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浅析

2020-11-03范春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范春梅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下教育改革中发展比较滞后的部分,为了解决这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困境,教师们应从过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们公民意识时表现出的不足出发,进一步明确这一阶段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辅助为学生树立榜样、创设情境、开展多元培养活动等举措,用以强化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公民意识;培养举措

小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重要时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在小学阶段便能够针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进行系统的培育、养成,那么,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学生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其中,公民意识作为近几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内容,如何凭借对这一课程的优化提高这一课程对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效果呢?笔者将做以下阐述。

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通俗来讲,公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社会定位的认识。只有具备公民意识才能合理、合法的追寻自己的权益,并逐步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回顾我国过去数十年的小学思政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一直是这一课堂教学中比较欠缺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一意识的欠缺,诱发了当代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如果想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面向小学生开展系统且科学的公民意识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一)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体系的逐步完善,群众的公民意识也开始不断苏醒。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展现出大国风范,中国公民作为大国公民的公民意识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民大众只有具备更强的公民意识,才能在本质意义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公民意识培养,俨然是大势所趋。

(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保障學生健康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改革中所受重视度不断攀升。公民意识作为一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大心理素质、突破心理困境的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这一意识培育渗透其中,能进一步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凸显了当代小学素质教育的本质,也为未来我国完善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帮助。

(三)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核心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已经成为了促进社会、个体发展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便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公民意识渗透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具体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抵抗外来不良文化因素对小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这一课堂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回顾过去近十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虽然这一培育目标已经践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教师在这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很多公民意识培养举措并没有被有效落实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去,从而影响了这一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举措、思路较为单一

由于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很多教师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革改革课堂教学中培养公民意识的举措,进而导致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方式、方法僵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这一意识培养的积极性,及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公民意识培养的效果。

三、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效果的举措

为了探究实践教学中能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效果的举措,本文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例,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此收获更好的公民意识培养效果。

(一)从学生生活中的角色出发,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结合以往公民意识培养的经验,笔者认为对这一时期学生而言,最好的公民意识培养举措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筛选生活中具备公民意识的榜样,以此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公民意识,并帮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对公民意识的理解,为学生后续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民意识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内容时,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目前网络上比较热门的“谭××勇于对抗肇事司机,为亡母夺回公道”的角色出发,将“谭××”树立为值得学生们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面对类似问题时勇于表达自己的立场、捍卫自己应有的权益。

(二)为学生构建多元的场景,强化学生身为公民的体验

通过对统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笔者发现教材中很多内容设计都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环节,教师可以从这一教材特色出发,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元且真实的场景,以此强化学生在课堂中作为公民的体验,进而实现这一课堂上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比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上“我们受特殊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呈现生活中各种有损学生权益的场景(如言语辱骂、暴力欺凌等),并在场景中提出思考问题“如果你是场景中的×××,你的权益是否受到了损害?”,借此引发学生对自己公民权益的思考,进而提高公民意识。

(三)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培养的积极性

在上述举措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贴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收获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目标。比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情景演绎的方式呈现我们作为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需要注意,这一环节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准备好的情景进行演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公民权益、义务的理解自己设计情景进行演绎,通过这一自主选择保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深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

(四)渗透项目调研思维,让学生在自主研习中获得成长

项目研究法是最近几年小学教育中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这一方式也可以被应用在培养小学生公民意识的过程中。比如,在讲解六年级道德与法治问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项目调研小组的形式,通过参与“我是小教师”的活动,在课堂教学展开前便针对这一课程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呈现给其他调研小组,以此帮助学生在自主研习中拓宽对“公民”的理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目标。

总之,本文从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出发,反思过往这一课堂中对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时面对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优化方法,希望借此能对后续新课改态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进一步优化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尹衍君.浅谈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创新发展[J].品位经典,2020(10).

[2]李玉香.浅谈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3]刘妍.基于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4]韩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

[5]王芳.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小学生法治实践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

[6]董素芳.谈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文素养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