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2020-11-03张天然

家庭·育儿 2020年4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关系

张天然

【摘  要】隔代教育作为我们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其引发的一些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本次研究抽取了上海浦东新区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家长4名作为访谈对象,并回收了63份有效的《关于学龄前儿童亲子关系的问卷》,用访谈法、问卷法进行综合研究,着重剖析了问卷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了解隔代教育和亲代教育分别对亲子关系产生怎么样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存在隔代教育现象的家庭比例占总体的61.9%,亲代教育的家庭占总体的38.1%。2.主要教养人就是最亲密的人占了60.31%,主要教养人不是最亲密的人占了39.69%。3.对比两类教养方式中父母与儿童的相处时间发现,存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时间明显偏少,交流不够充分并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与此相反,在亲代教育的家庭中可以明显发现,基本上不存在以上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适中或偏多。隔代教育的家庭还是在亲代教育的家庭,大部分人都認为隔代教育是会影响到亲子之间的亲密度。4.无论是在隔代教育的家庭还是在亲代教育的家庭,大部分人都认为隔代教育是会影响到亲子之间的亲密度。5.亲代教育的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满意度要比隔代教育的家庭中要高。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代教育;亲子关系;依恋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着隔代教育现象的国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使很多父母都无暇顾及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客观上也对年轻父母的亲子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时隔代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偿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父母,使他们更专注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但是随着隔代教育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由隔代教育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研究者去深思的。

祖辈们的文化教育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思想往往相对于现今社会是比较落后的。很多祖辈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过分迁就和溺爱,在很多事情上,当孩子犯错时不分原则的庇护和过分忍让,这些使孩子通常会比较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在孩子的教育上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在生活方面的包办,也使孩子变得什么事都懒得做,动手能力比较差,对于他人过于依赖。而在教育意见和原则上的不统一,也导致了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意见、到底该怎么做。

对于隔代抚养下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从小大部分的时间是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的,他们把自己对于父母的依恋转移到祖辈身上,他们需要满足的正是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求助对象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说明隔代教育对于亲子之间的亲密度以及亲子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问起那些隔代教育长大的孩子们,你和家里的谁最亲密时,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说和自己的祖辈们最亲。

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验证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作用,对比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从而为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使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实现融合,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二、概念界定

(一)隔代教育、亲子教育、不完全隔代教育

韩云霞认为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的。孙清霞(2005)认为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家长和孙辈之间进行的,是祖辈对孙辈的成长发生影响的过程,这一影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祖辈与孙辈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王国为(1995)认为隔代教育是父母不在的情况下由祖辈抚养的方式。

亲子教育指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孩子承担主要的教育和抚养责任。不完全的隔代教育是由孩子父母和祖辈共同对孩子施加有影响的教育。隔代教育、亲子教育、不完全隔代教育在本研究中的操作定义如下:

隔代教育——与祖父母相处时间占儿童业余时间的75%以上。

不完全隔代教育——与祖父母相处的时间占儿童业余时间的25%~75%。

亲子教育——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占儿童业余时间的75%以上。

(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的用语,指亲子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这里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父亲与子女的交往以及母亲与子女的交往。

叶一舵、白丽英(2002)认为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刘海鹰(2006)认为作为一种血缘近亲,天然的骨肉联系使亲子双方产生天然的感情依恋。因此,对儿童来说亲子关系是他们最早建立的,也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在儿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亲子互动是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这更加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依恋。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亲子关系、儿童隔代教育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于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性格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Baumrind,1971,1980),认为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最为积极,有利于儿童发展出同情心、责任感、主动性等多项优秀品质。此外,多项关于依恋的研究说明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人的关怀。依恋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owlby提出的,指婴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结,表达了个体寻求亲近并接触特定对象的倾向。儿童依恋的对象通常为母亲,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其他主要抚养人。

许多研究事实证明,儿童早期的依恋关系对其成年之后的社会性发展影响显著。国外学者安斯沃斯(Anthworth,1965)根据儿童在陌生情境中的表现,提出依恋可以分为积极的依恋(安全型依恋)和消极的依恋(包括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这两大类。目前国外关于亲子依恋研究的专家Alan Sroufe认为,在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儿童与母亲间温暖、亲密和稳定的依恋关系,是日后儿童保持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安全型依恋可以使儿童自信、好奇、富有同情心和坚持性,在自我控制、社会交往与合作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而消极的依恋关系将导致儿童焦虑、孤独、敌对和日后人际关系中信任感的缺乏。

