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SP地震散射技术在公路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05魏荣华

绿色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波速岩层采空区

魏荣华,王 波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97)

1 工程概况

国家某高速公路工程某标段总长约92 km,设计速度80 km/h。公路沿线施工条件较差,以山岭区为主,路面宽度25.5 m。经现场勘察查明,路线走廊带穿越采空区且采空区范围较大无法避让,影响路线长度约2800 m,最大埋深457 m,采空区范围内包含多座大桥,建设难度较大。

勘察是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重大,能够给设计与施工作业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本文结合上述工程,以现阶段较主流的SSP地震散射技术为例展开探讨,阐述其具体的原理以及主要应用优势。

2 SSP地震散射技术概况

采空区的存在明显加大了公路施工难度,其后续运营期间也伴有较明显的安全隐患。如果开采不规范易导致采空区的结构缺乏规律性,基于常规的物探法难以掌握实际情况。对此,本文提出采用SSP地震散射技术,进行公路采空区勘察。

2.1 基本原理

反射地震方法的关键在于对地质体采取优化手段,将其视为层状地质模型,但事实上地层具有非均匀的特性,因此此法在采空区中所取得的勘察结果准确度不高。地震散射法的侧重点在于围绕非均匀地质体展开分析,由于地质体空间的变化,其对应的波阻抗随之改变。SSP地震散射技术采取的是在地表激发并接收地震波的方式,可根据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作出判断,分析在各岩层下的地震波实际情况,包含波速、波阻抗等关键指标,以此为依据构建地层分布形态,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1]。

2.2 SSP地震散射技术的物理学基础

采空区的地层条件异常复杂,常伴有变形、断裂、填充水等现象,而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通过岩层分界面难以准确反映出采空区的具体情况。相较于完整岩体而言,采空区为典型的低波速区,SSP地震散射技术则正是借助该特性实现高精度的勘察。采空区边界波阻抗具有较明显的变动特性,同时其散射强度也较大,因此能够确定采空区边界。SSP波速分布图的信息量丰富,包含采空区的具体发生位置、实际范围,而通过偏移图像则能够反映出采空区的详细轮廓,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2]。

2.3 SSP波速图像地质解译

通过SSP地震散射技术的应用,可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创建波速剖面图,其反映的是纵波波速情况,根据此方面的信息可呈现出介质模量和密度的具体值。随着波速的提高,弹性模量与密度均呈同步增加的趋势。在得到波速信息后,可较为精准地解释地层、采空区等方面的特质特点。在松散和覆盖层中该处产生的波速较低,通常在1000 m/s以内,若为未风化基岩该值将超过3000 m/s,采空区则介于两项指标之间[3~6]。

3 SSP地震技术在采空区中的应用

3.1 现阶段采空区勘察状况

案例工程中,施工周边分布大量小采空区,在雨水、压力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持续发生塌陷,不利于公路建设与运营。为准确掌握采空区的分布地点以及覆盖范围,工程中采用了SSP地震散射技术,以期通过技术掌握采空区的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采空区导致路面塌陷示意

3.2 技术布置

根据现场地质特点,采用32道高分辨地震仪,通过锤击方式提供震源,按照0.5 m的间距控制标准布设100 Hz检波器。

SSP地震散射技术的应用流程主要为先采集地震散射数据,再执行波场分离与速度分析,最后创建纵波波速分布图像。根据现场情况共布设5条测线,分别生成1组数据,从中挑选2条具有代表性的测线,对其所得的数据执行地质解译。波速可分为三层:第1层指的是表层,该处的波速相对较小,约1100 m/s,可将其视为低速区,最大埋深6 m;第二层受采空区的影响较为明显,波速虽有提高但依然偏低,约1100~1380 m/s,最大埋深24 m;第三层为基岩,该处的完整性较好,具有相对较高的波速,普遍超过1400 m/s。

