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模式的探索
2020-11-03崔宇红
方 蕾, 崔宇红, 许 瑞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我国于2010年设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1],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为目标,2011年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护理专业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随着医学快速发展,分科逐渐细化,护理专科化已成为趋势,高级护理实践和高级实践护士出现,标志着我国护理发展到更高更专业的水平,要求高级实践护士能够在护理实践中综合运用广泛的理论知识、循证知识与实践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实践效果[3],这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教育部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时间需18~24个月,扎实的实践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规范化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护理学是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技能主要体现在临床实践技能、评判性思维、沟通技巧等方面[4],临床实践能力应成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首要核心能力[5]。
目前,护理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往往只注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流于形式化的实践轮转,对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与考核不够重视,尤其忽略了形成性评价[6-7],且对临床技能考核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学校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自己的临床技能考核标准。因此,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需求和培养目标,总结其他院校临床技能考核的经验,结合我校中医护理特色,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医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考核模式,为确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达到的临床操作技能标准和临床实践能力规范化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本校2015-2017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25人,其中2015级6人,2016级6人,2017级13人;男1人,女24人;年龄25~37岁(以学生毕业时间计算年龄),平均(28.88±3.39)岁。
1.2 方法
1.2.1 考核组织实施
我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时间为24个月,为了保证实践能力的提高,除了轮转出科考核外,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分为基础实践能力考核和毕业综合技能考核两种形式。基础实践能力考核主要针对实习一年的研究生二年级的护理专业硕士,他们第一年实习主要是通科实践,熟悉内、外、重症、急诊、护理管理等几大专科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毕业综合技能考核是针对研究生三年级的护理专业硕士,他们经过第二年的专科实习,已具备专科护理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辩证能力。考核人员由经过专门培训,掌握考核要求的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担任,分别为实习医院、导师和学校三方共同完成。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考核导师不考评所带学生,每一学生的考核成绩由除自己导师之外的三个来自不同单位的导师或导师团队成员共同打分。考核前3天选取并上报所选病例,考核地点安排在学生所在实习医院。
1.2.2 考核方法
1.2.2.1 基础实践能力考核: 由护理查房(占总成绩的60%)和护理病史书写(占总成绩的40%)两部分组成,其中,护理查房需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例分析及汇报等项目;护理病史书写需完成入院评估、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计划、依据及护理评价指标等内容。
1.2.2.2 毕业综合技能考核: 由护理专项评估(占总成绩的40%)、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占总成绩的20%)、专项护理操作技能(占总成绩的20%)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占总成绩的20%)四部分组成。其中,护理专项评估主要体现专科护理评估内容,需完成问诊、体格检查和临床护士专家(CNS)计划等项目;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为静脉留置针输液;专项护理操作为心肺复苏;中医护理操作为拔罐和刮痧二选一。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个年级基础实践能力考核结果
2015级、2016级和2017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实践能力考核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础实践能力考核结果 分
2.2 3个年级毕业综合技能考核结果
2017级的护理专项评估成绩分别高于2015和2016两个年级(P<0.05);2015级的基础护理操作成绩分别高于2016和2017两个年级(P<0.05),2016级的基础护理操作成绩高于2017级(P<0.05);2015级的中医护理操作成绩分别低于2016和2017两个年级(P<0.05);2015级的总成绩分别低于2016和2017两个年级(P<0.05)。详见表2。
表2 毕业综合技能考核结果 分
3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临床实践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训练,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3个基本特征[9]。蓝宇涛等[10]将研究生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践与专科方向相关的科室,第二阶段为实践专科方向科室。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模式与其相似,分为基础实践(12个月)和专科实践(12个月),基础实践要求研究生轮转科室不少于4个,轮转范围包括内科、外科、急危重症、管理部门等;专科实践要求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轮转科室,轮转科室不少于3个。
基础实践能力考核是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习的第一个阶段结束后进行的实践考核。考核结果显示,3个年级的基础实践能力成绩均在85分以上,各项成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是由于基础实践能力考核包括护理查房和护理病史书写两个基础内容,对于已经实习1年的护理专硕学生而言比较简单,他们平时在科室接触的病例多、护理查房较频繁,关于对患者的问诊、护理计划等内容能够熟练掌握,因此,针对基础实践能力考核中的护理查房和护理病史书写内容较熟悉。3个年级的成绩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是因为大部分护理研究生均为应届毕业生,他们在本科阶段十个月的实习为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奠定了基础,大家起点较一致,在研究生第一阶段的实习中,轮转科室基本为内、外、妇、重症、急诊等几大通科,专业方向性不强。因此,护理查房和病历书写内容和模式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较简单。
临床能力水平是反映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综合技能考核是针对学生在临床24个月实习阶段的整体性评价,较基础实践能力考核项目多、内容广,体现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显示,3个年级学生的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各项成绩均在86分以上,其中2015级的总成绩分别低于2016和2017两个年级(P<0.05),2017级的护理专项评估成绩分别高于2015和2016两个年级(P<0.05),可能是由于2015级为本校第一届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双导师制、临床带教、临床实践等制度均不完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培养以及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两轮修改和完善,目前初步形成了由学校导师-临床导师共同培养的双导师制模式,已建立和完善导师团队建设和临床考核评价体系等相关带教培养模式,这给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15级基础护理操作成绩分别高于2016级和2017级(P<0.05),可能是因为2015级2/3的研究生读研前均来自医院,其中3人为科护士长,他们有过硬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中医类院校,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结合中医特色,注重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仅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中医护理学》,夯实护理研究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还开设中医技能培训课程,此外,学校定期举办相关中医知识讲座,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拓了中医视角,使学生能够运用辨证施护的中医精髓来照护患者,因此选取了中医基础操作中的拔罐和刮痧作为研究生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内容之一。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体系,各院校在临床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能力考评和临床带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11]。临床技能考核是评价临床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规范和强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的重要措施[12]。科学、完善的考核方法是保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应积极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组织严密的考核体系,以促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的提升。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1个学期集中专业授课后即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学校、实习医院和导师三者应共同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因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实施岗前培训、制定临床实践基础轮转及专科轮转计划、制定临床实践带教计划[13-14]、完善双导师制管理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同时综合情景模拟教学、个案管理、护理查房、护理门诊、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研讨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5]。
考评体系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持久地促进护理教育的活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样本量较少,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不断优化完善临床考评模式,结合中医护理特色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决策能力、伦理及人文方面的考核,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医类院校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