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发展思考
2020-11-03葛雪刚茹云开
文/葛雪刚 茹云开
(第二作者单位系河北省保定市生态环境局顺平县分局)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工业社会在最近两百年里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建立了全球水平分工的经济体系。但是,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种看似高效率的体系,全球供应链被疫情阻断、分割,导致了大量地区的经济近乎停摆。疫情之下,全球订单萎缩、产业链断裂,传统产业一片萧条,只有互联网产业受疫情的影响较小。因为网络跨越了物理的阻隔,互联网办公、互联网娱乐、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零售等商业模式迅速走红,成为了疫情中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互联网经济也因为在对抗疫情时的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任何一个企业并不只是存在于物理空间里,它也同时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这也就是数字孪生企业的概念。疫情虽然阻断了物理空间,但如果一个企业或者整个产业构建了自己的网络空间,就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不受疫情影响继续经营。这个网络空间所承载的就是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
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在疫情中也在寻找着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经济必将进入一个与传统实体经济全面融合的新阶段。
互联网经济发展带给世界很多思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力,需要人类社会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并基于此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财富。中国在新基建、数字人民币等领域已经做好了布局,产业界需要努力探索互联网经济的新思想、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布局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重塑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创造传统产业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近20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已深入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移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作为新时期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与整合被推出并得到广泛认可。“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新的业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占比达99.3%。从增速来看,我国网民规模已经逐渐饱和,增速在3%-5%左右。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即时通信远程办公功能有效减少了办公环境下的人际接触,为防范疫情扩散、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0年3月,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8.96亿人,使用率达99.2%。
互联网经济指的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依托的经济形态。作为当下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经济现象,对我国社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经济行为的虚拟化、数据化,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经济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史上全新的事物。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有力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因互联网获得重大发展机遇。互联网经济发展和深化促使互联网产业的产生,互联网产业的深化发展取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程度,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互联网媒介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媒介引导着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在所有经济活动中知识和信息最为重要,而信息产业支撑着整个互联网经济。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介质,也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其将生产者、消费者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彼此互通有无、沟通、共享等形式运行,不但极大降低各种成本,又能有效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对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希望能对互联网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作用有更深入理解。
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这一高效的渠道,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均受到了重大改变,对于信息的获取共享、沟通交流、娱乐方式改变、商业交易等等行为模式都受到了重大影响,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便捷提供极大可能性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我们工作学习效率,网络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显然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普遍列子就是网购,伴随计算机普及网购逐渐开始兴起,随着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将网购已然成为我国大众生活中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对于线下实体经济也有推动作用,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对许多线下的实体业务有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给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使得我们在线下购物决策时能够更加理性,使得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我国是一个地狱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制约,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比较低,时间人员成本都比较高,但是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互联网经济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极大提高。互联网经济发展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做到“各取所需”,首先不仅仅实现了我们国内各地区之间资源共享;其次,随着互联网经济不断成熟,我们甚至可以逐渐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最优配置。互联网的搜索以及通讯等功能给人类获取信息以及沟通和交流带来极大便捷,人类交流方式也获得极大丰富,我们甚至实现了全球范围内“面对面”交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同时也给运行商及互联网各个环节工作者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互联网经济带动和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除此之外,依托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取得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及资源信息共享成本不断降低,传统行业也因此受益于互联网经济而取得转型升级机会。
