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镇康“阿数瑟”音乐文化

2020-11-05杨雪云南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三弦婚宴广场

◎ 杨雪 (云南艺术学院)

一、“阿数瑟”文化背景

“阿数瑟”源于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民歌,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融合形成的特色的“打歌”多元复合文化。镇康“阿数瑟”结合吹、弹、唱、跳等表演方式,将歌、舞、乐融为一体,通过对唱、打歌等形式呈现出极具地方色彩的原生音乐。

“阿数瑟”音乐文化在早期是由民间艺人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临沧地区镇康县资料卷》的出版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录和乐谱记录。“阿数瑟”通常出现在当地的一些庆典活动中。如在婚嫁时作为一种仪式音乐,在国家节日时用于舞台表演,而在镇康民众的闲暇时间,则是以广场舞的形式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阿数瑟”在2012年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在最初是以民俗活动进行申报的,但在审批后其被定为了传统音乐并归为彝族。笔者采访了当地较年长的民间艺人与前来参加比赛的果敢人,询问了有关“阿数瑟”打歌的归属问题,得到的答复却是汉族。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与阿数瑟的源流有关,在众多历史起源传说中“阿数瑟”多围绕彝族展开,这一点或许可作为其“源”,“阿数瑟”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原汉族的一些元素,并长期流行于镇康各民族之间,其可作为“流”,“源”与“流”的相互影响构成了这种多民族的文化认同,同时也致使了归属问题上的意见不同。

二、“阿数瑟”形式与功能

在镇康“阿数瑟”既是指唱调子、作对子也是指以“打歌”艺术形式流传的地方性传统歌舞。其演唱形式丰富:有单人弹唱、双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歌词可以即兴发挥,也可以为固定歌词,以原生态唱法为主,演唱的内容涉及历史、时事、民族文化、生活故事等,多以“阿数瑟呢瞧着,罗细瑟呢甩着”结尾。

镇康的“阿数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且形式多样,符合当地民众的审美,与当地民众的艺术追求高度契合,且不受年龄、性别、身份的限制,使当地居民能够广泛参与其中,并借由“阿数瑟”完成思想情感的表达。在多数情况下,“阿数瑟”指的是歌舞相结合的打歌音乐形式,即“阿数瑟”打歌。“看见梅子嘴巴酸,不得打歌脚跟痒。”是当地的俗语,由此可见镇康人民对“阿数瑟”以及融入人民生活的打歌形式的依恋与喜欢。

“阿数瑟”打歌流行于镇康的汉族、彝族、傈僳族等民族,其音乐、舞蹈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形形色色的人民群众。“阿数瑟”音乐的曲调可分为软调、硬调。柔缓抒情的叙事歌属于软调;简洁短小、且具有说唱性质的弦调属于硬调;演唱形式丰富,调式多样的情歌则同时包含了软调与硬调两种曲调。“阿数瑟”的伴奏乐器分为弦乐和管乐两种。弦乐以“弦子”(三弦)为主,如表格所示,其在软、硬调中有不同的定音标准。管乐主要是配以芦苏(芦笙)、笛子等。“阿数瑟”的舞步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农耕、自然、动物等的模仿与艺术加工。在打歌过程中,芦苏和笛子演奏者边奏边舞,而三弦演奏者也会边弹、边唱、边舞。

“阿数瑟”打歌定弦

“阿数瑟”打歌丰富了镇康民众的生活,对镇康而言,它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娱乐方面。早期的镇康民众没有健身的观念,如今流行于中国各地的广场舞给了广大人民户外健身的平台。在镇康,“阿数瑟”打歌是其广场舞的主要形式,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艺术,以舞蹈强健了当地民众的体魄、以歌曲、对子,传播有趣、正能量的声音,育乐于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镇康民众。

三、“阿数瑟”田野调查纪实

(一)政府行为的“阿数瑟”国际比赛纪实

2019年9月28日,由镇康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镇康县第二届国际“阿数瑟”山歌会“阿数瑟”歌王歌后赛在南伞河畔公园广场拉开了帷幕。