西方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种教育方式对作为代理父母(surrogate parents)的祖辈身心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经济、身心健康、婚姻质量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Carol M Musil,Muayyad Ahmad(2002)所做的对比研究表明,担当代理父母的祖辈对自身健康评估更差;Strawbridge等人在1997年的研究中发现,担当代理父母的祖辈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更差,在躯体活动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Minkler M(1994)等人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祖父母的婚姻满意感降低;Jendrek的研究揭示,至少一半的祖辈认为,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以下变化:与朋友接触减少,休息与娱乐时间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缺乏隐私。对于隔代教育中的重要人际关系——祖孙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范围涉及祖孙关系的概念构成、祖孙关系的特征和模式、祖孙关系分类等几个方面。

有少量研究表明:祖辈担任教育孙辈的重任对其健康并没有太大影响,独居、寡居祖辈和担当隔代教育的祖辈在健康上几乎没有差异。也有少数研究表明:担当代理父母对祖父母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如在照顾孙辈中,祖辈又一次体验到當父母的感觉,摆脱孤独,增加自我价值感、归属感等。

对于隔代教育中的重要人际关系——祖孙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范围涉及祖孙关系的概念构成、祖孙关系的特征和模式、祖孙关系分类等几个方面。在祖孙关系特征方面,学者们得出较一致的结论:祖孙关系较亲子关系矛盾更少,如缺少祖孙关系,孙子女会体验到养育、支持、安全感的剥夺,自我文化和历史的缺失,在尝试解决自我同一性发展危机时出现重大问题。

西方关于隔代教育方面的研究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如隔代教育和祖孙关系对祖辈身心方面的影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隔代教育是在祖辈与孙辈之间的真实互动中产生的,因此,研究隔代教育问题不能单从祖辈对孙辈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西方对于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的研究甚少,这一领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思考和研究的。

(二)国内关于儿童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的研究

在我国农村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起城市则更为严重,很多农民工都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他们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老人来教育和照顾,也就有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我国农村隔代教育则是以完全的隔代教育模式存在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在家的时间甚少,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基本上是不参与的。而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隔代教育的现象也是相当的普遍,由于父母平日里繁忙的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养问题,祖辈们就成了“父母角色”的最有效的替代者。而在城市隔代教育基本上都是以不完全的隔代教育模式存在的,父母白天上班时则由祖辈教育和照顾孩子,父母下班后以及周末承担教育和照顾孩子的工作。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两代人因教育观念、教育原则的不统一而引发的冲突。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隔代教育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更多是从隔代教育的利弊以及隔代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的领域出发的。而针对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在隔代教育的利弊研究中也有所提及。

曾彬(2007)认为隔代教养下的儿童在感情上有“不良的偏好”,从小由祖父母养大的孩子与祖父母的感情日渐亲密,因而与父母感情日渐疏远。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孩子在一种“父母不爱我”的心理暗示中长大,于是应有的父母与子女的亲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消逝。一旦孩子回到父母身边,由离异而陌生,由陌生而怨恨,乃至逆反。

吴旭辉(2007)认为,隔代教育的其中一个弊端就是忽视亲子教育,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祖辈慈爱多余严厉,加上孩子同谁接触多就亲谁的心理特点,对爷爷奶奶等长期带他的祖辈依赖性越强,对“冷淡”他们的父母就越发冷淡,亲情“缩水”,减弱亲子教育的功能。

李锡平(2004)认为,祖辈和父辈往往存在着观念上的分歧和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家庭教育中冲突不断、问题丛生、社会震荡加剧。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工作内容等多方面的差异,祖辈和父辈在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分歧和差异,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家庭失和,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加重亲子隔阂,酿成家庭教育的危机,引发社会问题。

也有学者指出隔代教育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祖辈家长对于孙辈在教育上的原则和要求上往往相对宽松对于孙辈的溺爱和庇护,也容易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亲子间的感情隔阂和对立的情绪,也使家长对于孩子的正常教育受到干扰和难以进行。

(三)研究意义

如今隔代教育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隔代教育所产生的问题也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笔者所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学者们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关于隔代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或祖辈的身心健康影响的角度出发的,而对于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影响的实证性研究是偏少的。 因此,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结合笔者理论知识和本研究结果对如何处理家庭中隔代教育与亲子关系给出一些建议。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访谈对象:在探索隔代教育对于亲子关系影响时,笔者首先在浦东新区某幼儿园大班抽取了3位采用亲子教育的家长以及3位采用隔代教育的家长进行访谈。访谈对象的选取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通过访谈可以了解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存在哪些区别,当他们在遇到教育观念和原则上不一致时他们是怎么处理和解决的,以及了解两种教育模式下孩子一般与哪位家庭成员的关系更为亲密,即隔代教育对亲子教育的影响。访谈的结果将为接下来设计问卷题目提供一定的启发。

问卷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浦东新区某幼儿园大、中、小班100个家庭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答者可以是儿童的任意一位家长,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隔代教育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此为基础设计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并对于存在隔代教育的家庭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2.访谈法

