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种植活动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

2020-11-03王艳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植活动问题驱动

王艳璐

摘要:跨学科活动提高了学生对于长周期活动的探究兴趣。在活动中的每次记录指导及所学知识的运用方面,例如如何描述植物的生长状态、如何形容植物叶片形状和如何测量植物的长度等,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要求更高。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种植活动;问题驱动

一、内容说明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学科中的“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章节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植物的生长过程,更加吸引学生。对生命成长的好奇使得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种植活动更加感兴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开展了长周期跨学科活动——“苗苗种植活动”。

二、学习目标

对于“苗苗种植”项目,以“形形色色的植物”中植物的生长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揭秘“从种子到植株的过程”,在揭密过程中亲身经历观察、记录等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等。具体项目学习目标如下。

(1)让学生自己实践,亲眼看到一个崭新的生命在自己的呵护下成长,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生命。

(2)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感恩自然、关爱生命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坚持负责的做事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3)学生通过种植过程中的记录活动,学会使用美术学科的画图形式、语文学科的简单文字描述和数学学科的测量来对植物生长状态进行记录,培养项目化学习的习惯。

三、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从植物的生长过程视频引入,学生带着对生命的尊重的情感进行探究性学习。沿着学生探究的思路过程,项目学习分为探索发现、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反思评价等6个阶段。项目学习流程如下。

(一)项目实施

1.植物生长视频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学到“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播放了一段三叶草从种子到植株的生长过程,学生都很感兴趣。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植物的生长,只是对其生长的全过程并未亲身经历,他们很好奇植物是如何一步一步生长的。

2.提出问题

植物到底应该如何成长?怎样亲身体验植物一步一步的成长过程?它是如何从种子到幼苗再到植株的?在生长过程中,它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设计方案

(1)种植方案的撰写。

(2)材料选购(网上选购):种子(幸运草、鸡毛菜)。

(3)宣传:自然老师课上对学生进行科普,介绍种植内容及种植方法。

(4)今日学业App作业的设计及作业上传方式。

(三)实验探究

(1)2019年11月3日,在京东网站进行材料采购,材料主要包括种子(幸运草、鸡毛菜)、花盆、种植工具。

(2)2019年11月5日—11月6日,在一年级3班、12班自然课中,进行种子植物栽培的培训,并将种子发给学生。

(3)2019年11月6日—12月19日,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记录,并上传至今日学业App,教师对其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

(4)2019年12月24日,收集记录单,并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作品在微信公众号或学校学习园地进行展示。

(四)项目成果

(1)学生通过种植活动,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互动,体验了生命的成长,增强了对生命的爱护与珍惜。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亲眼看到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整个过程,体会到了生命是如何成长的。小朋友记录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到植物的成长,尤其是图画和文字的记录方式,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植物生长的完整过程。有些小朋友的植物生长并不顺利,但是小朋友通过自己更加精心的照顾,形成了负责的态度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因为一年级小朋友的能力有限,父母帮助小朋友一起去照顾植物,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温馨。

(2)对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阶段性记录,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数字的敏感度,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从2019年11月6日至2019年12月19日,每周1~2次的生长记录,让学生可以综合观察植物的生长,学生选择了较为直观的图画和数字相结合的形式。例如,有的学生会细心地发现植物每隔几天会长出新的叶片,对叶片数进行了记录,如记录了鸡毛草长出了4片心形的小叶子等;有的小朋友选择对植物的高度进行实时测量,如植物刚开始高3cm,过几天后植物的高为9cm等;有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对植物进行观察和照顾,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等到植物长高后,学生心中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3)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通过仔细观察能够发现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的叶形、长度等方面的不同,培养了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从学生上交到今日学业App上的记录和最后的纸质版记录,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亲眼观察到了植物從种子到植株的整个过程。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植物生长过程的缓慢和辛苦,以及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观察植物的生长并进行记录,这对于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4)教师学会了长周期活动的探究方法,从活动的筹备、开展过程及课后的作业设计,提高了知识技能和研究能力。

(五)反思

活动结束后,根据家长反馈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本次活动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但是由于开展地点是在家庭,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所以不能独立对植物进行照顾。

(2)学生更愿意种植一些能够开花的植物,可以更加具体地观察到从种子到开花的过程。

(3)针对不同的生长周期,学生对植物的记录的频次也不同。

(4)下次如再开展此类活动,可以多种几种植物,并且要考虑种植时期,要及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四、小结

由于真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多学科问题交织在 一起,如果希望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就要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苗苗种植”项目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种子是如何一步步长成植物的,引导学生尊重和爱护生命,促进学生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和自然等学科知识去了解植物的生长。

“苗苗种植”项目将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对语文、数学、美术、自然等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亲身体验活动贯穿项目的全过程,这些活动的开发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丰富自身的跨学科知识以及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合体验;另外,还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设计。例如,刚开始对记录的要求不是很具体,导致学生的记录五花八门,后期针对这一特点改进为要求有记录条件的显示,如:2019年11月13日,天气,气温,植物生长较前期变化有哪些(叶片数、叶片形状、植物株高,自己如何照顾植物等)。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发现植物的变化等。再如,刚开始,学生每周记录2~3次,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负担。于是,我们每周记录2次,相对来说,学生既可以观察到相关的植物生长变化,又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我们不断优化、改进该实验,以达到增进学生的注意和理解的目的。 又如,学生能够在种植过程中发现三叶草的幼苗叶子并不是心形的,鸡毛菜的幼苗叶子是心形的……本项目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精心研制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跨学科知识的实验或活动,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种植活动问题驱动
浅谈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意义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种植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风景”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在种植活动中迸发自主探究的火花
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