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的特点、困境与对策
2020-11-05金岳凤吴香芝
金岳凤,吴香芝
(1.上海杉达学院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209;2.江苏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对挖掘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①。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8月印发《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简称“体育产业30条”),《意见》提出要优化和发展体育产业“四大体系”,明确了未来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方向②。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 《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③。201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④。健身休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核心要素。健身休闲产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健身休闲场地设施、市民消费水平、健身休闲意识等。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但由于人多地少、场馆空间有限、高端需求短缺、老龄化程度高等因素的制约,还有发展的空间。本文从创新和融合的视角,发挥区域优势,解决发展困境,提出优化上海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对上海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
一、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特点
(一)上海城市化水平高,健身休闲产业基础好
上海一直处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前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89.3%,远高于全国49.7%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一,达到发达国家水平⑤。上海城市化水平具体表现在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个方面。
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对于推动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除常住人口之外,上海还拥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旅游人口⑥。2018年,上海的流动人口达到972.69万人,位居全国榜首。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还拥有最多的外国人口。据统计,截至2019年,在上海长期居住或工作的外国人口达到9—10万人。
经济城市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32679.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0万元,在全国各省市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⑥。经统计核算,2017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 (总规模)为1266.93亿元,增加值为470.26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6%。其中健身休闲产业产值为54亿元,增加值为31.27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4.3%⑦。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时,闲暇时间大量出现,人们的生活将进入休闲阶段,休闲消费会进入快速发展期⑧。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在消费总量不断增加和消费结构不断转变的过程中,上海居民的生活方式实现转型,教育、娱乐和休闲支出增长较快,健身休闲这一能够为人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的生活方式将成为更多人的需求,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为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上海市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大
上海市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一次全民健身发展公告。《公告》用“300指数”体现上海市全民健身整体发展状况,分别从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方面表现上海居民的全民健身发展概况。(2012—2015年的数据由上海市体育局统计并公布,2016年、2017年数据委托第三方体育学院进行评估统计。见表1)
表1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1中的数据变化真实地反映了上海体育健身环境和市民体育参与方面的长足发展,充分表明了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意识和习惯得到巩固,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逐年壮大,健身休闲正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市民的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
虽然上海市全民健身的氛围和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上海市作为体育城市的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根据2017年由维宁体育文化产业研究院领衔,国内外多位知名经济学家、管理学者以及城市与体育产业专家参与的国内首个《中国体育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⑨提供的数据,2016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竞争力得分为67.76分,在全国排名第9,低于北京、青岛、广州等城市,与排名首位的北京相差7.74分。同时,2016年上海的体育产业发展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3,在北京和广州之后。
随着上海市民健身意识大面积觉醒,加之城乡收入和基础设施等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健身休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上海自2015年开始统计体育消费状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来上海市体育消费群体和体育消费中位数增长速度较快。2017年上海市居民的人均体育消费2460元,占当年人均消费支出比例的6.2%,比之前年度有较快的增长,由此表明上海市民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需求日新月异,这将为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提供广大的空间。
二、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土地余量少,健身休闲场馆运营的成本高
上海市2020年要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红线,现在余量土地只有61平方公里,如果达到61平方公里的上限,上海将不再有新增土地供应,只能靠城市更新改造获得新的土地供应。因此,政府要控制开发强度,使得土地开发成本不断提高⑩。由于上海市整体的地价贵、房租高,导致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所需的场地、场馆、仓库等运营成本也随之上升,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所需的场地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普通市民很难承受动辄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会员费
和健身项目培训费。在现阶段,健身休闲产业各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场地和场馆的支持,要在市中心或者黄金地段建设一个占地规模大的健身休闲场馆设施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前,上海市大型健身休闲场所的发展只能借助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或在郊县地区进行土地开发与建设,但是上海市大型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管理模式很难真正推动健身休闲的发展;另外,在郊县地区建设大面积的健身休闲场所也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民的交通成本,真正能承受得起经营风险的企业还不多,真正能消费得起的市民也有限。
