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商背景下电子订单融资的风险形成机理及仿真分析

2020-11-02田然徐鲲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系统动力学电商平台

田然 徐鲲

【摘要】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作为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之一, 因简单易行而被广泛接受, 但由于电子订单融资没有实物资产的质押, 其风险管控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梳理电子订单模式及其风险演进历程的基础上, 从系统的角度描述各主体间的风险关系, 确定关键风险因素, 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进行仿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电子订单融资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各子系统之间构成反馈关系, 对各子系统风险的把控有助于降低电子订单融资的整体风险。

【关键词】电商平台;电子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9-0139-7

一、引言

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在2019年8月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也指出, 要注意防范金融发展给市场监管带来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手段, 其风险管控问题更不容忽视。 国内外学者对传统供应链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早, 主要集中于供应链融资模式和风险评价方面。 而近些年兴起的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 是传统供应链融资在电商背景下发展的结果, 其发展历程较短, 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研究成果。

对于传统供应链融资, 许多学者从供应链融资的实体背景入手, 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1] 。 还有学者从供应链融资的不同角度出发, 如质押物[2] 、主导企业[3] 、发展阶段[4] 、担保方式[5] , 对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了划分和创新。 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发现, 供应链融资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参与主体的风险[6] 。 因此, 在对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的风险分担原则进行分析和界定的基础上, 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进而构建基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一般性框架, 可以有效预测在融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多期价格风险, 同时增强信用风险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于电商供应链融资, 大多数学者从电商供应链融资模式出发, 对比了其与传统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对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了划分[7-9] , 并开始聚焦于电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基于对不同融资主体的划分和运作模式的研究, 对其运作弊端、道德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的把控提出了新的思路[10] 。

综上可知, 现有研究对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探索, 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关于电商供应链融资风险, 特别是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 对电商平台电子订单融资风险进行了进一步剖析, 旨在为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提供新的思路。

二、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的变迁及其风险演进

随着供应链融资的整体演进, 电子订单融资也经历了一次次的更新迭代。 本文梳理了不同供应链融资阶段电子订单融资的演进历程及相关风险变化(详见表1), 以期在了解电子订单融资风险变迁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 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解决在电子订单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一)传统供应链金融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电子订单融资的萌芽体现在传统供应链融资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融资主体有核心企业、上游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 在此模式下中小企业通过向银行抵押其与核心企业往来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 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 核心企业在此模式中发挥主导作用, 其凭借自身规模和实力可以起到为中小企业增信的作用, 但当中小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时, 核心企业也承担着偿债风险。 中小企业是资金需求方, 但并非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得到核心企业的授信, 這会阻碍应收账款融资的广泛应用。 银行是应收账款融资中的授信主体, 也是资金提供方。 应收账款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 最大的特点是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到一起, 增强了供应链整体抵抗风险的能力。 但这种整合方式较为松散, 银行只充当了资金提供者, 对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并没有起到管理的作用, 因此融资效率不高, 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应收账款融资流程如图1所示。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为后续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的发展搭建了基本框架。

在风险方面, 应收账款融资依托于核心企业的担保, 能够适当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风险, 但由于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难以及时了解贷款企业资金流转情况和货物价值变动情况, 因此会相应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 应收账款融资由原来的完全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线下”方式, 并应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交易数据、资金数据的共享。 在此阶段, 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融为一体, 从而有效提升了融资效果和供应链应对风险的能力, 具体融资流程见图2。 在此阶段, 应收账款融资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但其本质上仍属于传统供应链融资的范畴, 与电子订单融资模式还存在着较大区别。

在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 银行可以通过线上数据库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因此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相比, 其有利于银行降低信贷风险, 也可进一步降低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 但由于交易信息的公开性, 使得上游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所增加。

(三)电商供应链金融阶段的电子订单融资模式

电子订单融资模式是在当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以电商平台为基础, 将互联网、电商行业、金融进行有机融合, 从而为平台上的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 在此阶段, 电子订单融资模式已趋于成熟, 它与上述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相比, 最显著的区别是以电商平台代替了核心企业的主导位置, 为更多的上游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 同时, 电商平台也成为授信的主体, 电商平台下电子订单融资的授信并非依据上游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 而是根据上游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和信用记录等进行评价的, 因此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融资成功率。 在此模式下, 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仅扮演着资金提供方的角色, 更多的是为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融资、账户管理等服务。 从传统应收账款融资到电子订单融资, 实现了融资对象的极大拓展、融资效率的快速提高。 电子订单融资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