当前互联网经济发展面临问题虽然我国互联网经济取得重大进步和发展,但仍然面临众多问题。首先信息和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从信息和资源共享角度而言,当前共享的水平还比较低,信息的共享程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互联网经济对资源利用效率上没有发挥足够作用,发挥对资源配置最优化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由于受互联网经济没有完全实现对资源最优化配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没有最大化,导致我国互联网经济在配置资源时可能存在配置效率低以及资源浪费等现象。我国互联网主要是在近几年开始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步晚发展势头快是我国互联网经济重大特征,这样就使得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跟不上互联网经济发展节奏,导致互联网经济可能存在监管空白地带,对互联网经济安全问题构成威胁。此外,在对网络运营商的相关管理可能存在不到位,监管相关措施可能没有跟上互联网发展步伐,这样导致结果就是可能存在监管不及时以及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可能会形成互联网经济恶性竞争。其次盈利结构比较简单。我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存在盈利结构较为简单的尴尬局面,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互联网经济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网购平台运营、游戏广告植入以及移动增值服务等业务,并没有形成核心的竞争优势,同时对互联网创新和新兴行业战略布局不足抑制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互联网经济时仍受到传统行业发展思路限制,因此使得互联网经济的盈利结构比较单一,不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互联网虚拟的特征的影响,互联网在传统各行业的布局中均显得较为分散,集中度相对比较低,这样也使得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限制。我国当前的互联网水平相对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较大程度上都是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而进行研发,并没有掌握技术的核心,因此在互联网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然后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不完善。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但是互联网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并不完善。同时受互联网虚拟特征的影响,大众在使用互联网是自律意识极为淡薄,对自己言行和表达思想约束力不够重视,构成相关的网络不文明行为,对互联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同时,由于相应法律和制度建设没有匹配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使得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环境陷入不利尴尬局面,制约互联网经济发展步伐。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看到监管层为大众营造安全文明网络环境,营造有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环境做出重大努力,但是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互联网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我国一直以来经济增长点之中互联网贡献比较小,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托传统行业。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发展,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并且融入到各行各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或者某些传统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情况下,依托互联网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互联网经济,实现我国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起到极为关键作用,互联网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我国产业结构中主要是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贡献度并不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依托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作用越来越突出。互联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造就了我国不少世界级大互联网企业,例如腾讯就当前市值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百度和阿里巴巴等等互联网企业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互联网经济不断深化发展,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契机。互联网经济的带动面广和牵连线条长,受其发展推动,我国各行各业都获得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传统经济趋于成熟,难有新的大增长点,因此其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贡献度呈下滑态势。对于高校毕业大学生,相对于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具备高素质、高技术和高能力等特征,对新的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这一系列特征正好与互联网行业需求完全契合,互联网蓬勃发展正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注入,同时大量优秀毕业生又面临就业难问题,互联网经济发展给就业市场提供众多就业机会。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致力于互联网事业,他们中的许许多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同时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断努力使得我国互联网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等等相互交流提高极大便利。