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胆草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0-11-04宋梦娇侯益民李雪菊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溶性甲酯质谱

乔 璐 栗 磊 宋梦娇 侯益民 李雪菊

1.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河南开封 475000;3.河南省科高中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Craib) Burtt]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珊瑚苣苔属植物,又名石花、石蝴蝶、镇心草、岩指甲等,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区,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清化湿热的功效[1-3]。在河南民间曾用于感冒初期上呼吸道感染及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状。目前关于石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是苯乙醇苷、黄酮碳苷、黄酮氧苷等极性较大的成分[4-10],而其脂溶性成分的研究,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石胆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石胆草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7890/7000B三重串联四级杆气质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BT-25S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AB204-N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梅特勒公司);索氏提取器(南京金正玻璃仪器厂);调温试电热套(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N1100VWD型旋转蒸发器(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分析纯石油醚(沸程60~90℃)、甲醇、正己烷无水硫酸钠、三氟化硼均为分析纯。

1.2 药材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珊瑚芭苔属(Corallodiscus)植物石胆草 [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Craib) Burtt]的全草,晾干,待用。

2 方法

2.1 样品制备

取1.2项下的样品,粉碎成粗粉备用。称取各样品10g,以石油醚为溶剂,80℃索氏提取6h,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提取物,石胆草为浅黄色油状物,石胆草茎叶为浅绿色油状提取物。加入0.5m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60℃恒温水浴30min,冷却后加入三氟化硼甲醇溶液5mL,于60℃水浴,加热回流5min,冷却,加正己烷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各2mL,取上清液加无水Na2SO4干燥,取样分析。

2.2 GC-MS分析

2.2.1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HP-FFAP型石英毛细管柱(30mm×0.25m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氦气流速1.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升温程序为:80℃保持2min,按10℃/min升温至190℃,保持 2min,以2℃/min升温至230℃,保持15min,气化室温度280℃,接口温度240℃。

2.2.2 质谱条件 离子源:电子轰击源,电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m/z30~600amu,离子源温度230℃,溶剂延迟:4.5min,GC-MS接口温度240℃。

2.3 数据处理

用NIST98系统谱库自动检索组分的质谱,结合有关文献,分别与八峰索引、EPA/NIH相对照,匹配度均在80%以上。化合物的定量使用HewlettPackard软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

2.4 DPPH法测定抗氧化能力

采用清除自由基的方法测定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能力[11]: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采用96孔板法,不同浓度的样品液及维生素C各取100μL放置于96孔板中,再添加100μL DPPH自由基溶液,在室温中反应30min后采用酶标仪测定其在517nm处的吸光度值。清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清除率 =[(A0-Ai)/A0]×100%

其中,A0表示空白组吸光度,Ai为样品组的吸光度,所有测定操作重复3次,取平均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石胆草脂溶性成分种类比较

依照上述条件对石胆草及其茎叶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3个色谱峰,得出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对质谱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了47个化合物,包括脂肪酸类、萜类、烷烃类、醇类、酮类、甲酯等,占脂溶性成分的84.34%。各脂溶性成分的分子式、名称、分子量及计算得出的相对百分含量,见表1。

综上表所述,石胆草脂溶性成分主要是脂肪酸,其含量占石胆草脂溶性成分的61.4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17.31%,饱和脂肪酸为44.16%。在石胆草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甲酯(11.72%)、亚油酸甲酯(10.93%)、11-硬脂酸甲酯(7.62%)、反式角鲨烯(6.72%)、山嵛酸甲酯(5.57%)、木蜡酸甲酯(3.84%)、亚麻酸甲酯(3.73%)等。

3.2 石胆草脂溶性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试验结果显示,石胆草脂溶性成分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54mg/mL,见表2。

从石胆草脂溶性成分中,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化合物。活性结果显示,其脂溶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4 讨论

图1 石胆草脂溶性成分总离子流色谱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气相色谱具有很强的分离能力,质谱具有独特的鉴定能力且灵敏度极高,可以在无标准品作对照的情况下,对一些脂溶性未知成分进行分析鉴定[12]。

表1 石胆草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表2 石胆草脂溶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目前关于石胆草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苯乙醇苷、黄酮碳苷、黄酮氧苷等极性较大的成分,本研究是以石胆草中极性较小的未知脂溶性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石胆草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GC-MS法对石胆草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检索NIST98谱库,对检测到的63个化合物进行分析,结合人工谱图解析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4.34%,其中脂肪酸含量占石胆草脂溶性成分的61.47%。在石胆草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甲酯(11.72%)、亚油酸甲酯(10.93%)、11- 硬脂酸甲酯(7.62%)、反式角鲨烯(6.72%)、山嵛酸甲酯(5.57%)、木蜡酸甲酯(3.84%)、亚麻酸甲酯(3.73%)。并对检验结果中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11- 硬脂酸甲酯、反式角鲨烯、山嵛酸甲酯、木蜡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作抗氧化活性分析。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脂肪酸是人体脂肪和类脂的基本构建因子,是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分,直接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及蛋白质与膜内受体调控,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13]。反式角鲨烯在石胆草中相对含量为6.72%,是一种较强的天然抗氧化剂,能调节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具有防癌及抗癌、抗辐射、解毒作用,在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缓释剂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4]。山嵛酸主要用于防水剂、杀虫剂、助溶剂、化妆品添加剂的原料及山嵛酸银盐作热显影性感光材料等[15]。研究结果丰富了石胆草脂溶性成分的物质基础,确定石胆草脂溶性成分含有一些具有药用价值和可作为化工原料的成分,这为石胆草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溶性甲酯质谱
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椰子油甲酯加氢产物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
临床医学质谱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研究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安宁市婴幼儿及儿童血清脂溶性维生素的水平
基于两种质谱技术检测蛋白酶酶切位点的方法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水中短链氯化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