3.3 结果分析

根据测线L1的勘察结果展开分析:表层岩性破碎并分布大量的黏性土、粉土及砂类土,随之出现波速偏低的情况;推测整个勘察区域内共有四处采空区,即桩号8340~8380处、桩号8980~9030处、桩号9150~9200处、桩号9240~9280处。

根据测线L2的勘察结果展开分析:推测该区域内共分布4处采空区,具体情况为桩号9340~9380处、桩号9490~9540处、桩号9650~9700处、桩号9730~9760处。

4 煤矿采空区对公路工程的不良影响

采空区范围内的拟建工程施工难度较大,构筑物包含路基、涵洞及多座桥梁,施工期间煤矿采空区易发生塌陷事故,对于工程施工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公路路基下沉,若发生拉伸变形现象则会导致路基自身伴有较明显的松弛特性,或是在各土质界面出现脱层现象,此时路基的承载力将大打折扣,可见地表处拉伸变形明显,路基明显失稳。

(2)塌落通常缺乏连续性,同时沉降也不具有规律性,导致路基下沉不具有规律可循,路面原有坡度变化规律也较为特殊。若地表倾斜和路线坡度的方向相同,此条件下线路坡度将随之加大,反之则表现出缩小的变化特点,由此形成反坡。随着线路坡度的改变,又将对移动盆地内的路线带来不良影响,使其运行阻力发生变动,在使用时间延长之下路面将反复沉陷。

(3)路基下沉时通常伴有水平位移现象。由于横向移动的存在导致路基的方向发生变化,使其表现出沿路基纵向水平变形的特点,路基受力状态异常,具体表现为受压或受拉,此时公路坡度偏离正常状态、竖曲线形态也有所改变。

(4)地表各处下沉具有差异性,线路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弯曲,预先确定的曲率半径受到影响,公路的使用效果欠佳,特殊情况下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5)采空区塌陷冒落后,将导致所在处桥墩(台)出现偏位现象,对桩基形成负摩阻力,严重威胁到桥梁的稳定性。

5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经验表明,采空区治理的可行方案较多,应用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如下2种。

(1)井下巷道浆砌。通过煤矿井口进入井下,针对性处理未发生坍塌事故的巷道,以片石、砂浆为基础材料对其充填,通过此方式优化巷道的受力条件,为上覆岩层提供可靠的支撑力,以免上覆岩层发生冒落现象。此时,上覆岩层的稳定性表现良好,地面沉陷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路基可维持稳定状态。

(2)全充填压力注浆法。在地表指定位置钻进成孔,配套注浆泵和注浆管,在两者协同作用下向采空区注浆(通常可选择水泥粉煤灰),使浆液可填充至上覆岩体裂隙内,通过浆液的固化作用可有效胶结岩层裂隙带,而浆液所构成的结石体也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有助于维持上覆岩层的稳定性,路基失稳问题得到控制。此工法的优势在于施工便捷、采空区处理效果较好、所需成本较低。

从本工程采空区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巷道已经坍塌,危害较为严重,对此建议采用全充填压力注浆的方法,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采空区易塌陷的问题,给公路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6 结语

鉴于公路采空区危害较大的特点,提出采用高分辨地震散射技术,明确采空区的具体范围并于该处钻孔检验,可知采空区在发生塌陷事故后的岩样普遍表现出松散状,与物探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表明:SSP地震散射技术具有可行性,在确定采空区位置和范围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作为采空区勘察工作的重要方法,也可被应用于类似工程中。

猜你喜欢

波速岩层采空区
高等级公路采空区路基处理措施分析
2013-12-16巴东MS5.1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
花岗岩物理参数与纵波波速的关系分析
地震作用下反倾向层状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稳定性分析
露天矿地下采空区探测与综合整治技术研究
波速球帮你增强核心、协调性和平衡感(下)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受载岩体破坏全过程声波响应特征及工程意义
特大型盲采空区的探测与治理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