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更合理配置,可以将我国富余的资源通过互联网配置到需要国家,实现我国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获取我们需要的资源、技术等,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此外,通过互联网增加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交流机会,可以让世界各国更好更深入了解中国,为我国企业与世界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合作交流机会,为我国企业转型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推进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措施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受制于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完善,使得我国互联网经济运行环境不够安全和有效,无法及时高效解决各方需求问题,不利于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所以,我国要想在互联网经济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亟待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最终实现我国互联网经济安全高效运行。监管部门应该紧跟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高瞻远瞩以战略眼光构建相应的监管措施和体系,确保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有强力制度和监管保障。
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我国互联网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为了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互联网企业必须加大相关技术研发投入,同时应该不断以创新精神研发核心技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国外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
正如我们前文所述,互联网经济带动面比较广,牵连线条比较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托互联网经济特征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完善我们盈利结构和模式。互联网经济不能单纯依托广告、媒体娱乐等收入模式,我们可以将互联网经济盈利模式和传统行业经营模式有机结合,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避免资源重复使用和浪费现象。此外通过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研发投入,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输出等形式实现互联网经济更优更好发展。
互联网经济之于当前经济的意义
互联网经济提供经济发展双引擎。一方面,“互联网+”不断孕育催生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不断结合“互联网+”,传统行业和公共服务不断改造提升,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互联网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双引擎战略成为国家选择。
互联网经济重塑中国的经济结构。“互联网+”使人人、物物、业业都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发生互联,引发诸多跨界融合创新和产业、资本、估值等多个方面的结构重构。原有经济结构中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有望在“互联网+”中得到解决。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互联网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互联网+”新领域,相对于传统三次产业已经发生了“基因重组”。
“互联网+”为经济带来更多增量。麦肯锡预测,互联网能促进中国GDP提高4万亿至14万亿元,占2014年至2025年GDP增长总量的7%~22%。“互联网+”营造开放生态,为经济增长拓展无限空间。如支付宝解决了网络支付安全问题,人们开始放心支付,电子商务行业产生爆发式增长,但同时银行卡和现金消费并没有减少,即电子商务增长属于经济增量。“互联网+”金融、能源、医疗、交通、餐饮等都是如此,“互联网+”使一些潜在业务迅速显现和增长。
“互联网+”有望成就中国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底层架构,互联网手段和互联网思维融入各行业,互联网已经超越工具意义,和水、电、气一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性因素。连接一切、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时代特征。我国杰出的国家智力资源将在尊重人性的“互联网+”平台上得到释放,腐败寻租、利益集团等扭曲资源配置的因素可能得到改观,中国前所未有的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有望在“互联网+”上实现。
“互联网+”使产品和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全球范围内,产业竞争加剧,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传统的制造价值链被不断延长,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或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者注意力也由产品质量转向服务体验。通常情况下,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服务化是消费者导向型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将企业成功的关键定位在寻找到消费需求并通过服务满足甚至超越消费者的期望上。“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在整合了社交媒体、关系应用、大数据等基础上,能够更加精准识别消费者需求、明确价值所在,能够最快速地整合供需链条,开始组织生产或完善服务。在这种基础上的企业经营,不仅仅是集合零部件的产品生产,而是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增加价值。
“互联网+”可为政府解决就业和鼓励发展服务业提供更便捷通道。据测算,服务业1万亿增加值创造的就业比第二产业要多出30%。同时,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提速,将带动更多财政与社会投入,而随着财税改革的深化将有更多财政转移投入到民生领域,必然会刺激消费,进而促进服务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不论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还是消费型服务业,“互联网+”的“风口”正是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绝佳时机。特别是,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将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就业与产业转移的关联性。随着各种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为产业转移和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微商等新模式的出现使得创业就业门槛极大降低,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大大增强,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出现新的途径。