这场比赛采取一男一女、两人一组的组合方式,以问答、即兴演唱以及主客场更换等的形式进行。笔者了解到,比赛的评分标准是以歌词为主,不重音色,内容可贴近生活、可歌颂祖国、歌颂党,忌低级趣味,主要是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

前来参加比赛的选手,既有镇康县各乡镇的“阿数瑟”爱好者,又有来自缅甸果敢老八寨的代表队。候场休息时笔者对果敢老八寨打歌队领队何文昌进行了采访,并简单了解了“阿数瑟”打歌在缅甸的传承情况。据何文昌回答,在果敢“阿数瑟”唱的比较少,他们唱的更多的是果敢打歌调。一般在结婚、国家节日时候都会唱。果敢人的打歌与镇康地区的打歌有不同的规定,果敢打歌无论软调、硬调都是先出右脚再顺调,而镇康“阿数瑟”打歌则是软调先出右脚再顺调,硬调先出左脚再顺调。在这场比赛中,同组的男女既是对手也是队友,想要获得更高的分数不只要自己唱好,还得对上另一方所唱的对子,既要有内容又要押韵,对于选手能力的考察是多面的。

在比赛中因选手均以方言进行说唱,笔者无法直接领会歌词中的具体含义,所以采取现场问询的方式参与其中,了解到比赛选手的一些唱词于当地青年人而言也难以辨识,只有年长一些的镇康居民能够完整的理解其中意味。相比之下,在日常生活中广为传唱的“阿数瑟”民歌,因有固定的唱词更便于研究梳理,而比赛中的“阿数瑟”唱词相对随机,并且为达到与观众互动的效果,内容上更加口语化。在当下,这种即兴演唱的“阿数瑟”也许并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作为一个时期的“阿数瑟”音乐文化记录,它反映了当下人民的生活状态,作为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

(二)广场上的“阿数瑟”打歌纪实

问:你们可会像南伞这边,吃完饭跳广场舞?

何文昌:不会,打的次数多了,平时就不打了。有主家邀请才会去打歌。

问:就是没有收益的时候就不打歌?

何文昌:其实这个也赚不到什么钱,是一种传统,大家也都喜欢做。也不是说不想打,缅甸禁止晚上出去,十点要在家待着,不然在外面被抓到,会被当场枪毙或者坐牢。

在来镇康和采访缅甸的果敢人之前,笔者对于广场舞的认知仅有“中老年”、“休闲”、“健身”等字眼,从没有意识到广场舞会与“传承”、“国家安定”、“幸福指数”等词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比缅甸的动荡,国内的环境赋予了“阿数瑟”更多的生机,国家的有效参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为“阿数瑟”打造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在镇康,广场舞的主要形式就是“阿数瑟”打歌。田野期间,笔者曾多次来到南伞河畔公园广场并参与到当地居民的打歌活动中,亲身感受了“阿数瑟”音乐文化的魅力。与北方地区的矩形方阵不同,镇康的广场舞队形是一个个的圆圈,当地居民把演奏三弦、芦笙、笛子等乐器的艺人围在最内圈,并跟随其一起唱跳。

根据笔者观察,这些艺人大多为年长的男性,并且来自镇康不同的乡镇。勐堆乡78岁的三弦演奏者李桂文与南伞镇70岁的三弦演奏者李金龙,不仅弹得一手好弦子,而且还能自己制作三弦,在与他们交谈时,了解到制作三弦的所有零件除蛇皮外,均来源于当地或周边城镇。由于很多蛇在中国属于保护动物,所以用做琴鼓蒙面的蛇皮要从缅甸购买。之后两位老人又讲述了“阿数瑟”打歌的曲调种类,在两位老艺人的描述中,打歌分为硬调、软调以及三合弦,十二点前是硬调,十二点以后为软调,听到鸡鸣的声音就开始弹三合弦。对于三和弦的归类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为方便今后的研究,笔者将其发出者分别记述。

