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 no.6》主题形象的塑造与音乐情绪的把握

2020-11-05张瑭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6期
关键词:音画尼诺夫拉赫玛

◎ 张瑭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19-20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晚期最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之一。他的音乐在浪漫主义充满幻想、赋予抒情的风格特征上进行突破创新,为俄罗斯钢琴音乐乃至西方钢琴艺术留下后世瞻仰的珍作。

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领域的主要作品有:四部钢琴协奏曲、钢琴与管弦乐队《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和两套《音画练习曲》(op.33和op.39)。其中,《音画练习曲op.39no.6》以具体生动的主题形象、对比强烈的音乐情绪为特点,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一、音画练习曲的标题性

受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影响,拉赫玛尼诺夫继承了其气势恢宏、技巧多变的音乐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给予练习曲生动的故事画面和丰富的音乐内涵。

《音画练习曲》共有两套作品。其中op.33有9首(发表了6首)(1911年)、op.39有9首(1917年)。《音画练习曲op.39no.6》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俄罗斯民族主义风格,具有深刻的时代革命气息。同时这部作品还渗透了作者的个人主义色彩,表现了拉赫玛尼诺夫与孩子们融洽相处的美好情景。作曲家虽然并未给每首练习曲附上标题,但在1931年,意大利作曲家奥托里诺.雷斯庇基把作品39里面的第二、四、六、七和九改编成乐队作品时,拉赫玛尼诺夫把原先的标题内容告诉了他:“第二首描写海洋和海鸥的故事;第四首描写了集市景色;第六首描写红帽子与野狼的故事;第七首描写送葬的行列;以及第九首是东方进行曲。”这些作品将音乐性与技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演奏者及听众呈现了逼真的画面感。这首《音画练习曲op.39no.6》清晰地向听众和演奏者传达了“小红帽与野狼”的这一标题主题,本文将从主题形象的塑造和音乐情绪的把握进行深入研究。

二、主题形象的塑造

(一)“狼”主题

练习曲的引子即狼主题。持续的变化半音上行,加上紧密的三连音节奏型,营造出紧张寂静的氛围。力度由很弱,随着音级上行而变为突强。主题乐句此时戛然而止在小调主和弦上,仿佛看到大灰狼从身后突然出现的画面,给人惊悚恐惧之感。(见谱例1)

(二)“小红帽”主题

A段由三个平行乐句组成。第一乐句a句即主题句,共六小节。音区由大字一组转变到小字二组,而后出现连续级进上行的十六分音符旋律,增强了主题的运动感,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机灵,正在树林间嬉戏玩耍的“小红帽”主题形象。左手旋律呈级进上行,在八平节奏型的律动衬托下更体现出“小红帽”的灵巧。(见谱例2)

A段第三乐句由三个短促的小红帽主题乐节和一个长乐节构成。前三个小乐节左右手同时级进上行,音区由小字二组上升到小字三组,增加了音响效果的紧张感。乐节力度由p开始,sf强结束,表现出小红帽在颤颤巍巍地躲藏大灰狼的情景。(见谱例3)

B段和A段一样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b句为6小节,调性在F大调及其关系大小调之间交替变化。这里速度突然变慢,力度也由sf变为pp,仿佛在描写大灰狼突然放慢了脚步,搜寻小红帽的身影。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42-52小节为第一乐句的重复变化,速度逐渐加快,音区逐渐变高。53-58小节开始转变节拍重音和织体,右手变为连续进行的六和弦,左手辅以音区变化频繁的双音和八度。在p的力度控制范围内作双手配合的密集变化,逐渐推动主题发展,为后面即将到来的高潮作铺垫。第三乐句c句调性变化频繁,连续转至#c小调、e小调、#G大调。速度变为急板。乐曲在此达到全曲的高潮,左右手以前十六后八和八平节奏为主,短促集中的节奏表现出小红帽被大灰狼追赶着越跑越快。

77小节到94小节是B段和再现段之间的连接句。力度随着旋律的进行逐渐变弱,乐句由之前较为跳脱的旋律变为连贯的长乐句,乐曲情绪慢慢趋于平稳。最后以ff级进下行的和弦强结尾,坚决肯定,表现了此时小红帽最终逃脱了大灰狼的追捕,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戒备,释然舒坦。

再现部以大灰狼的主题结束。同样都是描写大灰狼的步伐,但这里增添一份愤懑和狼狈。

三、音乐情绪的把握

拉赫玛尼诺夫在《音画练习曲》中对主题形象进行了具体生动地刻画,利用其特有的两个主题形象丰富了乐曲的音响效果,使听众对其印象深刻。而演奏者想要在演奏中把“狼”和“小红帽”两个主题表述到位,让其活灵活现,具有逼真的画面感,就需要对音乐情绪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以下分别从半音化旋律线条的处理、高潮的设计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线条等三方面,对《音画练习曲》音乐情绪的把握进行分析。