互联网金融工具促使经济日益虚拟化和服务化。从发达经济体经验看,实体经济与金融联姻之后有过一段“蜜月期”,但随着实体经济利润率走低,金融资本开始投向房地产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经济服务化。互联网金融极大改变了金融服务经济的效率,将资源配置效率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得到资本更多更快,自然会更多更快地投往利润更高的领域,一般来说,服务的利润要比产品更高、更持续。产品差异性要小于服务差异性,出于实施差异化竞争目的,企业也必须走服务化之路。于是,在利润刺激、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标准化商品过渡到非标准化服务。产品经济并非没有服务,但却是工业化思维下的服务,把服务作为一种售后成本,未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不能带来更多利润。现在的服务是在工业化基础上信息化思维的服务,服务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如工业化时代作为硬件制造商的IBM公司,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信息技术与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迅速推广使用,重构了人们的时间分布,也重构了服务的实现方式。服务将根据需求进行时间、地点、质量、交付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产生更优的用户体验。这种服务下,产品成为成本,对消费者趋向免费,服务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
促进一个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领域的重要支撑作用,深入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信息共享与竞争机制,以信息服务业为支撑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设立引导基金等措施,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规模,调整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价格政策,改变对生产性服务业差别对待方式,清理调整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障碍。
推动两个趋势:制造服务化、服务产品化。制造服务化是制造业发展理念的变化,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工业企业服务业务产业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快从制造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做大做强服务业务,甚至可以剥离服务业务。坚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基于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鼓励中小企业凭借云计算、云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鼓励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型制造企业发展,倒逼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服务产品化是服务产业化的前提,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要不断适用互联网新技术,主动应对现代服务业不断细化的趋势,使服务环节不断专业化,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更准确、更满意的服务。服务型企业可探索产业联盟发展模式,降低单靠一家企业满足消费者日益复杂多变需求的较高成本,在分工化、专业化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企业营利模式。
落实三个意见: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指导意见。发展服务经济首要的是,切实贯彻国家系列服务业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中更多运用互联网方式和模式,等等。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服务业的系列指导意见,事关经济结构调整大局。根据意见,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这也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经济对地方政府治理的影响
当下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面对这一社会实际,地方政府要顺应时代趋势,积极拥抱互联网经济,发挥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基于工具理性的现实回应。
建立地方政府网络服务平台,促进日常政务数字化、透明化。地方政府网络服务平台可以是网站的形式也可以是手机软件的形式,旨在通过这种方式使政府的相关政策能够及时传输、公开透明。首先,民众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面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其次,这些平台可以嵌入相关事务的办事流程和具体操作,使得广大老百姓能够全方位了解自己所办事项的所需材料和相关流程,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最后,办事民众可以在相关平台上进行经验分享和用户评价,使得其他办理相同业务的群众能够规避一些误区,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交流,提升服务质量。
出台互联网经济扶持和监管政策,划分权责边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良好的氛围。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是对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的颠覆和改造。地方政府应改变以往的消极管制、被动应对方式,主动扶持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做到积极开放、自动应对。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政府职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地方治理的时候要认清当下经济现状,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原来的高高在上的“家长式”角色中转变出来,提升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健康的环境和土壤。
提升公务员群体的知识技术水平,为处理新兴经济问题建立人才智库。地方政府治理从根本上来说是服务群众,广大的公务员群体肩负着这一责任和使命。处在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大潮中,新生的经济问题和社会事务要求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里面涉及到公务员的选拔、考核、晋升机制的与时俱进,地方政府应紧跟时代需求,完成自身的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互联网管理体系,切实加强隐私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的监管。新兴的经济形态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政府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保障的捍卫者,应该履行好自身的“兜底责任”。互联网经济的特征是平等、开放、协作、共享,但是这里面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安全问题。从民众来说,个人的隐私能否保证不被恶意泄露和利用;从企业来说,交易行为能够保证合理合法;从国家来说,如此高科技、灵动性的行为能否确保国家安全,这些都是政府治理当中需要加以考虑的现实问题。
地方政府在看到互联网经济的经济效益这一工具理性时,更加需要做到的是接纳其文化价值,在精神层面转变自身的固有观念和传统习惯。思想决定行动,价值理念层面的转变才能促进地方治理方式和运行过程的真正变革。
第一,从传统治理思维向用户至上、服务至上的善治思维转变。互联网经济奉行客户至上、服务极致化的理念。经济上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精神层面的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化和个性化诉求提升,这将倒逼政府治理思维方式的转变。一些地方政府治理存在着权力思维、人治思维,这与互联网经济的理念背道而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地方政府的服务宗旨,从而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互惠的桥梁。
