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呼吸内科临床诊疗中呼吸内镜的应用效果

2020-11-03蒙燕梅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镜呼吸内科

蒙燕梅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镜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样本,并對所有患者采用呼吸内镜技术进行诊疗,最终判断其诊疗有效性。结果: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接受呼吸内镜技术诊疗后有95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其诊疗有效率达95%。结论:呼吸内镜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镜;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内科;临床诊疗;支气管镜;胸腔内镜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而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社会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日渐提升,这就使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压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水平,许多医院开始采用呼吸内镜技术,并收到良好的临床诊疗效果。而为进一步明确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此处结合我院呼吸内科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其他一般资料如下:

年龄范围:18—76岁

平均年龄:(45.8±5.4)岁

病种情况:支气管扩张27例,肺癌14例,间质性肺炎9例;肺不张22例,胸腔积液15例,肺结核13例。

1.2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诊疗均采用呼吸内镜技术。其具体诊疗步骤为:(1)让患者以仰卧位平躺,然后利用2%利多卡因以雾化的形式让患者吸入肺内进行局部麻醉。(2)在麻醉完毕后,将呼吸内镜经患者鼻、口或气管插入患者体内,并按照从呼吸道上端至下端以及肺叶、段、亚断支气管上端至下端的顺序进行详细检查,特别注意可疑部位。(3)针对发现病灶的位置进行活检或刷检。如果表面出血,则需要以APC探针进行凝血,以对出血部位通过激活进行封闭。(4)利用失活剂将靶区的组织进行失活然后提取标本后尽快恢复气管的再通。

在内科胸腔镜则采用侧卧位,然后根据胸腔积液的多少分别采取胸后复查X片或彩超定位穿刺点后进行穿刺后再插入胸腔镜,然后观察胸膜腔情况并进行活检。同时还可以进行粘连带烙断、胸膜转移癌治疗、肺大泡烧灼和黏连剂喷洒等。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呼吸道进行必要清洗,或通过局部注射或喷药来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让患者吸氧。

1.3疗效评价依据

在评价呼吸内镜治疗效果时以患者是否出现明显的咳嗽、咳痰、咯血依据体温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作为疗效依据。如果上述情况都未出现且体温、呼吸均正常,则说明治疗有效。

2结果

此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均接受了呼吸内镜检查,且主要采取的是支气管镜和胸腔镜两种方式。而接受治疗的患者有67例。

其中27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在经过凝血酶、冰生理水加肾上腺素等止血后有23例止血成功,其他的仍需进行进一步治疗;14例肺癌患者在利用支气管镜检查和活检后准确的对患者的病变组织实施切除;9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在利用支气管镜活检后都予以确诊;22例肺不张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后接受了相应治疗,其治疗有效达21例,另有1例仍需进一步治疗;15例胸腔积液患者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后全部确诊且病理全部明确;13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性胸腔积液都被烙断和清除。总体上看,此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其最终诊疗有效率达95%。

3讨论

呼吸内镜技术是现代医疗技术与医疗仪器领域不断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型诊疗技术,其属于微创诊疗技术范畴,在今天的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且诊疗效果十分突出。该技术以内窥镜技术为核心,诊疗中通过将内窥镜送入患者体内能够使医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患者病灶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而对患者的病情、病理做出准确判断,并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在临床诊疗中,呼吸内镜技术最常用的是支气管镜技术、胸腔镜技术和纵隔膜镜技术,其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临床中进行灵活使用,以达到有效的诊断效果。目前呼吸内镜在临床应用上对降低漏诊率、误诊率起到重要作用,使许多患者的病灶能够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此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支气管镜以及胸腔内镜对100例患者进行诊疗,其最终有95例患者的诊疗有效,其有效率高达95%,较以往诊疗技术在有效率上明显提升。这说明呼吸内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确有突出效果。但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呼吸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属于一种入侵性操作,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因此临床应用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患者的个体耐受情况和病症的具体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选用诊疗技术,避免对患者健康或病情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这种技术在临床上也会对患者气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充分做好患者病情的前期诊断工作,同时医生自身也需要拥有较强的呼吸内镜操作技术,以对诊疗过程中内窥镜的使用进行有效把控。

此外,在临床诊疗中应用呼吸内镜技术还应该注重规范性的使用内窥镜进行操作。如要禁止患者手术前4小时内饮食进水,在手术中面对患者憋气等突发情况应冷静处理,手术后2小时内要禁止患者饮食和进水,对术后咯血较多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并给予及时处理。这些呼吸内镜使用中的要点都将影响到诊疗与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医生在临床中必须给予其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技能,以更好地为利用呼吸内镜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临床中应用呼吸内镜技术较以往诊疗技术在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上都得到有效提升,且其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面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予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使此项技术造福更多病患。

参考文献:

[1]李宝红,王晓玲,霍晓丽.呼吸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效果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4):85-86+84.

[2]韦庆.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7):869-870.

[3]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03):70-72.

[4]李强.呼吸内镜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1-102. 

[5]陈正贤.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应用的一些争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前沿版).2006,26(4):53-54.

猜你喜欢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镜呼吸内科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视觉科学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同雾化方式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