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修的实践策略
2020-11-03赵婷
【摘 要】面对新时代严峻的人才需求,为了能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陕西省2010年开始推行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工作。针对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的现状,论述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当下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修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问题;策略;考评;目的;效果
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多年来保持了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还将取得全面小康的阶段性胜利。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赴后继。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民族才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兴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也关乎祖国的未来。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教育改革。中小学校本研修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校本研修的含义是:以各个学校为中心开展的,促进学校发展的,在学校中进行的研究、探索和反思等工作。通过重建中小学校本研修的一系列措施达到:全员覆盖、资源共享、切实有效,因材施教的效果,以期达到全体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环境显著改善,学校资源有效的整合、利用等目的。
目前进行中小学校本的研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有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校本研修结果缺乏相应的考评检测机制,同时缺乏及时的回馈和反思。校本研修活动没有激发教师的合作分享意识。区域性的合作互补没有实现,资源整合也没有达到预期。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则校本研修难以达到效果,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还是没有进展。
针对已经开展的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让我们意识到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必须重建,否则这一前沿的教育理念必然流于形式,无法为实现教学教育的改革发挥其积极作用。
针对中小学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校本研修文化重建的实践策略刻不容缓。以下是我对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修提出的五条实践策略:
1.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们学习知识,分享观点,开展合作的地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中首当其中的环节。课堂教学应转变老师直接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变成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换课堂教学模式外,聚焦课堂,发现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也是非常关键。课堂是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的重要环节和效果体现。做好每堂课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适时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专家等对课堂问题进行汇总、建议,切实帮助每个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构建多种研修模式,实现全员式覆盖
2.1搀扶新教师走路
新教师老教师结成对子,取他人之长补自己的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大部分新老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无法掌握教学节奏,教学处于适应期。学校针对性对新教师提供专家讲座等教学资源,倾斜教育资源。老教师点对点帮扶,从教案到课堂,从学期计划到教学实践,定期开展培训及总结。既做到了全员式覆盖的重建意义,又全面提升了教师素质。既帮助教师形成分享的品格,还让教师在校本研修文化的重建中感受乐趣。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新教师教学水平,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重中之重。
2.2举行区域教师帮扶
区域内不同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更是十分薄弱。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组织一些老师到教学水平更优秀的学校参观学习,甚至实习培训等。教师力量的提升也能缓解市区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查缺补漏,实现区域教师队伍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3.相关部门要承担配合、监管、调配作用
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的重建工作是学校教育长期、重要的工作。重建工作的结果是实现教育改革进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对于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的重建工作进行配合。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反应问题,努力帮助校方解决问题。协调区域间的合作交流,促进资源的合理调配、充分利用。保障校本文化研修重建工作区域全员覆盖,教学环境的提升。组织相关培训、分享活动,针对校本教研内容等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学者型教师。针对不同学校的校本研修的目标、计划、进度进行监督,保证校本研修文化重建的快速进行。
开展网路远程教育,专家培训讲座,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相关部门还应提供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工作中的资金支持。重点对于农村学校的投入,开展远程教育,提升教学环境,增强师资力量,倾斜教育资源。
4.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
为了鼓励教师自主参与校本研修文化的重建活动,促进校本研修活动长久有效开展,设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是很重要的。
设置哪些考评机制呢?(1)教师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的内容和次数进行审查;(2) 对过程进行审查,专家网络讲座的学习次数等;(3)对学时提出要求,教育部门测评,学校认定,本人申请等方式确定学时;(4)对课堂呈现结果进行打分;(5)对结果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切实落实重建的结果。
考评机制对于阶段性校本研修文化重建工作起到评估作用,对于学校教师和学校团体考评结果优秀给予激励。激励可与奖惩、教师评优、学校评比等挂钩,提升教师参与研修文化重建的积极性。
考评机制应杜绝以硬性成绩为指标,杜绝成为绩效考核等的书面形式。真实客观地为重建的结果作衡量。促进教学中的反思工作,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5.“因地制宜”,不同学校不同措施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不同学校各有特点,统一的校本研修措施必然是没有明显效果。人需要因材施教,学校的改革更需要直击要害,才能彻底深层解决问题,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学校应当深刻地理解自身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些学校缺乏师资,有些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学校硬件设施陈旧,或者是教学课堂缺乏活力,或者是教师水平有待提升等等问题。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学校才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一概而论的方式只会浪费资源,加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
6.结束语
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的重建是大势所趋,是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式和途径。而完成这个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领导、支持;需要校方领会校本研修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才可以切实落实文化重建的方方面面;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意识,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社会的监督。一项改革的实施和成效需要长期的坚持,切实可行的计划,需要结果的检验和反馈。但我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中国的教育改革一定会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同军咸《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50问》[J].《陕西教育(教学)》,2015,(1):5-18.
[2]富毅龙《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和思考》[J].《读算写(教育教学研究)》,2014,,(22):80-80.
[3]陈国胜、李赐平《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的实践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126-127.
作者简介:赵婷 (1986.08-),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