电子订单融资通过大数据、电商金融等方式汇集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更易于对贷款企业进行各方面实时的把控。 与应收账款融资相比, 其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融资过程中的信贷风险、监管风险。 但由于电商平台在融资过程中发挥了对上游企业信用评级的作用, 因此也增加了相应的评估风险。 下文将重点研究电商平台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形成机理, 并通过仿真模拟对整个系统的风险变化进行分析。

现阶段,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订单融资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给供应链融资注入了新的活力, P2P融资、众筹平台等众多融资方式也给电商背景下的供应链融资带来了新的变化, 即由原来的融资链变成了融资圈。 在供应链融资生态圈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下, 电子订单融资模式势必会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要警惕可能产生的新风险。 我们应在努力提高电子订单融资效用的同时, 将整体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三、电子订单融资风险的形成机理

电子订单融资是一项系统工程, 各主体在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电商平台是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的运行基础, 融资企业是资金需求者, 金融机构是资金提供者。 电子订单融资风险除了受各主体风险因素的影响, 还受到各个风险子系统的交互影响。

(一)电商平台风险形成机理

电商平台自身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经营风险和评估风险。 其中, 经营风险是指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对电商平台的影响, 主要包括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财务风险、企业管理水平四项风险因素。 评估风险是指在审核中小企业资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包括评估主体操作风险、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评价体系完善程度。 电商平台风险因素关联图如图4所示。

(二)融资企业风险形成机理

融资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过程中因信用不良记录较多或者信用评级不高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风险, 包括管理层道德素质、企业信用记录等。 市场风险是融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来自竞争对手或市场环境的风险, 包括行业竞争程度、行业发展前景等。 财务风险是指融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财务问题而给整个企业运转带来的风险, 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 融资企业风险因素关联图如图5所示。

(三)金融机构风险形成机理

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信贷风险和监管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对融资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和发放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主要包括信贷人员素质、人员业务水平、系统完善程度三个风险因素。 监管风险是指因整个放贷流程存在监管漏洞或者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风险, 包括系统漏洞风险、缺乏行业统一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金融机构风险因素关联图如图6所示。

(四)系统风险形成机理

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风险不断增加, 不仅有各个主体自身存在的风险, 还存在供应链内部与外部系统风险。 宏观环境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主体合作风险和系统环境风险。 主体合作风险是指在整个电子订单融资系统中, 由于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易和往来而产生的风险, 包括电商平台和融资企业合作产生的担保风险、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合作产生的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合作产生的履约风险。 系统环境风险是指电子订单融资系统的外部风险, 是外界环境对融资活動的影响, 包括宏观经济风险、国家政策、法律风险。 宏观环境风险影响因素关联图如图7所示。

四、电子订单融资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

(一)基于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电商平台下电子订单融资风险的研究成果, 从融资开展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不同主体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从而构建了包含电商平台风险、融资企业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宏观环境(系统)风险四个方面九种类型的电子订单融资风险指标体系, 并运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得到相关风险因子的权重, 如表2所示。

根据对电子订单融资风险的综合分析, 本文将每类风险因子看作一个风险子系统并提出以下假设: 电子订单融资只受上述风险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 并且在融资过程中各主体都积极参与, 中小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也愿意采取电子订单融资方式。

1. 构建电子订单融资风险形成机理系统模型流图。 基于电子订单融资风险指标体系, 构建电子订单融资风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风险关系不仅存在于各子系统中, 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中小企业的电子订单融资申请业务是风险产生的源头, 电商平台自身风险是基础, 金融机构风险在整个融资系统风险中占核心地位。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来剖析各类风险的作用机理。 使用VensimPLE软件构建电子订单融资风险形成机理系统模型流图, 如图8所示。

2. 确定参数与边界风险因子值。 在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时, 有必要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流图进行边界的确定和影响因素关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和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边界。

(1)模型仿真变量的初始赋值。 本模型设定模拟期间为192周, 时间间隔为1周, 边界点主要有30个, 通过与电子订单融资业务相关的不同参与主体的代表对风险因子进行打分, 然后根据打分的结果取平均值以确定风险因子的边界值。

通过对风险因子边界值的确定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就可以对模型进行赋值和公式编辑。 部分仿真变量和赋值如表3所示, 其余未列出的变量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 在系统动力学的方程式中, L代表水平变量方程, C代表赋值予常数方程。

(2)基于指标权重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 基于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确定各风险因子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由于电商平台风险、融资企业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因素不仅受其单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互之间的作用也会产生风险, 所以需要对计算的权重进行调整。 部分风险因素的动力学方程如下:

