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热词研究

2020-11-03杨杰刘晨红

青年时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社会功能

杨杰 刘晨红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08—2018年年度网络热词的梳理,从语素构词、缩略构词、混合语码构词、外来词四种生成方式的角度对所选网络热词进行分类讨论,发现网络热词多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次之,单音节词和四音节以上的词较少,网络热词中的双音节词多为复合式偏正型合成词,网络热词受到不同社会群体与地域方言影响,网络词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四大特点;同时讨论网络热词的社会功能,发现网络热词可以反映我国政治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大众的监督功能、暴露出社会病因、展现大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显示当代的娱乐潮流方向。

关键词:网络热词;构词方式;社会功能;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学界对“网络热词”并没有标准定义,许多学者都给出了自己对于“网络热词”的定义。胡青青在《国内近十年网络热词研究述要》中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对网络热词概念的研究,她认为,“关于网络热词的界定流行两种说法。其一,网络热词等同于热门词汇,主要是指某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和重大新闻或者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此界定没有把网络热词与热点话题和重大新闻区别开来。其二,网络热词是反映社会事件或新闻话题评论的网络热门词汇或网络流行语。此界定没有把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进行本质区别”[1];李铁锤在《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概念差异辨析》中指出:“网络热词与一定时期内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有关,是热点舆论和民意的反映。从对网络热词的现有定义以及约定俗成看法来看,网络热词是当今社会心态的实时直接反映,其生成多依赖于一定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2];马平在其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2011年度网络热词知晓度调查与分析》中提出:“热词,即热门词汇,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热词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3]

通过对大量观点的比较,笔者认为,网络热词指的是网络词语中的一部分词语在某一时间段内使用频率最高,知晓度最高,最受网民欢迎,反映某一时间段内人们的思想动态、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关注内容的总结与概括。

学术界对网络热词的研究大致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具体网络热词进行研究,如杨文忠《网络热词“秒杀”“山寨”的生成及泛化研究》,作者从语言学角度考察“秒杀”“山寨”两个词的流行、泛化动因及语用影响,客观分析网络流行体在社会生活中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4];陈昌来、雍茜《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基于网络语料库,对网络热词“给力”的词义、句法功能以及形成动因进行分析[5]。二是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网络热词进行整体性研究,如娄博、李改婷的《近十年网络语言及其使用现状分析》选取2004—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存在情况和使用情况的现状进行了分析[6];吴文瀚、林瑶《2017年十大网络热词的媒介文化价值探析》通过对2017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十大年度网络热词进行分析,探究其来源于文化归属,由此归纳出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和传播效果,总结2017年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的媒介文化价值[7]。从整体来看,学界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对网络热词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正是通过这一角度对网络热词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学界提供可能的参考,并为网络热词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社会和语言的关系问题,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了语言、语法和词汇的变异”[8]。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网络词语和社会变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网络热词反映了一定时间段内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而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网络热词正是一条研究社会发展变化的途径,也是一条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的途径。学界对网络热词的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也有一定的尝试,如管雪在《网络流行词的演变 新词——热词——词媒体》中认为,“源于社会公共事件,风行于网络的关键词,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到受追捧,再到重新定位的一个过程,即网络新词—热词—词媒体的发展历程”[9];牟青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热词的发展》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网络热词的类型,探讨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演化,并强调要正确引导网络热词的走向”[10]。

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网络热词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2008年—2018年年度十大网络热词,共计109个,其中“逆袭”出现重复,只选取一次。由于不同媒体发布的年度网络热词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科学严谨地选取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汉语盘点”、《咬文嚼字》、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日报、新浪、南方视听、百度百科等权威性较高的媒体发布的历年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综合选取而来。本文的释义参考《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10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及上述网站的解释。

对于目标词语的选择标准如下:为了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从上述众多媒体中选择三家媒体,并从这三家媒体发布的年度网络热词进行重叠频率比较,若三家媒体中只有一家选取“A”为年度网络热词,则频率为“1”,根据“A”实际热度进行有选择性的选取;若三家媒体中有两家选取“B”为年度网络热词之一,则频率为“2”,那“B”就会被选为本文的目标词語;若三家媒体都选取“C”为年度网络热词之一,则频率为“3”,那么“C”一定是本文选取的目标词语。频率越高,则被选取的可能性越大,最终结果按照频率由高到低进行选取,同时排除网络流行短语、流行句后作为最终结果。本文所有网络热词均使用本标准进行选取,最终结果即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三、年度网络热词的生成方式

网络热词涉及的范围广、词语数量多,从2008年开始,各大媒体都陆续发布了通过各种方式评选出的网络热词。在文章第二部分,笔者通过对各大媒体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热词进行重叠频率比对后,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共109个,首先对已选定的热词从生成方式角度进行分析。