(二)健身休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高端需求短缺
上海市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的情况良好,全民健身总体发展水平、市民体质达标率和体质综合指数均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受到现有空间、人口基数、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健身休闲场所并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运动需求。2018年7月12日,上海市体育局向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了关于上海市贯彻实施《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的情况报告,报告中指出上海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2016年底,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3平方米,远低于京津粤苏等地,更是低于发达国家,中心城区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尤其突出⑪。除此之外,公共体育设施器材样式单一、功能简易,不能体现上海特色,也不能满足国际大都市各类人群的需求。
近几年来,上海市政府对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改进建设的投入很大,公共体育休闲健身场地设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内涵建设缺乏、布局设计不完善、配置不均衡等因素,上海市健身休闲场馆依然存在场地少、场地小、场地预约困难等问题。上海市居民对健身休闲项目和健身休闲的服务要求增长很快,政府的这些举措仅仅是满足了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求,高品质健身休闲场所和高端健身休闲器械依然短缺,根本无法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高端需求。
(三)健身休闲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小,体育消费水平滞后
尽管上海市的经济水平,体育产业产值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健身休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例还比较小,体育消费水平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有比较大的差距。2017年全国健身休闲产业的产值为581.3亿元,增加值为254.9亿元,占全国体育产业总值的2.3%;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占体育产业总值的4.3%。与全国健身休闲产业所占比例相比,上海市处于优势地位;但是,2008年北京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就已经占体育产业的13.8%⑫;据联合国统计司数据查询,在2010年的时候,美国的健身休闲产值为610亿美元,占美国体育产业的总值15.25%,是体育产业中的核心产业⑬。欧洲方面,健身休闲产业跻身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前十,体育旅游成为欧洲体育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⑭。日本的体育健身娱乐业也非常发达,其年产值占到体育产业总产值的近五成,是日本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高尔夫运动的产值最高⑮。与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所占比例还比较小。
2017年上海市人均消费支出为39792元,位居全国榜首。2017年上海市人均体育消费为2460元,体育消费仅仅占了人均消费的0.06%,显示上海市民体育消费在整体消费中还处于劣势地位,也可以发现上海市健身休闲消费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2015年美国体育产业产值约5000亿美元,占全球体育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在美国的各个产业之中,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可以排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⑬。2017年美国体育消费增加值占据健身休闲产业总增加值的75.6%,成为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上海市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健身休闲产业参与群体分布的不平衡性
根据2014年上海市体育局等相关机构统计的上海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在体育锻炼频次、时间和强度上,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比上,男性低于女性;男性人口体质综合评价优秀率和达标率均低于女性人口⑯。近几年女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女性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比例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上海市30—35岁的单身女性居多,女性比较注重身材管理,这部分群体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上海的传统观念,男性一般都很愿意为自己爱人或者妻子的健身休闲消费买单。这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男性人口的体育参与干预。除了要保证女性消费群体之外,要加大对男性消费群体的刺激,为健身休闲消费群体的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中青年体育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承受一定的体育消费。另外,迫于家庭和工作压力,他们比一般的群体更关注健康、关注养身。但是,这部分群体的共同点是空余时间特别少,他们都有参加健身休闲的心理和愿望,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健身休闲活动。
三、上海市健身休闲产业的优化对策
(一)实现社区与商业健身房之间的联动,盘活现有存量土地资源以增加新空间
由于上海市地价贵、房租高的现象使得健身房动辄数万元的年卡费,常常让健身的普通市民望而却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商业健身俱乐部工作日时间参与锻炼休闲健身的人非常少,优越的健身环境、先进的健身器材、高品质的健身服务资源随时都在被消耗和浪费。虽然工作日是年轻人上班最忙的时间,但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如果有比较好的环境,比较优惠的价格,他们可以选择工作日参与到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来。因此,政府和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商业健身房白天的这段“空档期”,依托社区联合商业健身房,以优惠的价格实现社区与商业健身房之间的联动,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健身休闲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进一步推动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
另外,通过新建、改建、拆建三种组合的方式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增加新空间。盘活现有存量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商业设施、废旧厂房、仓库、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转型建设健身休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充分利用景观河道、绿地、公园、楼顶、人防工程等区域建设健身休闲设施,进一步增加城市健身休闲新空间,以此来缓解场馆预约困难的现状。
(二)鼓励建立小型健身工作室,降低土地成本和税收成本
据美国AFS协会调查,全美有超过10万家健身工作室,总产值达240亿美元⑰。美国的健身工作室发展目前较为成熟,国内的工作室基本参考国外模式。国内目前存在的健身工作室主要是独立经营和合作经营为主,根据客户的需求,主要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和小团体课程,延伸产品和服务产品相对比较欠缺。健身工作室的优势在于它是以教练为核心竞争力,以教练的专业技能为资源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更私密和个性化的服务。所需的场地规模小、设施少、前期投资少,使用健身工作室的客户大多数档次较高,场地装修更精细,器械种类虽然不多,但是具有多种功能。对于“寸土寸金,人才济济”的上海,健身工作室比较适合高收入人群,建立更多的健身工作室可以为处在经济上层的人士提供更优质服务。另外,根据小型的健身工作室营业额状况,大部分小型健身工作室在税收上都能享受到优惠政策⑱。
