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初探

2020-11-03郑丽丽杨顺

文存阅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

郑丽丽?杨顺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了乡村生活环境。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各地区空间布局、建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需综合分析国土空间整治内容,调整农村地区空间规划方向,有针对性地分析乡村振兴规划的具体编制方法,以保障乡村区域建设质量。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展开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控

为了推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规划中全面落实,并且响应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管控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一、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任务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家功能区域的科学开发战略,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需完成以下任务:1.明确各乡村发展目标,并结合上位规划需求,综合分析地区资源、人口、经济、环境。同时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方案,以国土空间、区域开发保护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處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梳理乡村规划标准。2.维护生态保护划定成果,结合草原、森林、河湖等空间数据,保留乡村原有自然形态,优化其空间格局。3.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划定及储备成果,合理安排乡村林业、渔业、种植业、农业发展空间,进而推进农业规划转型,满足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施行要求。4.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划定文化、历史景观保护红线,重视对乡村建设的引导、规划,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有效开展。5.统筹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在乡镇、县城内划定符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用地区域,以建立“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设施网络,提高群众生活的便捷性。6.完善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各类产业空间布局。结合乡村地区产业特色,预先明晰产业用地强度、实际用途,除了少量、必需的产品加工、生产以外,避免在乡村地区增设工业用地。7.实现乡村功能的优质化。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所划定的主导功能分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又制定的相关的配套政策。这有效地完善了乡村的各个功能,使得乡村的各个功能区功能特点更加明显优质,如出台了以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围绕产业、用地、交通、旅游、生态多个领域研究政策保障机制,确保这些功能区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的宜居性。同时空间规划计划的落实和贯彻必定是一个长期工程,这对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提供了机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需要提前做好旅游路线、旅游空间规划,如此才能够确保乡村旅游业以及乡村经济振兴发展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制约,有效提升乡村振兴中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一)制定用地分类标准

现有的村庄规划以及村土规用地分类还存在问题,难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的要求,对美丽乡村规划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应制定完善的用地分类标准,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用地分类体系。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自然属性等多个方面,健身完善用地分类体系。首先,应将村庄用地分类分为三种,即建设用地、农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其次,应对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具体各类用地的具体定义;最后,与最新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进行衔接细化。2.明确村庄新兴产业用地分类的定义。通过对“乡村振兴”较为成功的案例分析,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型产业形式主要由农家乐、民宿、客栈酒店等,该用地可以定义为村庄居住用地;农村合作社、文化活动室、养老医疗中心、美食街、游客服务中心等,该用地可以定义为村庄公共服务与管理用地;工艺品生产、农副品生产加工等,可以定义为村庄工业用地;电子商务可以定义为村庄物流用地。这样明确定义各类用地,可以加强各类用地的管控,促进村庄规划水平。3.增加乡村历史文化与风貌保护用地。在乡村历史文化与风貌保护用地方式,还应增加构不成规模的历史文化和风貌保护用地,这样可以充分展现村庄发展历史和风貌,对我国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仅要增加乡村历史文化与风貌保护用地,还应尽快出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此类空间的管控。

(二)振兴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确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项目用地布局,鼓励和支持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实现技术底图的统一

技术底图的统一对“一张蓝图干到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空间规划技术导则,要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最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利用“双评价”引导技术底图的绘制,同时还应的对技术底图进行综合校验核定,在校验核定过程中,应明确“三区三线”,反馈修正不合理的地方,校验核定以后,可以作为空间规划的底图。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以及“双评价”体系在技术底图的运用可以解决工作底图不统一的问题。但是对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精度还无法对居民点详细规划布局进行指导,因此村庄规划主要以空间规划体系工作底图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按照不低于1:2000的比例进行技术底图的绘制。

(四)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试点分析、后期全面开展的基本思路,针对农村建设、土地改革、社区建设等示范点,预先进行乡村规划编制。总结各村庄特色,选用不同的乡村振兴方式,强化农村空间规划效果,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

结语: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全面展开,我国村庄规划已经转向了多规融合、多规合一的全新规划体系,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经济地理、旅游营销、工程设计等多领域合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志海.从生产田园走向宜居家园———对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9,37(1):31-38.

[2]江国逊.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1):78-80.

[3]张世昌.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6.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