(一)语素构词

语素构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构词方式,根据语素成分的不同,又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分析网络热词的构词方式,其中单纯词共10个,占到总数的9.17%;合成词共94个,占到总数的86.24%。

年度网络热词——单纯词,其中单音节单纯词有5个,分别是“囧、雷、和、亲、怼”。例如,单音节单纯词中的“囧”,在古汉语中表示“窗户”,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囧,窗牖丽廔闿明。象形。凡囧之屬皆从囧。讀若獷”[11],段玉裁注,“丽廔,双声,读如离娄,谓交疏玲珑也。闿明谓开明也,象形,谓象窗牖玲珑形”[12]。而在现代网络语言中,“囧”被台湾民众借用来代替日语词“Orz”,表示窘迫、无所适从的状态或失意、沮丧的心情,在具体使用中常用作形容词、动词、独立语,名词中主要充当名词词根[13]。因此“囧”可以归属于单音节单纯词这一类,与之相似的其他4个也应当属于单纯词。其他单纯词中,多音节单纯词只有5个,其中联绵词只有2个,如“呵呵、萌萌哒”;音译外来词3个,如“乔布斯”“狗带(Go Die)”“卡路里”;拟声词1个,如“skr”。其中“skr”源自娱乐综艺《中国有嘻哈》艺人吴亦凡模拟汽车轮胎摩擦的声音“skr”,节目播出后被网友传播,用以表示“很酷、很厉害”之意。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大多数,其中复合式是最主要、最高产的构词方式,而年度网络热词也遵循了这一规律。在94个年度网络热词——合成词中,复合式合成词共75个,如“山寨、土豪、网红、给力、葛优躺”等,占合成词的79.79%。通过对选取对象的分析,网络热词中偏正型合成词占多数,本文选取的75个复合式合成词中,偏正型共40个,占其中的53.33%;重叠式合成词2个,如“宝宝、静静”;附加式合成词6个,如“被XX、楼XX、醉了、XX控、XX帝、教科书式”等6个。其中“被XX”“楼XX”在实际构词上本不应归于附加式合成词这一类,但通过搜集的数据发现,“被”“楼”的词汇意义和使用在这类词语组合中非常固定,如“被安排”“被拆迁”“楼姐”“楼哥”等,分别表示“不自愿”和“地产数量多”的意义,因此可以将之作为一种固定搭配看待,在本文中归入附加式合成词中。“醉了”表示“无奈、无语”之意,在构词上“醉”是词根语素,“了”在此处作动态助词,只起语法作用,属于虚语素,又有与之类似的“罢了、算了、好了”等可以确定“了”也有词缀的能构性和定位性,因此“了”在这里属于词缀,而“醉了”也应属于附加式合成词。另有“XX控”“XX帝”,由“XX”+“控/帝”组成,在实际使用中有如“手机控”“毛绒控”“咆哮帝”“真相帝”等,分别表示“十分喜爱某物以至于不能摆脱”“对某一领域或事物非常熟悉或擅长”,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类新词,这类新词都是“XX”+“控/帝”的结构。因此,“控”“帝”逐渐词缀化,但又并不完全成为词缀,故将之称为“类词缀”,这一类词也在本文中归入附加式合成词。“教科书式”一词与上述的“XX控”“XX帝”类似,不再赘述。

(二)缩略构词

部分网络热词是由缩略构词产生的,如“城会玩”(城里人真会玩)、“高富帅”(高大富有帅气)等10个网络热词,占到总数的9.17%。缩略词的出现,说明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对繁杂词语、句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简化,方便记忆,这是口语的特点之一,意味着网络交流更趋向于口语化而非书面语化,这也导致网络词语在进入书面运用时存在一定的阻碍。口语化的网络热词不能在书面使用也会致使其不能成为一种固定的用法,词语生命力无法得到保障。

(三)混合语码构词

部分网络热词属于语码混合词,如中英语码混合词“打call”“Hold住”“70码”;汉字与数字语码混合词“双击666”等6个,占比5.50%。在这一部分里,笔者需要对“Hold住”“打call”“双击666”这类词进行讨论,以确定它们也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从来源上看,“Hold住”一词来源于香港中英混用词汇,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地应对一切,也有给力、加油的意思;“打call”最早指LIVE(现场演唱)时台下观众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的行为,后广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双击666”一词出自“快手”平台,由东北快手用户经常在视频中说的“老铁们双击666”演变而来。