第二,从多头治理、职能交叉所造成的互相扯皮到地方政府组织扁平化的转变。基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一些地方政府治理普遍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应该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增强系统性思维,在合理的规划之下明确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减少不必要的层级,真正做到上令下达。
第三,从被动应对、消极管制向积极开放、主动作为的角色转变。地方政府在以往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更多的是扮演着监管者、事后问责者的角色,这是其家长式角色定位的必然表现。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渠道的来源多样化,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社会事件,并且借着网络舆论的力量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要求地方政府能够主动作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履行职责,面对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和妥善处理,及时公布相关事件处理进展,同时注重网络民意,维护良好的政府形象。
第四,从封闭化的管理型向社会参与的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决策层面来说,以往的地方政府治理更多的是在封闭化的环境下作出政府决策,当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可以通过在线化、数据化的方式收集大量可供分析的数据,促进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可以通过动态数据收集民众的意见,提升社会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最大程度地实现民众的利益诉求。从政策的实施层面来讲,做到政府、民众、社会的互融互通,真正实现便民、利民的目标。从监督层面来讲,欢迎民众监督,开放监督平台和渠道,切实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调整相关行为,能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以信息化平台构建为主体,以服务于弱技术民众的传统流程为补充。互联网经济下的地方政府治理从形式上来讲是一种技术性的变革,地方政府治理将更加智能化、科技化。这对于广大掌握智能手机和网络运用的人群来说是个重大利好,但对于那些不懂得相关渠道和技术的人群来说就是一种障碍。地方政府在进行具体治理的过程中,要照顾到这部分民众的实际需求,保留传统的流程和渠道,避免因为信息鸿沟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公,维护各阶层民众的利益。
以政府为主体,以各方参与为补充。互联网经济下的地方政府治理呼唤民主化、多元性和智慧性,这要求地方政府注重各方意见、重视社会组织和民众的作用。但是,这里有一个底线问题:明确哪些事务是政府独有的、排他性和强制性的领域和方面,坚守住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阵地。方式途径的多元化并不违背政府在地方治理上面的主导性,反而有助于更好地、更科学地发挥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以业务流程、政策执行为主体,以信息反馈、绩效评估为补充。地方的政府治理除了以更加智能化、便民化、科技化方式履行自身职能、承担相应职责之外,更应该注重民众的信息反馈和相关业务的绩效评估。对于具体政策的执行质量、社会效应,对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都应给予足够重视,重塑新兴经济形态下的地方政府治理。
互联网经济的创新途径
从接入技术上看,随着5G网络日渐普及,互联网进入高带宽、低时延的时代。4G时代无法支持的物联网,到了5G时代会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互联网将不再只是以流量为核心的电商生态,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它还在向着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新生态转变。跟得上这一潮流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其它传统产业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更多抓住产业互联网新机遇的创新企业将会在全球大量出现。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该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全球取得发展优势,是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也是疫情后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
疫情让企业充分体会到了利用网络空间的价值。当员工被物理隔离在家里,企业依然可以利用远程会议、社交软件等实现居家办公,企业的基本活动也就转移到了网络空间里。基于这个现状,企业必须要学会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经营管理、价值创造。也就是说,疫情已经开始迫使企业向互联网经济的新模式转变。
比如电影产业,因为电影院的全面关停损失巨大,但同时我们看到互联网娱乐产业迅速兴起,传统的影视公司必须要转移到网络渠道上尝试全新的发行模式才能生存下去;再比如餐饮行业,如果没有互联网上的外卖业务,估计疫情中倒闭的餐饮企业将会更多;医疗服务行业在疫情中也开始加大互联网医疗的投入,一批互联网诊疗公司也迅速兴起;跨境电子商务自2014年启动,虽然每年以50%-60%的速度增长,但规模也才在1500亿人民币左右。疫情使得大量的国际贸易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于是会极大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互联网经济在疫情中加快了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步伐,并因此创造出大量的互联网经济新模式。
这次疫情的影响不是短期的,欧洲、美国的感染人数还在持续上涨,印度、非洲的疫情蔓延刚刚开始,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恐怕要持续2-3年。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创新,是全球经济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的全球化趋势。
过去十余年来,我国消费互联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涌现了阿里、腾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但消费互联网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戏。不管什么行业领域、面对什么竞争对手,消费互联网竞争到最后往往是赢家独吞整个市场。因此,很多早期互联网企业不计成本融资烧钱扩展业务,意图打败对方。在形成垄断优势后,又对平台商户或消费者收取高昂的门槛费、服务费。这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在社会总体价值创造上贡献有限,因为过度关注流量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的泛滥,甚至倒逼制造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第二,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网络市场形成初期所主导的自由理念,使得网络上失信的违约成本极低,于是会出现很多企业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各种产品来获取流量,罔顾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务公司,通过各种打擦边球的图片、噱头标题吸引用户点击观看视频、新闻。这种利用人性弱点诱使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正当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竞争,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环境下进行,这些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的公司很难长期生存。第三、企业数据采集没有底线。消费互联网时代缺乏数据治理规范,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数据,但这个过程中,有些平台采集的数据、要求的授权和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对等。明明很简单的服务,仅需要几个数据,却要求用户提供几十个数据;明明只需要一项权限,却让用户把权限全部打开,从而超范围收集个人数据。比如,有的公司获取了消费者手机麦克使用权限,通过窃听客户交谈内容而获取用户习惯,看似聪明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随着互联网产业不断成熟、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上述行为在未来将会很难行得通,消费互联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避免。