采用访谈法时笔者分别选择了3位亲子教育的家长和3位隔代教育的家长,在亲子教育的家长中一位是小班的家长,另外是两位是大班家长。在隔代教育的家长中三位都是大班的家长。访谈的形式是由笔者提出问题,家长则根据问题进行回答。

3.问卷法

本研究采用了自编的《学龄前儿童亲子关系的问卷调查》,问卷共20题,包含两部分:(1)家庭教育基本情况:1、4、5题;(2)亲子关系评价:2、3、6~20题。

五、研究过程

本研究中,接受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对象均为儿童家长,家庭中儿童年龄分布为3~6岁。由于问卷以信件方式邮寄至儿童家庭,因此并未限制回答问卷者身份。参与本研究的家庭中,其中大部分儿童的成长经历既包含了隔代教育,又包含了亲子教育,还有一小部分是在单纯的亲子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本研究中訪谈的对象的选取主要是在大班抽取的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家长各3位,按照笔者预先设计的访谈提纲,对这些家长进行结构式访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7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63份,有效率为80.77%。论文结果部分数据统计以有效问卷为统计标准。

(一)隔代教育现状的调查情况与分析

在本研究中的63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存在隔代教育现象的家庭比例占总体的61.9%,亲子教育的家庭占总体的38.1%.可见在当今上海隔代教育的现象也是相当普遍。在城市隔代教育基本上都是以不完全的隔代教育形式存在的,父母白天上班时则由祖辈们教育和照顾孩子,父母下班后以及周末的时候教育和照顾孩子。详见下图1:

(二)主要教养人与幼儿的亲密程度

根据本问卷中的第1和第3题的相关分析,笔者发现儿童与主要教养人的关系更为亲密。孩子在早期即(0~6岁)与父母形成的亲密关系是最深刻、最持久的,这一时期正是建立亲子感情纽带的最关键期。如果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得到了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那么他就会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也就形成了一种安全型的亲子依恋。而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时间相对亲子教育的家庭来说要少很多,因而他们往往与祖辈们的感情更为亲密。调查情况显示:主要教养人就是最亲密的人占了60.31%,主要教养人不是最亲密的人占了39.69%,详见图2:

(三) 不完全隔代教育家庭与亲子教育家庭,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的对比

根据本问卷的第2题,对比两类教养方式中父母与儿童的相处时间发现,存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时间明显偏少,交流不够充分并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与此相反,在亲子教育的家庭中可以明显发现,基本上不存在以上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适中或偏多。详见表1:

(四)参与调查者对于“隔代教育是否影响亲子亲密程度?”的态度

根据本问卷中的第7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隔代教育的家庭还是在亲子教育的家庭,大部分参与调查者认为隔代教育是会影响到亲子之间的亲密度。这一研究结果与笔者的研究假设一致。详见表2:

(五)对比两类家庭中,亲子关系满意度评分

在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的评分中,笔者将分数值的区域划分为1~10分,其中1分为极其不满意,10分为极其满意。图3很清楚地显示了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满意度明显较亲子教育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的满意度要偏低,得5分、6分、7分的人数较亲子教育的人数要居多。而在亲子教育的家庭中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满意度较前者要高出一些,得8分、9分、10分这类高分的人数要比前者的人数偏多。可以分析出亲子教育的家庭中的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相对于前者要来得高。

(六)访谈案例分析: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差异对比

承承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平时他都是由母亲带的,偶尔母亲出差或者工作太忙碌的时候就由爷爷奶奶照顾。承承的妈妈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想锻炼他的独立能力,所以就让他晚上自己一个人睡觉。可是承承晚上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独自上床睡觉,孩子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爷爷奶奶,去了爷爷奶奶家就不肯回家,原因很简单,因为那里有人陪着自己睡觉。对此承承的爷爷奶奶认为他妈妈这么做没有必要,孩子还太小不能与父母分开睡觉。有一次爷爷奶奶在家里的院子里晒花生,好奇的承承则在一旁观看,那天正好天气很好,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孩子就在晒的花生上撒了一把尿。这一行动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感到十分气愤,在没有问清楚的情况下就把孩子痛骂了一顿;而对于这件事情妈妈的态度就很不同了,她就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并且认真地倾听了孩子的说法。原来他有次上科学课知道了植物的生存是需要水的,否则就会渴死,于是他就想这么热的天,花生被炎热的太阳晒着会渴死的,所以他就在花生上撒了尿。

在这两件事情上我们看到了父辈与祖辈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其实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经常会出现教育观念、教育意见的不一致,而这点也会引起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对儿童的自我统一性发展不利。