在外来词引进汉语的过程中,主要外来词大都是复音节词,“在复字词中双字词的数量居首位,其中既有汉语以双字词对译外语双音节词的,又有外语非双音节词借进汉语后成为双字词的。这后一种情况尤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词以双字为主的总的趋向”[14]。“Hold住”“打call”这两个词,在发音上趋向于双音节发音,典型的是“打call”,实际发音为/thA214kh?l/;而“Hold住”的标准音是/xoldt?u51/但在实际使用中发音出现弱化,实际发音为/xolt?u51/,/d/音弱化省略。

从词义上看,虽然“Hold”可以独立表达“控制住”的含义,但是从整体上看,“Hold住”所表达的含义并不只有“控制住”这一种含义,还包含一定的色彩义,在语法功能上“Hold住”也是表意造句中的一个整体部分。“打call”表示“支持”,“双击666”则表示“称赞、支持”之意,意義固定,一个形式表示一个相应的意义,不可拆分理解。

从词的形式上来看,“Hold+住”“打+call”属于中英语码混合词,“双击+666”属于汉字与数字的混合。因此,“Hold住”这类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四)外来词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网络热词中也体现了外来词的重要性。在2008—2018年年度网络热词中,外来词共10个,占比9.17%。

“乔布斯”“Hold住”“狗带(Go Die)”“打call”“freestyle”“卡路里”等都体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断舍离”“X控”“卖萌”“萌萌哒”等体现了日本文化和日语对中国本土文化和汉语的影响,如“断舍离”一词最初出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创作的生活类作品,该书讲述的是通过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进一步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我国出版后受到大量民众的喜爱,反映的是当下一种与“断舍离”截然相反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困境。

这种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趋势一直都存在并将持续下去,其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一些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诸如各大网购平台以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为噱头的“购物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平安夜给亲朋好友送苹果等,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趋势,即世界范围内的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相互交融。在这样的状况下,网络热词的未来也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网络热词的特点

根据对2008—2018年年度网络热词的观察、分类与探讨,笔者归纳出网络热词的四个特点。

(一)双音节词在网络热词中占大多数

从组成词语的音节上看,大部分网络热词为复音词,多两音节、三音节组合,如“问责”“秒杀”“中国式”“中国梦”“女汉子”等,其中双音节词有44个,占总量的40.37%;三音节词有33个,占比30.28%。少数为单音节词、四字格和多音节词,如“囧”“和”“文化强国”“不忘初心”“洪荒之力”“命运共同体”等。其中单音节词5个,占比4.59%;四音节词16个,占总量的14.68%;四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2个,占比1.83%。由此可以看出,双音节词在网络热词中占大多数,这反映出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符合现代汉语发展的规律,同时三音节词和四字格也有不小的比例。

(二)受到不同社会群体与地域方言影响

不同社会群体对网络热词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女汉子”“小公举”“长发及腰”等网络热词经常被用来描述女性群体,同时经常被女性群体所使用,这说明类似的网络热词受到了社会女性群体的影响;“拼爹”“二代”“城会玩”等则经常出现在低收入人群、农村人群等的交流中,有明显的平民特色,在高收入人群、城市人群的交流中则较为少见。不同的地域方言也对网络热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不差钱”“双击666”等就受到东北方言的影响,“蛮拼的”等受到了吴方言的影响,“怼”受到了河南方言的影响等。

(三)网络热词多双音节词、多复合式偏正型合成词

现代汉语合成词中最常用的构词方式,也是产量最多的方式就是复合式,而复合式中最常见的就是偏正型。网络热词也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则,其中双音节词占比40.74%,合成词占比84.26%,其中复合式在其中占比78.02%,而复合式中的偏正型年度网络热词又是其中的大多数,占比35.19%。这种现代汉语语言习惯导致缩略词的大量使用,类似“Hold住”等词在语音上也符合这一习惯,而未来网络热词的发展也将会遵循这一规律。

(四)网络词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产生于网民们在网络社区的交际过程中的网络热词,具有简洁性、便捷性。根据2008—2018年年度网络热词,可以看出网络词语更有趣味性、幽默生动而形象,跟社会热点息息相关,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这些网络热词往往是对一系列社会事件的概括性指称,对新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或是在社会上一直存在又重新重视起来的某一現象、某一类人的总体描绘,如“山寨”“网红”“高富帅”等等。它们自身的发展变化速度极快,生命力强度不稳定,有些曾经的热词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晓和使用了,词语新生的意义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再次消失,而有些网络热词在现在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时隔很久也依然被人们提起。这表现出网络词语的不稳定性和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相关性。