下一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克服上述的三个问题,大家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共同创造互联网经济的新规则,探索能够增加社会总体价值的互联网经济新路径。未来的互联网企业要尽量避免零和游戏,要从产业链、价值链入手,提升企业市场与社会价值创造能力。互联网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要更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尽量避免那些利用人性弱点的行为;在数据获取上,要尊重日益完善的关于数据资产的法律法规,合理、公开、公平地采集和使用数据。
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全国目前有60余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千亿美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产业互联网是通过产业内各个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产业内数据、交易的可信性,进而改变产业价值链,提升每个参与者的价值。产业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产业价值。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产业互联网是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消费互联网是赢者通吃;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消费互联网集中度较高;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为产业创造价值、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消费互联网盈利通常先烧钱补贴再通过规模经济或增值业务赚钱,等等。构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抛弃落后的商业模式,对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进行升级迭代,提高组织内部协同效率,更好更快地为数字化转型服务。
产业互联网的理念应用到城市方面就是智慧城市,应用到交通领域就是智慧交通,应用到工厂就变成了工业4.0,应用到供应链方面就是智慧供应链金融。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个领域发展产业互联网,就是对这一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价值链重塑。以供应链金融为例,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供应链金融1.0是主办银行模式,银行和企业是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只是主办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整个链条来开展业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供应链金融2.0是核心企业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银行再依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类主体服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金融3.0是数字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取每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动态、每时每刻的数字信用。此时,供应链生态圈将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资金流动清晰可见,在这个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将是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效率极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资便利性与风控水平。供应链金融3.0才是这一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新生态。
数字人民币是构建互联网新经济秩序的基础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大量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扫码支付已经渗透到中国电子商务的每一个交易过程,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但是传统的移动支付也有自身的弊病,比如需要绑定银行账户、需要网络支持、非匿名性、交易额度受限等等。这些问题使得这些现有的移动支付手段大多用在2C层面的小额支付场景,一旦涉及到产业互联网中的大量企业间交易,目前的移动支付手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以后,困扰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如何构建企业间可信、便捷、移动的结算体系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近日,数字人民币已经在苏州相城区开始测试。从数字人民币钱包测试截图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币也可以实现扫码、二维码收付款功能。因此,理论上中小商户可以直接打开钱包(数字货币分发机构APP)进行收款。从收款账户来看,此次收款方为“中国人民银行(DC/EP)”,说明未来数字账户可能是直接开立在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它的交易、流通是通过个人—钱包(支付电子工具)—央行(清结算)—个人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仅仅是数字货币账户的分发者,不是数字货币账户的开立者及交易者。
数字人民币钱包测试阶段由三大电信运营商、四大国有银行发行,未来可能会允许其它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在使用便捷性上,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还会支持离线支付、芯片卡刷卡和手机近场通信支付等,便利性极高。传统的支付宝、微信在移动支付上的垄断地位可能会有所动摇。而他们建立在支付业务导流上的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也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截至2020年4月27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申请了涉及数字货币的共 84项专利。内容涵盖数字货币生成、投放、流通、验证、兑换、回收等解决方案;数字钱包的开通、升级、密钥更换、存币、支付、查询、货币兑换、注销等方法和软件系统。目前来看,从央行到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投放、交易和回笼过程都已经实现,基于DC/EP的新结算体系呼之欲出。DC/EP的价值不仅仅限于传统纸币的M0替代,其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可以参与未来国际贸易中全新的数字结算体系的构建,因此是形成互联网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之一。
