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大概念统整的思政课主题教学
2020-11-04董旺森王梓侬五指山中学海南五指山572200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董旺森 王梓侬(五指山中学,海南五指山 572200;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 570100)
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共同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说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变革与课程创新的引擎,那么,大概念就是教学变革与课程创新的着力点。”[1]主题教学一直受到大家喜爱,也需与时俱进。如何利用大概念、优化主题教学、培育核心素养?本文以统编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学习单元和教学案例,探讨大概念统整的思政课主题教学。
一、大概念统整主题教学的释义
(一)课程标准探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修订课标)指出,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4。解读上述内容,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一些问题。
一是精选了学科内容。新修订课标和统编教材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精选内容,变化较大。二是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新修订课标强调借助大概念,整合学科知识,使其具有合理的结构。但是,如何借助大概念、实现内容结构化,这个基础性问题实际指向知识建构。三是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新修订课标强调围绕主题,将内容学习融入情境问题。但是,如何围绕主题、更好地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这个常见的问题实际指向知识运用。四是为了培育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正在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顶层理念和指导方向。”[3]但是,如何借助大概念、系统优化教学要素、培育核心素养,这个关键性问题实际指向教学要素升级及教学模式集成。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大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主题教学需要与之结合并优化升级。
(二)核心概念解读
1.大概念。它又叫大观念,是指学科中最为抽象概括、最具精华要义、最有学科价值的核心内容;具有中心性、可持久性、网络状和可迁移性等属性。大概念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包括主题、观点、问题、理论、原则等多种形式。车轮主要包括外圈、与外圈相连接的辐条和中心轴。大概念好比中心轴,在车轮中居于中心地位、起着统整作用。
2.思政课主题教学。它是指围绕主题和主线,通过教与学和谐共舞、师与生深度互动,在活用知识、解决问题中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主题和主线是主题教学的两大标志。主题是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统率学习过程;主线是教学的主脉,其基本形式是“情境—问题—知识—答案”。主题教学具有综合性、活动性、高阶性等特征,包括目题主题教学、框题主题教学、课题主题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模块主题教学和综合主题教学等课型。
3.统整。钱学森曾说:“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统整”有两层含义:一是优化事物要素并构成有机系统;二是引入新的事物使原有事物变得更好。大概念统整的思政课主题教学是指在主题教学中引入大概念,使教学要素更加优化、教学系统更加有序、素养培育更加有效。换言之,主题教学以大概念为有力抓手,可以减少质量低劣的教学要素,防止形成臃肿混乱的教学系统,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
二、大概念统整主题教学的设计
(一)课题主题
本文案例的主题可重新概括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情境问题
自主创新,利国惠民。2020 年7 月,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的国家。我国攻克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北斗产业化初具规模,已构建集芯片、终端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北斗产业链,预计2020 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大众消费等各行各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体系
遵循金字塔原则,以大概念统领,建构层次化、结构化课题知识体系(见图1)。
图1 《经济与社会》第三课知识体系
(四)答案编制(略)
三、大概念统整主题教学的实现
“统整”不是大概念与主题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使教学要素优化升级和系统集成。因此,在大概念统整下,思政课主题教学的主题、情境、问题、知识、答案、活动都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主题:凸现主旨,统率教学
主题是导向核心素养的航标。第一,主题要凸现主旨。在统编教材中,目题、框题、课题、单元和综合探究的标题大部分内涵明确,可直接当作主题使用。但是,有的标题往往只表明了内容范围,需用大概念充实以后当作主题使用。本文案例的课题标题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内容相对宽泛;第一框的标题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概括不够全面。笔者重新提炼,将它们分别表述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思想与新发展理念”。第二,主题要统率教学。有的教师往往不重视解读主题的丰富内涵,不理会用主题统摄情境问题,不注意以主题重建学习单元。我们应激活主题、统率教学。本文案例中,围绕课题主题,我们可开展导航式学习:如何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坚持怎样的新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建设怎样的新经济体系?
