流、科研环境、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和学术行为规范认知等5个潜变量通过13个观察变量来测量,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科研投入通过2个指标来衡量,对其重新赋值为1~4,分数越高,表明科研投入越高;学术行为规范认知通过4个指标来衡量,重新赋值为1~4,值越大,表明对学术不端行为反对,学术行为规范认知越强;生师交流强调的是导师的学术指导以及给学生树立的学术榜样,通过3个指标来衡量,重新赋值为1~4,值越大,表明生师交流越频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通过2个指标来衡量,重新赋值为1~4,值越大,表明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越重视,宣讲越频繁。科研环境通过2个指标来衡量,对其反向赋值为1~4,值越大,表明外部科研环境越差,越缺乏学术道德与诚信。

其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主要通过4个指标衡量,即“引用他人作品资料而未注明来源”“虚假罗列参考文献”“一稿多发,但在记成果登记时只取其一”“在自己未参与研究的论文上署名”。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引用他人作品资料而未注明来源”在其所在的校园中经常发生或有时发生;60%以上受访者认为“虚假罗列参考文献”在其所在的校园中经常发生或有时发生;70%以上受访者认为“一稿多发,但在记成果登记时只取其一”在其所在的校园中经常发生或有时发生;70%以上受访者认为“在自己未参与研究的论文上署名”在其所在的校园中经常发生或有时发生,可见研究生群体的学术不端行为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4个指标的平均值在2.48~2.84(满分为4),说明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普遍不高,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与判断。

表1 潜变量、观察变量及其描述统计

四、研究结果

(一)模型检验

模型中所有变量的峰度系数(kurtosis)绝对值均小于8,偏度系数(skew)绝对值均小于3,样本数据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假设条件,符合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的使用前提。剔除变量缺失值样本后,保留有效样本量为19 599。在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中,试图通过参数估计,求出那些使样本方差—协方差矩阵与理论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差异最小的模型参数。不同类别的拟合指数可以从模型复杂性、样本大小、相对性与绝对性方面对模型拟合程度进行评价[11]。绝对拟合指数χ2=137.6,P=0.000,说明模型适配程度欠佳,原因可能是由样本量过大造成。从绝对拟合指数GFI=0.997,RMR=0.009,相对拟合指数NFI=0.996,TLI=0.995来看,模型适配程度较好。因此从模型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看,本研究统计模型基本符合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标准。经过结构方程检验得出“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影响机制”理论模型与样本统计模型契合,理论模型得到调查数据的支持。

图2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影响机制结构方程模型

(二)研究结果

从模型结构图和系数估计结果来看(见表2),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但影响力不高,系数仅为0.022。这反映出虽然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对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减少其学术不端行为是有成效的,但宣讲教育效果尚不明显。因此现有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模式亟待改进,以提高其影响学术行为规范认知的力度。

表2 模型系数估计结果

科研环境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有直接的负向影响(-0.041),如学校或导师缺乏有效的学术规范或学术诚信的指导、研究生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制度不健全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契机。高校学术规范监督和惩处机制的宣传普及工作不够深入,近50%的研究生并不了解所在学校是否制定了相应的条例规范;高校的学术规范监督机制不能很好地制约学术失范行为,多数研究生对监督机制能否发挥作用持否定或怀疑态度。

生师交流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微弱,系数仅为0.03,说明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而且无法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术榜样。同时生师交流通过科研投入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有间接的影响(0.141)。导师与研究生的接触、交流的领域广泛、机会频繁,从思想到学术,从道德情操到治学态度,从为人处世到生活习惯等,全方位地覆盖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生与导师的学术交流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12],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规范认知。

科研投入与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呈负向关系,系数为-0.252,说明当前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缺乏足够的学术忠诚度。从读研动机来看,大部分研究生集中于“毕业后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真正对学术研究感兴趣选择读研的群体较少。研究生群体读研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只要研究生认为学术不端行为预期收益大于学术不端行为成本,有利可图,他就会铤而走险”[13];“对名利的过度追逐导致学术规范的边缘化、淡漠化,传统的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道德约束力日益被削弱”[14]。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科研投入高,但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并不高现象的出现。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

在宣教工作实效性方面,首先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强化导师责任,其次是开展政策宣讲与主题报告,此外设置学术规范教育课程、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及一对一咨询也受到研究生的认可。由此可见,从学生角度而言,提高科学道德并遵守学术规范,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是让导师参与到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教育中来。导师是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是对其影响最深的群体,因此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提高导师的学术规范教育能力是高校进行科学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最基本的出发点。其次,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科学道德宣讲监督与研究机构,通过监督和批评科学活动中的科学道德失范问题,推动研究生对科学道德的认识,促进科学道德体系的不断发展;研究现行科研机制中违反科学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和改进措施,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给予智力支持。再次,学校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和引导。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方式进行科学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加大宣传的力度和覆盖面,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

(二)注重导师的学术榜样激励与正确的学术引导

据调查显示,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研究生“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受访者比例高达82.3%。总体上来看,导师在科研活动中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术道德素质较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导师群体不乏学术道德败坏者,其学术不端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示范,进而影响学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因此,导师应加强自身建设,恪守学术道德与科研规范,坚决杜绝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术道德激励与引导,在其未来的科学研究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15]。健全“导师负责制”,深入贯彻实施“导师教书育人”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把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情况纳入导师工作绩效考评之中,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同时导师可以利用邮件、微信、微博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思想动态,及时给出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三)加强学术规范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健康的学术环境与氛围

学术规范制度是引导学术方向、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的一种特殊制度,其设置是否科学、客观、合理、公正,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规范认知有直接的引导与定向功能。同时完善并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制度建设,是净化学术空气、维护学术尊严、促进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16]。调查显示,45.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或导师缺乏明确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指导,28.9%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制度不健全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契机。因此,加强学校的学术规范制度建设刻不容缓。在建设过程中,要基于鼓励研究生形成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与学术积累的思想,从而改变重虚名、轻实学,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错误观念,使学生明确知道学术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违背学术规范又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只有建立完善的学术规范制度,才能营造出良好健康的学术环境与氛围[17];否则在没有足够的学术规范制度保障前提下,要求研究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自然容易造成学术不端行为。

注释:

①由于四舍五入,合计百分比可能小于或大小100%。

猜你喜欢

不端学风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不端查询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V eraW an g
导师榜
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明确6种学术不端情形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