小如也是幼儿园大班的一个孩子,由于她父母平日里工作繁忙,从出生到中班第二学期结束,平时周一到周五也都是奶奶带的,晚上也是和奶奶爷爷住在一起,周末的时候父母来看望她也会带她到公园等一些地方去玩。从大班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她才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访谈中奶奶说,一开始孩子是很不适应的,每天晚上都是哭着喊着要奶奶,于是老太太每天在晚上都得去孩子家,先是陪孩子练钢琴,接着就是陪着孩子睡觉,等孩子完全睡着了,奶奶才偷偷离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概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了后来才慢慢地开始适应原本就应该是从小长大的地方——自己的家,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奶奶才是她永远最亲最爱的人。家里人常会问孩子这个问题:“你和家里的谁最亲呀?”孩子的回答也是一如既往地肯定——奶奶。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个人才是他最亲近的人。建立感情的关键期就是在儿童0~6岁的时候,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弥补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并不会在意父母是否会给他穿好看的衣服、是否给他最美味的食物,但是孩子很在意你是否愿意腾出时间来陪伴他一起长大。因为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才能感觉得到自己是受父母关注的、是被父母深深爱着的,否则他就会把这一情感需求转移到其他教养人的身上。  由于情感的转移也就慢慢地使孩子并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亲近,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都是和自己父母住一起的,那么他就会在心里想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和自己住一起呢?不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很难理解父母是因为忙于工作、忙于养家,才把他送到爷爷奶奶家的。但是与此相反,他会感觉到自己的父母并不爱他,所以才会把他送到爷爷奶奶家的。

六、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1.隔代教育现象在城市也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结果,笔者发现隔代教育在城市也是普遍存在的,在本研究发现这个比例占了总人数的61.9% ,正如2004年《新闻周刊》所报道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着隔代教育现象的国家。

2.隔代教育影响亲子关系

根据笔者研究发现,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时间相对亲子教育的家庭来說要少很多,因而他们往往与祖辈们的感情更为亲密。调查情况显示:主要教养人就是最亲密的人占了60.31%,主要教养人不是最亲密的人占了39.69%。同样在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的评分中,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满意度明显较亲子教育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的满意度要偏低一些,亲子教育的家庭中的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相对于前者来说要高。在问卷的研究结果中也发现亲子教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时间要较隔代教育的父母要多,而在隔代教养的家庭这样的相处时间往往偏少,并且交流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所以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父母来说抽出时间陪伴和照顾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互动中,父母和孩子才能相互了解和关爱对方。

(二)关于亲子关系发展的建议

虽然隔代教育是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存在着溺爱孩子、庇护孩子以及影响到父母对孩子的正常家庭教育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在当前我们的形势下,隔代教育仍然是我们无奈的选择。首先,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的增多、竞争的激烈,使父母们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工作上,以此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所以隔代教育是无法避免的。其次,祖辈们也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来承担孙辈的教养。

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的一个地区,日后也会迎来老龄化的高峰期,老人退休后身体和精力上也能较好地使其承担教育孙代的责任,也能以此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所以在此我们要讨论的关键就是如何让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对亲子关系不利的因素降低到最低,怎么让孩子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提高祖辈的文化素质,注重在孩子的教育上的观念与父辈们一致,借助良好的祖孙关系对亲子关系的促进作用,使祖辈成为孙辈和父辈之间情感的桥梁。父母的教育观念要有所改变,让父母知道不是给孩子吃好的、穿好、去少年宫学习就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才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作为孩子,也得学会理解做父母的艰辛和不容易,消除对父母的不理解和怨恨,主动改善亲子关系。

第二,在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向家长开设一些亲子关系的辅导课程和讲座,帮助家长了解相关的知识,并且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告诉孩子们其实父母是很爱他们的。只是,由于父母工作实在太忙了,为了能让你们受到好的教育,能够有好的生活,所以爸爸妈妈不得不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作为孩子应该也要体谅到为人父母的不容易,让孩子从心里能正确认识到父母把自己交给祖辈照顾的真正原因。

第三,在社会方面,首先要形成关注亲子关系,尤其是隔代教育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除了通过新闻媒体来宣传,还得加强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其次要发挥社区的作用,在社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亲子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最后,发掘新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创建专业的工作机构,帮助改善隔代教育下的亲子关系。

七、研究反思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验证了隔代教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获得了今后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的宝贵资料,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研究中尚存在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被试抽样不具有代表性,研究结果不能够进一步推广。访谈、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所幼儿园儿童家庭,被试缺乏普遍意义的代表性,因此研究结论仅适用于小范围群体,不具有推广价值。

1.在本研究中,笔者的理论假设为

隔代教育会影响亲子关系亲密程度,研究结论是对这一假设的验证。但在问卷设计方面,题目选材可能受到研究者这一假设的影响,即题目本身即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可能会给被试的回答带来一定程度影响。

2.本研究发现,存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低于亲子教育家庭

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也是今后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国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研究会文集[M].北京社会出版社,1995.

[2]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02).

[3]刘海鹰.论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

[4]曾彬.我国隔代教育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5]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6]李锡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7]莫建秀.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素质及其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亲子关系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论隔代教育的“融”与“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