在镇康的广场上除了人数众多的打歌大圈,还分散着很多打歌小圈。笔者在调查时,发现有一个圈的歌词十分有趣,并将其记录了下来:“镇康县城连果敢,永德哥妹过来玩,个个和气何销说,永德镇康一家人”(硬调)。“天亮天亮小灵鹊,大天四亮小灵鹊,打下两转发财歌,打下两转发财歌,抬手打歌家富贵,回手打歌保平安”(软调)。前一首硬调是唱镇康与永德的友好关系,后一个软调则是结合着打歌的舞步,唱出当地居民的质朴追求。

(三)婚宴上的“阿数瑟”打歌纪实

2019年9月30日,笔者在导师的带领下,跟随“阿数瑟”省级传承人罗文军以及他的打歌队,参加了小磨寨的婚宴,并将仪式中的“阿数瑟”打歌进行了记录整理,与之前采访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借此分析具体仪式中的“阿数瑟”打歌。

镇康从古至今每逢喜事、民俗节日、聚会等都会有“阿数瑟”活动,早期是亲朋好友自发地带上弦子(三弦)、芦苏(芦笙)、笛子等乐器围圈歌舞。后由于家乡人员流失,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逐渐转变为出钱请打歌队唱跳。在小磨寨的婚宴现场,来往人员以老人孩子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需要打歌队的帮助。打歌仪式约在晚上八点左右,在仪式开始前,主家会端来祭品、酒水、瓜果摆置桌上,点上香后,打歌开始,直至第二天早七点结束。在这过程中,对于来往宾客无具体要求,可观可舞,而打歌队成员则是通宵达旦进行歌舞表演,婚宴的前半夜,是节奏感强、热烈欢快的硬调,由其中一位三弦弹奏者领头,唱情歌或是即兴演唱,打歌队成员围桌转圈唱跳,后续主家及亲朋逐渐加入其中。在之前的访谈资料中,软硬调转换时间为凌晨十二点之后,但在具体的仪式活动中十二点不是定数。

小磨寨的这场婚宴仪式里,在主家宵夜结束后,进行软硬调互换,该场婚宴的宵夜时间是十点左右,宵夜之后转为软调。软调缓慢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体力,保证了整场仪式的顺利完成。有关黎明时分的“阿数瑟”打歌曲调,文化馆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是三合弦。而在婚宴的打歌仪式中,根据省级传承人罗文军的描述,三合弦属于软调。

“阿数瑟”打歌在婚宴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只是作为活跃气氛的工具,作为一场仪式音乐,它反映了婚宴主家的心理诉求,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打歌结束部分,仪式执行者致祝福词之后撒了三次米,每撒一次便问主家一次“你接住了吗?”主家在回答三遍“接住了!”之后开心的从执行者手中接过祭品。至此,打歌队结束了婚宴上的仪式,主家完成了心灵上的仪式。

结 语

镇康“阿数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写照,也是镇康文化的“活化石”。“阿数瑟”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只在镇康,缅甸的果敢人,同样是该文化的持有者,由于处在政治边界,历史等因素或许会使文化出现变异,但只要认同没有改变。政治边界开放后,传统的跨界音乐会自发或由政府组织的进行互动、交流,这时这种文化的差异性也同样构成了“阿数瑟”音乐文化的丰富性。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镇康“阿数瑟”音乐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族群记忆与音乐认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在地方政府和该地各族人民的大力推进下,将继续解构“阿数瑟”的原生性,并加入新的元素,最后在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出一种具有多元文化身份且异彩纷呈的“阿数瑟”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三弦婚宴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品味三弦渡乡音
广场
左手握右手
婚宴爽约,宾客被索赔
约你去星级酒店办婚宴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游击式婚宴
谈中华国乐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