(二)情境:真实典型,结构优化
情境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情境是核心素养生成与外显的基本场域。但是,并非任何情境都是生成素养的适宜土壤。“应该对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构,保留关键性的事实与特征,剔除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创设信息支持充分的评价情境。”[2]51因此,第一,情境要真实典型。“无情境,不教学。”我们不仅要创设导向正确的情境,而且要通过情境使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建立关联,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信息和重要条件。第二,情境要结构优化。大概念让情境“形散神不散”。围绕大概念,我们可整体设计简单情境、一般情境或复杂情境,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展示复合能力提供良好“舞台”。本文案例借助北斗系统,创设了信息适量、难易适度的课题“大情境”。
(三)问题:抓住本质,富有挑战
问题是通往核心素养的桥梁。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从孕育、生成到表现,都天然地蕴含于问题情境之中。陈友芳教授说,在学科核心素养时代,我们应该基于学科问题进行教学。但是,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承担培育核心素养任务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2]48情境如母体,虽然蕴含很多问题,但是不同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成长价值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紧扣主题,根据情境特别是思想政治学科关键能力(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抓住事物本质,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围绕大概念,本文案例创设的问题是课题“大问题”而非框目“小问题”,并着重培养学生整合知识、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文字书写等关键能力。
(四)知识:夯实基础,强调综合
知识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工具。但是,不是什么知识都利于培育核心素养,碎片化知识会消解学习主题、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利于回应情境、解决问题。组块理论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以一种有机组块形式储存于记忆中的。“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具体学科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概念或思想,它建立了不同的学科知识间的纵横联系。”[4]在学科内容结构中,大概念虽处于相对顶端位置,但不能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一定要把它的下位概念做细做实。因此,围绕主题,要加强学习必备知识特别是建构知识体系。本文案例中,笔者统筹新修订课标和统编教材,从两个方面继续夯实课题知识。一是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角度,梳理框目知识;二是强化学习经济发展方式、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必备知识,因为它们是新修订课标的重要内容,但统编教材仅用易被忽视的辅助文呈现。
(五)答案:要点多样,倡导创新
答案是评价核心素养的依据。它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包括文字应答和物化成果。文字应答一般由学科知识、情境信息、时事政治等有机构成,是师生常用的答案形式。物化成果主要表现为项目、作品、产品、方案等,是需要倡导的评价方式。针对挑战性情境或开放性问题,学生需要运用必备知识和高阶思维,努力编制内容多样、富有创见的答案要点。根据答案,我们可推断学生掌握大概念的情况,评价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本文案例中,不管是思考过程还是最终答案,目的是借助科技创新事例,通过课题知识运用建构,让学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大道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活动:突出主要,侧重高阶
活动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途径。学习活动包括行为活动和思维活动,其本质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它是人的素养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但是,缺少活动或活动杂乱、层次过低都不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大概念不是僵死和低阶的东西,不仅需要学生开展活动,而且需要他们开展分析、应用、评价和创新等高级活动。因此,第一,应抓住主要活动。这是因为,内容的结构化加工不足,会阻滞活动开展;更为甚者,主要活动及其序列化设计不当,会妨碍内容学习。第二,应侧重高阶活动。序列活动应突出主要环节、高级水平,满足学生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本文案例中,围绕主题和主线,笔者通过两个课时重点开展课题探究性学习,先是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然后教师释疑点拨、重点精讲、评价总结。
四、大概念统整主题教学的意蕴
大概念蕴含大价值。“大概念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变革产生深远影响。”[1]无论是在提升课堂立意、优化教学要素、架构教学系统,还是在改进育人方式上,大概念对思政课主题教学都具有独特价值。
(一)优化教学要素,升级主题教学
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能够培育核心素养。首先,大概念优化教学要素。依托大概念,主题教学实现了主题主旨化、情境结构化、问题挑战化、知识综合化、答案创新化和活动高阶化,为培育核心素养提供了必备土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很显然,大概念统整主题教学十分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其次,大概念集成主题教学。“按照整体论的观点,学习应该被视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任务,这意味着学习应该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分而习之。”[5]大概念统整主题教学使主题聚焦更准、主线运行更畅、课堂集成更优、课型运用更广、素养培育更佳(见图2)。
图2 大概念统整的思政课主题教学
(二)培育核心素养,提高关键能力
新修订课标的课程目标是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大概念反映学科本质,学生理解大概念意味着不断获得正确的“大立场”“大思想”甚至“大智慧”。首先,追求教育合一。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围绕大概念,不论是提炼主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生成答案,还是开展活动,都是挖掘德性因子、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其次,追求教学合一。学习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知识整合与素养生成的有效途径。大概念的统整与贯通,主题的提炼与引领,主线的预设与演绎,都是师生互动、教学共舞的过程。最后,追求教考合一。“问题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佳场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问题情境。”[3]大概念统整的主题教学实现了问题探究与知识运用相互结合、课堂学习与解题训练同时进行,在教、学、考有机衔接中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总之,大概念是撬动课堂升级的有力杠杆。鲁迅曾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唯有不满,才有追求;唯有不断地追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借助大概念,如何整合学习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并形成新的学习单元,更好地构建育人型、素养型思政课主题教学,还需要我们共同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