(三)利用便利店开设便捷健身房,缓解运动需求与场馆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上海的大型超市越来越少,但是各种小型便利店“遍地开花”,几乎每个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24小时运营的便利店,同时也经常可以看到加班至深夜的加班族,他们渴望能够在工作之余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和消耗多余的脂肪。另外,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大多是“晚睡晚起”,很多年轻人喜欢深夜出来活动。但是,纵观上海的商业健身房,基本没有营业至深夜的,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市场空缺,利用24小时运营便利店开设小型健身房可以满足这一部分群体的需求。健身休闲行业发展到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拥有足够的健身知识来保障自身安全,他们所需的只是一块可以健身休闲的场所而已。便利店的“自助便捷”经营模式不但可以为健身族提供相对自由的健身空间,而且还可以摆脱商业健身房的课程推销烦恼,缓解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与场馆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之上,便利店可以突出摆放运动饮料、健康食品、毛巾、沐浴用品等与健身休闲相关的产品,增强针对健身人群的商品配置,也是便利店业务的再一次拓展,最终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四)推进健身休闲产业的智慧化发展,激发健身休闲产业市场活力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城市,是高科技、高技术、高人才汇集的城市。虽然上海每年承办很多比赛,但是线下场馆毕竟场地有限,迫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观众是难以享受到现场观赛乐趣的。在互联网与数码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下,VR眼镜360°观赛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完美的体验,发展成熟的VR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沉浸于虚拟环境中的体验,可以进一步拓展VR技术的市场,为体育观赛消费市场添砖加瓦。其次,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电脑模拟运动场景与器材,制作模拟的运动映像场景,使参与者在不影响运动效果的情况下享受运动的快乐。虚拟体育运动游戏不受场地、伙伴与器材的限制,开始成为“潮流”健身休闲运动,深受年轻人的青睐。最后,可以利用高科技、互联网进一步扩大电竞、人工智能和虚拟体育运动市场,激发健身休闲产业市场活力。
(五)细分健身休闲市场需求,激发重点人群健身休闲消费热情
细分健身休闲市场需求,激发老年和青少年群体的健身休闲消费热情。2017年,上海老龄化率达到14.3%(指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与国际上大城市相比,老龄化程度处于较高水平⑲。当前,65岁是市民退休生活的黄金年龄,这部分群体有经济实力、有空闲时间加之对健康身体的迫切愿望,他们很愿意参与到体育健康休闲生活中来,老年人将成为未来健身休闲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消费观念的影响,当前,老年人参加体育休闲健身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场所大多数选择免费的公共体育休闲健身资源。关注老年人口的健身休闲生活,提供更多老年人健身休闲服务,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健身休闲项目,拓展老年人体育健康休闲方式是上海市的重点发展方向。要进一步重视青少年群体的健身休闲消费,应用高科技、人工智能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加入健身休闲消费中来,为健身休闲的长期稳步发展提供帮助。
(六)培养市民现场观赛习惯,拓宽体育观赛消费新空间
世界上有许多大型竞技比赛都在上海举行,其中包括F1上海站大奖赛、田径黄金联赛、网球大师杯赛、斯诺克大师赛以及足球、篮球联赛等。2017年,上海举办了全国级以上的专业体育赛事180多场,较2016年增长约15%。赛事涉及近40个运动大项,为市民观赏赛事、参与赛事提供了更多选择。上海拥有丰富的赛事资源,这些资源对形成休闲体育空间有直接的基础作用,不仅可以带动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更是促发和引导居民参与休闲体育赛事需求的资源条件。
体育赛事一方面可以将体育产业的硬件设施利用最大化,还可以用这些体育赛事带动大众的情绪去消费,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上海市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体育赛事消费是健身休闲产业的支柱,现场观看体育赛事也是广大群众热衷的体育休闲娱乐方式。在上海,更多的人喜欢选择电视或者网络直播观看赛事状况,但是比赛现场的那种沉浸式氛围体验,是再大的屏幕也代替不了的。影响上海市民去现场观看体育赛事的主要因素是对体育没有兴趣、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赛事消费观念不强等。重视和加强对市民现场观看体育赛事的习惯培养,在赛前、赛中、赛后通过大众传播媒体积极推广赛事活动,可以激发市民对体育赛事的兴趣。通过免费或者低价票吸引市民到现场观赛,真实体验现场观赛的氛围、激情和活力,增加现场观赛的看点,提高现场观赛的附加值,吸引更多群体愿意为体育赛事消费。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A].国办发〔2016〕77号,2016-10-28.
②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A].2018,08,09.
③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A].国办发〔2019〕40号,2019,09,02.
④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A].国办发〔2019〕43号,2019,09,17.
⑤王永刚.上海城市化进程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计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07):1-5.
⑥上海统计.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9-03-01.
⑦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统计局.关于2017年度上海市体育产业统计公告[R].2018-09-26.
⑧杨明,李建国.我国度假体育发展初探[J].体育科研,2009,30(03):40-43.
⑨独家重磅.中国体育城市竞争力指数:首发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两大排名榜[EB/OL].2017,12,05.http://www.sohu.com/a.
⑩高晓晓,傅学庆,张军海,李仁杰,刘伟.网格数据模型的行政区划演变展现方法[J/OL].测绘科学,2020(02):1-12[2019.02.27].⑪上海市体育局.关于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情况的报告[R].2018-07-12.http://www.spcsc.sh.cn.
⑫邹新娴,周莎.北京市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8):82-86.
⑬卢思雯.美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8.
⑭王俊亮,王泓砚.国际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及主题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2):144-148.
⑮姜同仁,刘娜,侯晋龙.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演进的趋势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09):42-49.
⑯马德浩.人口结构转变视域下的上海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19,39(04):51-62.
⑰王平.石家庄市健身私教工作室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⑱财政部,税务总局,2019-1-17,[EB/OL].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55/c4014090/content.html.
⑲吴香芝,王明伟.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97-101.
⑳蒋举龙.市民对上海市重大体育赛事现场观看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