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
2020-11-03陈建平
陈建平
【摘 要】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数学学科几乎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学科知识基础,即便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好数学也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生活能力。因此,即便是在培智教育活动中,数学教育也十分重要,而本文将客观分析培智教育数学学科应该如何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特殊学生也能学数学。
【关键词】培智数学;特殊学生;主动性;提升策略
在社会研究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患有特殊智力、行为障碍等问题的特殊学生整体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如果无法使其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单纯靠家长的陪护与指导,很难让这一部分特殊的学生群体适应社会。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家长也不能一直陪伴特殊学生,总会先离开这个世界,而且即便是在陪伴过程中,也无法时刻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且,从现实角度来看,照顾特殊学生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金钱,如果家长无法离开孩子,那么又该如何获取金钱、物资呢?通过种种考虑,我国开设了培智教育机构,专门针对这些特殊家庭实施正规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特殊学生顺利适应社会,发展自己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做努力。那么,针对特殊学生,数学教师又应该如何引导特殊学生主动学数学呢?
一、以游戏导入数学知识,让学生爱学
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如何使其及时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则是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特殊学生的心智比较幼稚,且行为自觉性很差,我们不能将其看成普通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关照他们,了解特殊学生真正喜欢的活动形式是怎样的。对此,教师就应该主动以游戏活动导入数学知识,让特殊学生能够在娱乐活动中学数学。如此,则必然可以让特殊学生主动学数学。就如在“三位数的加法”一课教学中,特殊学生就要学习利用计算器去计算三位数的加法算式,只要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整体认知难度并不高。但是,数学计算一直都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所以我就设计了一轮“计算炸弹”的游戏活动,即每10个学生站成一排,在学生背后也要站着一个学生,手持狼牙棒;站在第一排的学生要认真观看多媒体投影仪中的三位数加法算式,快速利用计算器计算算式结果,最先得出计算答案的学生可以免除惩罚,其余学生则需接受“狼牙棒”的惩罚,然后前后调转,让站在后面的学生参与游戏活动。这个游戏的趣味性是足够的,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用计算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算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以生活解釋数学知识,让学生会学
虽然特殊学生的年龄会日复一日地增长,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受到智力障碍或者心理问题的影响,特殊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要普遍低于同龄人。这就意味着特殊学生很有可能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一旦产生认知盲区,则有可能会伤害特殊学生的情感、心智。为此,教师则可尝试以生活资源解释数学知识,让特殊学生据此分析数学概念,渐渐使其真正内化数学知识,使其有可能学会学数学。就如在“千克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提前在家中使用体重秤测量自己的体重,记录个人体重数据,结合前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个人体重。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利用生活资源学习本课知识,可让特殊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果不其然,学生在分享自己的体重时,都不自觉地使用了千克这个重量单位,而我也据此为学生讲解了千克的概念,直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以实践创新数学形式,让学生懂学
对于特殊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优于让这部分特殊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其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则必然可以调动特殊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应用帮助特殊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渐渐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就如在“学习使用秤”一课教学中,我就及时组织了数学实践活动,并为此准备了秤这个实验道具,结合实物让特殊学生了解了秤的结构、使用方法,让学生用秤去测量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如数学书、练习册、黑板擦等,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自主学习了秤的使用方法,使其主动利用物体的重量单位解决了生活问题。在实践课上,本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比较高涨的,还有一些学生想测量桌子、椅子的重量,奈何秤的承重量不足,所以我就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的秤,使其继续测量物体重量。
总而言之,在培智数学教育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针对性的学生辅导策略,以便真正让学生实现长足进步。当然,教师也可综合分析特殊学生的认知发育规律,兼顾学生的共性需求,根据学情现实调整数学教学策略,以便使其引导特殊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使其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瞿婷婷,肖非.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数学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8(01).
[2]蔡燕.培智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