新基建是通往互联网经济创新的基础设施3月份以来,中央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基建”。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把新基建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无论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还是新技术基础设施,都是为了中国的数字经济转型而准备的,投资这些新基建的价值,不只是建设项目本身的投资拉动作用,还有由这三类基础设施助力其它行业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价值。
未来中国大概需要600万个5G基站,与之相配套形成的产业链规模接近10000亿。中国现在有大约100个行业,上百个行业背后是上百个产业互联网或物联网。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这些互联网、物联网背后的企业、设备都要安装配套的数据采集、监控设备、检测设备、通讯设备等,这就形成了上万亿规模的配套芯片等软硬件产品。这些设备在与外界建立联系过程中进一步传递、放大对配套设施的需求,于是其背后又是几万亿的软硬件配套支持。
仅就数据中心而言,2019年全世界共有180个10万台服务器规模的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但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全球经济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保守估计,我国未来五年需要的服务器规模大约是1000万台以上,这至少需要5000亿人民币以上的投资。再加上数据中心配套的电力、机房等基础设施,加起来大概又有10000亿人民币的规模。也就是说,仅仅从5G基站、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方面来看,新基建投资就至少有10万亿人民币的空间,这笔投资自身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
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的概念。传统基建如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投入大、周期长,往往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小,所以一般由政府主导来投入或者政府用PPP方式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有人把新基建等同于这种类型的投资是错误的。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是促进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也必然会不同于老基建,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的政策得当,新基建几十万亿人民币的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其中。而新基建的商业价值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一个数据中心一投入运营,马上就可以带来收益,所以企业更愿意主动参与。
对于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提升,就会带来车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汽车工业数字化转型、形成汽车产业互联网的新业态,这将会是又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在带来能源产业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为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创造能源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新模式,同样也可以创造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其它如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同样会有利于打造各个领域的产业互联网,从而带来这些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机会。
对于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是百年大计、是中国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原则上应该由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投入,参与这些设施的建设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前瞻性,也是中国企业真正走向世界领先的标志,即使仅仅从投资收益上来看,这些投入也还是有可会给企业带来长远回报的。
总之,一旦有了这些新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就有了施展的舞台,这部分产业增值带来的价值是传统基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新基建是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需,新基建政策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在把握经济发展大势上的高瞻远瞩、在制定落实方案上的实事求是。
推动FTA框架下数字贸易新规则的建立,努力扩大互联网经济领域的服务出口。
疫情阻断了大部分原有的贸易渠道,这为原本就处于数字化冲击下的世界贸易提供了变革的良机。
在区域自由贸易(FTA)的基本框架下,建立数字贸易新规则势在必行。凭借巨大的内需市场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中国要在疫情后主动引导建立不同的区域数字贸易新规则。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上,加快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尽快建立区域贸易数据中心;基于数字人民币等数字交易手段,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区域自由贸易中的应用,建立区域贸易主体数字信用联动体系、并基于此建立区域数字交易中心。同时在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跨境电商经营等方面也要努力引导国际规则的制定。
通过制定一系列数字贸易新规则,中国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优势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出口增长点。此外,在算力基础设施上,利用5G、北斗、国产大型数据中心等技术快速增强中国的对外服务能力,为FTA伙伴提供强大的算力;在新技术基础设施上,加大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出口贸易,为自由贸易区提供全方位新技术支撑。在行业应用层面,加大产业互联网的出口贸易,在电商、物流、旅游、医疗健康、家电、通信等领域开辟数字出口新机会,为海外提供一体化产业互联网服务,扩大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总额。这些机会对所有企业都是存在的,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发展互联网经济,提高自身的数字服务出口能力。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在全球产业链因为疫情而面临重构的时刻,正是我们落实总书记指示、加速网络强国建设的好时机。只要我们总结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规律,克服消费互联网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机会,大力创新产业互联网,就一定会让中国的新型互联网经济借助数字化转型在世界舞台上全面领先!
我国互联网经济近几年取得飞速发展同时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于资源信息共享和资源合理配置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我国当前互联网经济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重视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构建互联网安全高效运行环境。此外,我们应该加强互联网相关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创新意识,通过互联网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