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思行』融合,让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0-11-05许桂霞倪芳华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视图正方体形状

许桂霞 倪芳华(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3、“练一练”和第37页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感受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同;能辨认和判断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能根据不同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简单物体。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在观察、比较、辨认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物体时的位置关系,丰富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和操作活动,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唤醒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正方体。

想象:想一想,你能从它的前面、右面、上面看到什么形状?

2.往上面叠加一个正方体。

想象:再放一个正方体。想想看,从前面、右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3.再叠加一个正方体。

提问:再放一个呢?还能想出来吗?具体说一说从前面、右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追问:观察物体要注意什么?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观察,初步认识。

(1)操作:如果我们在刚刚拼搭的长方体右边再摆一个正方体就摆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你能搭出这个不规则物体吗?

(2)谈话:请你利用之前观察规则物体的经验,从前面、右面、上面来观察这个不规则的物体。

(3)展示交流:你从哪一面看的?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边指边说。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述。最后和《学习单》上画的图形进行核对。

(4)聚焦右面,并提问:那三个正方形分别是从原来物体的哪里看到的呢?你能再指一指介绍一下吗?

(5)说明:这三个正方形其实不在一个平面上,但是我们从右面看到的却是三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大长方形。

(6)回顾: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操作,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和大家分享?

2.想象比较,丰富感知。

(1)变式:如果我们把小正方形摆在左边,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2)提问:你能继续用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个不规则的物体吗?

出示活动要求:

想一想: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画一画:把想象中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

比一比:和前面一个物体比,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3)展示交流:你从哪一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找到相应的视图贴一贴。

(4)比较: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5)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些物体虽然形状不同,但可能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也有可能从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6)回顾反思:回忆一下观察过程,我们从哪些面观察的,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知

1.基础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摆一摆:先让学生摆出图中的物体。

看一看:从三个面观察,再连一连。

说一说:有三个正方体,为什么右面和上面只看到了两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追问:如果从右面看的图形与原来的一样,可以怎么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变一变:如果将这个物体倒下,再转一转,就能得到这样几个物体。(动画演示)

议一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试一试:如果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不变,还可以怎么搭?

小结:观察几个形状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个物体从不同面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2.综合练习。

搭一搭: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建筑师,根据给出的要求和图形搭出相应物体。

猜想: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想象一下,大胆猜一猜有几种搭法?

操作验证:动手摆一摆,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提问:为什么摆法不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却是相同的?

追问:要想前面看到的图形保持不变,你们在搭的时候有什么小窍门吗?

猜想:再想象一下物体的样子,并猜一猜有几种搭法?

操作验证:动手摆一摆,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纠错:将错误的摆法展示出来,大家集体纠错。

3.拓展练习。

猜一猜:你能猜出老师这个魔盒里搭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吗?

出示拼搭小智囊①:是由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

预设:学生可能拼搭出的物体。

验证:打开魔盒,和同学们的摆法验证。

回顾:从这个游戏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回顾一下对不同物体的观察和操作,你有哪些体会呢?

【评析】

一、经历观察过程,提升想象能力

观察、操作、想象是认识图形概念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新课伊始,教师直接拿出一个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而后分别拿出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在上面叠加一个、再叠加一个,让学生观察并想象从这几个物体的前面、右面、上面分别看到什么图形?同时追问观察物体要注意什么?这样的新课引入可谓开门见山,简明高效。既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又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教师在刚刚拼搭的长方体右边再摆一个正方体,就摆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如何经历由“体”到“面”,再由“面”到“体”?许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前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再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尤其在学生照样子摆好后,十分关注学生从右面和上面分别看到几个正方形?看到了怎样的图形?在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积累操作经验,建立数学模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根据观察位置确定物体视图的方法,体会观察位置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有效运用“板贴”,实现思维可视化

为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几何体和它的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在组合体教具的前面、右面、上面的每个正方形上贴上可揭下来的正方形并标上序号,在展示交流环节,让学生分别将看到的面从教具上取下,并在黑板上拼出所看到的图形,边指边说,教师相机将立体图形板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从实物组合体→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对照观察,深刻体会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这一举措可谓用心良苦,独具匠心,值得学习借鉴。

三、重视“看图说话”,培养思维能力

许老师始终让学生将学习、操作、思考、表达融为一体,做到了“眼中有物、脑中有形、口中有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解。课上教师注重训练学生用语言来刻画图形的特征及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在观察组合体时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图形:从前面看到的是4个正方形排成2列,左边3个,右边1个,组成了一个多边形;从上面看到2个正方形,一左一右,排成一行,组成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从右面看到了3个正方形从上到下排成一列,组成了一个竖着的长方形。在叙述和倾听中,实现了图像再现,让所学知识“活”了起来,让学生思维灵动起来。

四、强化比较辨析,发展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例题3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围绕“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展开讨论。在同伴交流中厘清思路、互相启发;在比较辨析中引发思维碰撞,激发学习热情。学生畅所欲言,这两个物体的相同之处:右面和上面的视图相同。不同之处:形状不同,它们前面的视图也不同。得出结论:几何体的形状特征都可以用它的三视图表达,有些物体虽然形状不同,但可能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也有可能从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练习中许老师精心设计了“猜魔盒里搭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的趣味题,让学生经历“研究视图——摆出物体——验证摆法”的过程,在比较中体会到不能根据某一个面看到的图形来确定物体的形状,提高了辨别视图的能力,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了推理能力。

五、巧借信息技术,培养空间观念

物体空间观念是对物体形状、大小及其位置关系、运动方式的表象。空间观念的建立不仅要观察,还要借助具体操作活动,实现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完成对具体对象的抽象,形成概念的表象,建构概念。为帮助学生由实物或直观图想象相应的视图,再由视图想象实物形状,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许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灵活运用几何软件中拖拽图形来进行学习研究,引导学生学思结合、手脑结合、说学结合,促使他们将问题想得更清楚、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充分感受到用三个不同方向的视图,能清楚而完整地反映物体的形状结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猜你喜欢

视图正方体形状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视图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火眼金睛
Django 框架中通用类视图的用法
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