(一)半音化旋律线条的处理

1、清晰的声部层次

作曲家通过对不同层次响度的旋律线条进行描写,来表现乐曲中主题形象的特点。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前五小节中,作曲家用渐强渐弱,sf到p的巨大反差,来描写一个步态狡黠、身形庞大的大灰狼形象。乐曲由弱开始,半音级进上行到sf力度和弦结束。三四小节同样如此,但以p力度的主和弦结束。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把握好力度幅度的控制。若设定前五小节的力度是由p到sf,演奏者则需要做到p-mf-f-ff-sf之间所有的力度变化。因此乐句开始之前演奏者手臂应处于放松状态,并提前预想好p力度的效果。在手掌支撑稳固的前提下,沿垂直向下的方向将力量进行传输,即臂-腕—指尖,这样才能确保每个音之间有细微的差异。用这种演奏方式来演奏半音化旋律线条能更好地呈现作曲家所塑造的大灰狼形象。(见谱例1)

2、触键方式

拉赫玛尼诺夫在练习曲中大量运用半音化旋律线条,其在作品中对主题形象的塑造和音乐情感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中的旋律线条,演奏者应仔细地研究触键方式,以更准确地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第59小节开始,作曲家用急板的速度,运用半音化旋律线条来描写小红帽和大灰狼追逐奔跑的激烈场景。这里连音和跳音相继交错出现,演奏者应用落-提的方式弹奏小乐节,连音为手腕向下落的发力点,跳音为手臂带动手腕向上的收力点。在演奏这些连续密集节奏的旋律时,手腕要有足够放松休息的时间,可在每一个落提完之后立马松弛。另外,在“提”位置上的和弦虽处于弱拍位置,但在演奏时要处理成重音。(见谱例4)

3、踏板的正确运用

踏板能够极大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演奏者应从深浅、时机、切换等角度综合考量,为音乐加上合适的踏板。从第53小节开始,和弦形式的半音化旋律线条,以八平节奏型的重音和跳音穿插在左右手各个声部,生动描绘了大灰狼追赶小红帽的场景,营造了紧张的氛围。演奏者可以在谱面上标有重音记号的地方使用右踏板,即在演奏重音时踩下右踏板后立即松回。此时所弹奏的这个音在加上延音踏板后,伴随着其它音发出的共振,使其比原先的音色更为丰满,多了一些颤动在音的延续过程中,达到了作品所需要的效果。(见谱例5)

(二)高潮的设计

在演奏音乐时,情绪的把控尤为重要。演奏者应全面了解作品的高潮部分以及旋律的起伏线条,这样才能更完整地表达出作品的内容和主旨。高潮是整首乐曲中情感表达最为集中的核心部分,演奏者在演奏时应注意高潮到来前情绪的酝酿,以及到达时全身心式的爆发。演奏者在读谱时,应将乐曲中的高潮部分都标注出来,同时为这一系列情绪的剧烈变化做合理安排,如力度上的变化幅度,旋律线条的起伏感,织体的配合等,使其在音乐情绪表达上更具张力、更有层次感。

(三)富有表现力的旋律线条

A段的小红帽主题,旋律线和力度都形成波浪式的起伏。在第一乐句中,旋律线一直呈上行趋势直至最高点小字三组的c才开始下行,力度也从最初的p渐强到小字三组的c之后才渐弱。随后的二、三乐句虽呈平行乐句式发展,但乐句长度也随之扩充。所以在演奏时,音乐情绪的处理应一句比一句强烈。

B段一开始速度突慢,力度也从sf转为pp,正是为了后面的高潮做铺垫。B段同样也是由三句构成,前两句是变化重复的两句,两句间也有各自的旋律起伏和高潮。B段整体在旋律的递进、织体的紧张感上比A段强烈,主题的动机也在此加速发展。在A段和B段的紧密铺垫下,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在B段的71小节出现。左手集中在大字组低音区辅以和弦支撑,右手为小字三组高音区的和弦,与左手交相呼应,力度达到双f,此时的情感聚集到最高点。不协和和弦的刺激感加上左右手音区的距离感,更加表现出“大灰狼”和“小红帽”奔跑到极致的场景,作曲家巧妙地用创作手法向听众呈现了使其身临其境的画面。再现部情绪较为平稳,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直至最后一句重现引子时,这里表现出大灰狼两手空空的懊恼和愤懑。

结 语

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都奉献给俄罗斯乃至西方钢琴音乐,在钢琴创作和演奏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值得鉴赏的珍作。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既继承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传统,又开拓了练习曲标题性的新领域。本文希望通过对《音画练习曲op.39no.6》主题和演奏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此曲的钢琴爱好者和演奏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演奏出作品。

猜你喜欢

音画尼诺夫拉赫玛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33之8的演奏分析
传奇女飞行员“逃美”激怒阿富汗
抗战音画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