五、网络热词的社会功能

(一)反映我国政治主旋律

年度网络热词反映的是当年词语在网络社区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次数最多的一部分词。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历年年度网络热词中都存在诸如“问责”“供给侧”之类反映政治主旋律的词语,如“打虎拍蝇”是2014年的年度网络热词,来源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的“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虎拍蝇”这一词语在网络交际中被多次提到,反映的是网民对反腐倡廉社会主旋律的大力支持与认同,是政治主旋律的彰显。

(二)传递社会正能量

网络交际中有负能量也有正能量,而年度网络热词传递的则是社会正能量,如“最美”一词是2012年年度网络热词,但本词最初来自2011年的“最美妈妈”。2011年,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正在楼下的吴菊萍冲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最终小女孩得救了,而吴菊萍左臂粉碎性骨折。这一事件在网络中得到了网民的极力赞美,称赞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此后,各种“最美”称号不断涌现,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等,形成了“最美+身份”的组合,体现了对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精神的赞美。其他诸如“给力”“工匠精神”等词也是正能量在网络交际中的体现。

(三)体现大众的监督功能

社会舆论一直都有监督功能,网络热词体现的是民众关注的热点,代表了无形中的监督功能。如2009年年度网络热词“躲猫猫”,源自2009年云南一起死亡事件。死者因重度颅脑损伤致死,被称是与人玩“躲猫猫”游戏,不小心撞墙所致,这一说法引起众多网民质疑。云南省省委决定正式邀请网民参与事件调查,组成调查委员会。“躲猫猫”一词代表的是网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与追踪,代表着民众无形的监督功能。诸如此类,还有“楼XX”“70码”等。

(四)暴露社会病因

网络热词也体现着反映社会病因的特点,如2010年年度网络热词“蒜你狠”,这一词语源于大蒜价格疯涨100倍,超过肉和鸡蛋价格的现象。“蒜你狠”暴露出的是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不良商家刻意提高大蒜价格,赚取高额差价的社会病因。又如2010年年度网络热词“二代”,“代”有世系相传的辈分的意思,“二代”即第二代。该热词源头不明,但多用来指“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等群体,体现出“社会结构板结化”[15]的社会病因。诸如此类,还有“拼爹”“城会玩”等。

(五)展现大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语言与社会心理,而网络热词所体现的就是社会大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例如,2013年年度网络热词“女汉子”,代表着在新时代女性独立思想与严酷的社会竞争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女性从依靠男性逐渐走向独立自主,最终不亚于男性的过程。又如2018年年度网络热词“佛系”,该词源自2017年12月的一篇题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博文。该文章介绍了现在年轻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其“佛系”指的是“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一时引爆网络。诸如此类展现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热词还有“宝宝”“巨婴”等。

(六)显示当代娱乐潮流方向

网络热词也体现了当下大众所喜爱的娱乐方式、时尚潮流。例如,2010年年度网络热词“微博(围脖)”,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微博(Weibo)是指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相较于博客,微博使用方法更简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加以新浪的精心运营,在2010年引起大批网民的讨论与使用,成为新的时尚潮流。又如2013年年度网络热词“长发及腰”,出自何晓道的《十里红妆女儿梦》“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诗中所描述的爱情让网友无比唏嘘,“长发及腰”一词随之成为当年年度网络热词。

六、结语

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审视网络热词的出现与发展,归纳了网络热词的类型,探讨了网络热词的特点,同时通过对社会变化的观察来探究网络热词变化的原因,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了社会变化与网络热词的关系,对梳理网络热词的发展历程、社会变化的历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青青.国内近十年网络热词研究述要[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7-102.

[2]李铁锤.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概念差异辨析[J].传媒观察,2012(4):23-24.

[3]马平.2006年—2011年度网络热词知晓度调查与分析[D].廣州:广州大学,2012.

[4]杨文忠.网络热词“秒杀”“山寨”的生成及泛化研究[J].语文建设,2014(35):70.

[5]陈昌来,雍茜.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3):82-88.

[6]娄博,李改婷.近十年网络语言及其使用现状分析[J].语文建设,2015(35):76-77.

[7]吴文瀚,林瑶.2017年十大网络热词的媒介文化价值探析[J].学习论坛,2018(8):65-70.

[8]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9]管雪.网络流行词的演变 新词——热词——词媒体[J].新闻世界,2011(9):129-130.

[10]牟青.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热词的发展[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57-60,110.

[1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13]周纯梅.“囧”的多角度分析[J].中国文字研究,2018(1):163-168.

[14]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5]张雪忠.警惕社会结构“板结化”[J].南风窗,2010(1):37-38.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大学生网络热词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项目负责人:杨杰;项目编号:2019-11407-008。

作者简介:杨杰(1998—),男,回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汉语、社会语言学;刘晨红(1970—),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社会语言学社会功能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