经营风险=0.2438×资产规模+0.3170×市场占有率+0.1955×财务风险+0.2437×企业管理水平

评估风险=0.2648×评估主体操作风险+0.3530×方法的科学合理性+0.3822×评价体系完善程度

信用风险=0.3428×管理层道德素质+0.4002×企业信用记录+0.2570×金融机构监管力度

市场风险=0.2727×行业竞争程度+0.2727×行业发展前景+0.2726×市场垄断程度+0.1820×生命周期

财务风险=0.2858×偿债能力+0.2246×营运能力+0.2650×盈利能力+0.2246×未来发展能力

(二)单一风险因素变动对风险输出变量的影响

本模型中, 改变电子订单融资风险一个影响因子的大小, 将会产生联动效应。 以企业信用记录(U9)为例, 分别设定企业信用记录值为0.2(Current 0)和0.9(Current 1), 由于本模型设定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关系, 企业信用记录值越大, 表示该项风险越大, 对融资企业风险的影响也就越大。 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 观察电商平台风险、融资企业风险、金融机构风险以及系统风险受企业信用记录影响的变化情况, 结果如图9所示。

整个系统的输出变量为电商平台风险、融资企业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系统风险四个变量。 由图9可以看出, 企业信用记录的变化影响了电子订单融资风险控制的目标, 而且对不同主体风险水平的改善程度呈现出不同的影响。 随着企业信用记录值从0.9降至0.2, 电商平台风险、融资企业风险均呈下降趋势, 并且这两个主体的风险相较于原来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同样的情况在金融机构风险、系统风险方面也有所体现。

(三)不同风险因素变动对同一风险输出变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改变电子订单融资风险不同影响因子的大小, 观察其对某一风险输出变量的影响。 以企业信用记录(U9)及企业管理水平(U4)同比例变动为例, 分别设定企业信用记录值为0.2(Current 0)和0.9(Current 1), 企业管理水平值为0.2(Current 0)和0.9(Current 1), 电商平台风险的变化情况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以看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信用记录及企业管理水平扩大相同的倍数, 前者给电商平台带来的风险明显高于后者。 在电商平台下的电子订单融资风险因素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 通常两者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 若某一风险点或反馈回路发生变化, 则会对其他反馈回路产生直接影响, 最终导致电子订单融资风险整体上升。 针对风险优化方向, 应加大负反馈对其的影响, 采取相关规避措施, 从而降低融资风险带来的危害。 由于该融资风险来源于四个风险主体, 因此要针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优化。

五、结论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 对电子订单融资风险形成机理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电商平台风险、融资企业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系统风险相互之间构成反馈关系, 当某些风险因素汇入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控系统时, 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风险监控制度, 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可使得其他三方面主体面临的风险有所改善,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是改变某一风险影响因素, 或者同比例改变不同风险影响因素, 对电子订单融资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 基于对风险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 可以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对各主体、各风险因素进行把控, 有利于提升风险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更有针对性地缓解电子订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可知, 电子订单融资过程需要各个主体的参与, 为了降低整体融资风险, 更需要各主体对自身风险进行管控。 因此,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参与主体的特点, 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完善市场风险监管, 促进融资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各主体也要主动适应融资环境的变化, 积极参与制度改革, 完善行业规范, 用实际行动推动电商平台下电子订单融资的优化发展。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史金召,郭菊娥,晏文隽.在线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与 B2B 平台的激励契约研究[ J].管理科学,2015(5):79 ~ 92.

[ 2 ]   何娟,王建,蒋祥林等.基于Copula-CVaR-EVT方法的供应链金融质物组合优化[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1):1 ~ 16.

[ 3 ]   林楠.基于區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 J].新金融,2019(4):51 ~ 55.

[ 4 ]   宋华,卢强,喻开.供应链金融与银行借贷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的对比研究[ J].管理学报,2017(6):897 ~ 907.

[ 5 ]   王宗润,田续燃,陈晓红.考虑隐性股权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供应链金融博弈分析[ J].中国管理科学,2015(9):1 ~ 8.

[ 6 ]   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与风险管理研究[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3 ~ 22.

[ 7 ]   史金召,郭菊娥.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 ~ 16.

[ 8 ]   赵昕.产业金融创新: 从跨界到无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报告[ J].学术交流,2016(6):136 ~ 141.

[ 9 ]   于辉,李西,王亚文.电商参与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银行借贷vs电商借贷[ J].中国管理科学,2017(7):134 ~ 140.

[10]   徐鹏杰,吴盛汉.基于“互联网+”背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J].经济体制改革,2018(5):133 ~ 138.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系统动力学电商平台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供应链融资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应用分析
我国供应链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基于电商平台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经济研究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仿真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供应链融资模式问题浅析
试论电商平台主导的供应链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