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一辈子自己喜欢的事”
——记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技工马小光

2020-11-05

工会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分厂数控技术编程

图右为马小光。

在中国兵器工业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员工:他摘取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桂冠,是兵器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是北方车辆集团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他就是获得“兵器大工匠”荣誉称号的工具液压分厂技术员马小光。

见到马小光时,他刚从岗位上走下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在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指着艺术品般的模具,马小光说:“这都是我精心打磨的。”在他的眼里,这些模具仿佛是有生命的。记者和马小光的对话,从称谓开始。“工厂常称你为‘多面手’‘大工匠’‘大师’,你更喜欢哪一个?”面对提问,不善言谈的马小光笑着说:“我不习惯被称作‘大师’,我的功夫还不到家。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干一辈子自己喜欢的事。”

起步:由普通学徒到普通技工

“工者,匠心也。”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是十年如一日、反复磨炼方成器的信仰。二十多年来,马小光用这种精神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这句话。

1997年,年轻的马小光成为北方车辆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北方车辆集团这片热土上,诞生过闻名海内外的“群钻”技术。“同心同德、勤劳朴实、锐意进取”的“群钻”精神成为了马小光的座右铭。和许多青年员工一样,进厂后的马小光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参加过实习,可真正到工作中才发现,有很多都不一样。”马小光回忆着。

马小光的师傅李志强很严厉,在严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他每天从搬动沉重的工件和使用扳手开始做起,双手打出了泡,一层又一层,直至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经过连续三个月的实操,他已经基本掌握了钳工、铣工的操作要领和技术知识。马小光从“启蒙师傅”这里不仅学会了操作,同时也学到了从事这个行业的真谛:干什么事都要认真。而马小光当学徒,一当就是整整三年。

“小光作风扎实,干工作一板一眼,他爱琢磨,对干过的活儿总要问个为什么。他爱学习,不时向身边同事学、向老师傅学,这些优秀的品质使他的技能水平迅速得到提升。”提起马小光,师傅李志强对他称赞有加。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好学上进的马小光出师了。就在此刻,传来了调令:公司调他去学习数控技术。“数控技术知识匮乏,这是我的弱项。”马小光坦言道,当时,他没有任何数控实操基础,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为了尽快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马小光开始了艰难的自学过程。他先是购买了大量数控方面的书籍,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在旁人看来枯燥的理论,他却看得津津有味。几年时间,马小光购买的技术书籍摞起来能有两米多高。后来,他又进入夜校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从2000年到2006年里,他一直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学校补习,先是学习了两年电脑知识,后来又学习了四年的编程和操作。好学、肯学、爱钻研,很快让他成为了一名出类拔萃的数控操作人才。

2006年,马小光又遇到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他被派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习自动编程技术。培训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在理论上又进一步丰富了自己。说起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学习时,马小光说:“是兴趣,让我对枯燥的理论甘之如饴;是兴趣,让我风雨无阻坚持了6年时间;是兴趣,让我迈进了数控天地,探寻数控机床的奥妙。”

经过不懈努力,马小光很快掌握了数控编程这门技术,并且能独立操作,为公司解决了很多零件加工问题。此时的他,已经从一名稚嫩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转身:由技术工人到技能冠军

“我琢磨一下”是马小光的口头禅。经过多年的积累,马小光自己总结了一套“望、闻、切”的加工绝活。“望”,关注产品结构和加工动态;“闻”,通过听切削的声音来判断加工是否正常;“切”,双手随时控制操作面板、调整参数,保证一次成功。

自入厂的那天起,马小光先后从事过模具钳工、铣工等5个工种,累计操作过十几个型号的加工设备,能熟练应用多种软件对产品进行造型、分析、编程,是掌握多种数控加工技术、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面对加工中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当身边的人都不得其法的时候,他却能用最简单的工装、简练的程序快速解决复杂问题。

在一次新车型试制过程中,需要加工一副模具,此模具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上下模错模,造成产品不合格。经过多次推演,马小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采用数控铣床加工分型面,依靠数控机床的精度来保证模具精度。由于数控机床加工效率高,精度好,上下模分开加工也不错模,而且,加工后的型面,表面粗糙度达到标准以下,大大减少了钳工修研时间。

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电火花用电极的加工上。传统的做法是手工划线、工具铣粗铣电极,然后手工修理电极,直至符合图纸要求,最后还要根据机床放电间隙确定电极的各部分尺寸。手工加工一块上下模电极,需要10天左右,一套模具做电极就需要20天。为保证质量和缩短加工周期,马小光考虑用数控加工电极,单位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在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仅用3个晚上的时间就把模膛电极造型做了出来。经过投影检查,完全符合图纸要求。10天后,12块锻模电极全部加工完毕,操作工期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在他的建议下,分厂把此项技术推广到了履带板体锻模加工过程中。现在,数控技术在分厂锻模加工过程中已被广泛使用。

作为技能人才,马小光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服务生产,攻克并解决了许多关键件和重要件加工难题。多年来,他先后加工200余项锻造模具,100余项冲压模具,完成近百项军民品零部件编程和加工制造任务,并建立了一整套产品程序数据库,推动了加工工艺的改进。“公司的重要产品、关键产品和难度大的产品,只要交到马小光手里,我们就放心了。”技术人员对马小光的技能树起了大拇指。

飞跃:成立“马小光工作室”

作为北方车辆集团培养的技能人才,马小光时刻不忘回报企业,他把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青年人。目前,他培养出来的徒弟已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已成为了企业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多名徒弟在北京市技术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让工友们津津乐道的是,马小光把比赛获得的部分奖金用于购买数控技术书籍,在分厂建立了职工书屋,供年轻人学习。同时,他把自己的学习及比赛实践经验编写成教材,亲自担任小教员,在分厂开展数控知识培训,普及数控技术,提高一线员工的操作技能。北方车辆集团先后举办了多场由马小光主讲的“数控加工技术”讲座,有效地促进了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2016年,“马小光模具与数控加工工作室”正式成立,成为员工学习和研讨技术的平台,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从这里走出。

在20年的工作历程中,马小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付出了辛苦的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面对获得的荣誉,他十分平静和谦虚,“荣誉都是过去的事儿了,没有新东西,照样被新技术抛弃。”如今,站在新时代技术职工队伍前列的马小光,又有了新的更大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分厂数控技术编程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编程小能手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浅析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
锻热分厂燃机叶片钎焊工艺顺利通过 FAI见证
素描“周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