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翻译课程考核模式探析

2020-11-02倪艳笑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考核方式

内容摘要: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翻译教学过程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如何对所学课程进行考核却鲜少被国内学者注意。本文从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及考核反馈三个方面对现有考核模式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对今后的学术翻译教学和考核起到借鉴和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学术翻译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考核反馈

1.前言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学术翻译课程是其以后进行学术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前期学术文献阅读的延伸,因此,在研究生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就翻译教学过程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此起彼伏,但是对相应的考核模式的研究却相对单一而且力量单薄。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翻译教学”,共得到15528条信息。而介入“翻译考核模式”,却只得到了6条信息。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翻译课程考核模式的问题剖析,尝试找到更能检验教学效果的学术翻译类课程考核模式,以便更加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于所学翻译知识的思辨能力,鼓励其在学术翻译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翻译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2.我校学术翻译课程考核模式现存问题剖析

2.1考核方式单一

我校目前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的考核方式,依然以试卷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学以致考”继续成为教育的支配力量(何毅,2011:17)。大部分研究生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他们本就轻视英语学识积淀和能力培养,试卷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仅仅成为他们角逐奖学金的手段,使得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更加淡薄。

另外,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了解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以及各个不同专业的学习规律,再加上学生有跟导师出差、现场学习的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出勤或者参加考试。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认识的偏差,使学生以应付的心态对待考核,无法清楚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

2.2考核内容片面

目前,我校学术翻译课程班级均为混合型,也就是说不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学生只要选在一个班级,都在一起上课。任课教师上课采用通识教育的方法,把翻译的规律和技巧讲解清楚后,学生课后通过实践自己消化吸收。期中和期末,教师单方面给学生出题,考核内容多为简短的科普性文章。这样出题的本意是让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看懂原文,并有效地使用所学翻译知识转换成英语译文。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允许学生携带纸质汉英词典。

但是几轮考试之后,发现这种考核内容依然问题多多。我们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能源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们的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即使学生能看懂别的专业的科普文章,他也未必能把文章内容很好地翻译成英文。举例来说,我们在一次考试中考核的内容为“废旧电池的处理”。所有学生都能读懂原文内容,但是译文中90%以上的学生都将“废旧电池”翻译成“waste battery”或者“used battery”,只有几个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翻译成“spent battery”。所以,任课教师单方面准备的统一的考试内容有失公允,缺乏对于学生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考察。

2.3考核反馈缺乏

考试之后、尤其是期末考试结束后,师生似乎再无往来。学生仅仅关心自己有没有及格,而老师也只忙于批改试卷、登录成绩、撰写教学小结,师生缺乏共同完成一学期学习后的交流、总结与反思。这种“形同陌路”的课程后师生关系,导致了学生很快便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抛之脑后,无法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学术翻译水平。而老师在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后缺乏来自于学生真实、真诚的反馈,继而又开始了下一个自我陶醉式的教学过程,对于学术翻译考核的目标性、系统性不清晰,自我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3.我校学术翻译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设计方案

3.1改革原有的单一考核方式,代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目前,比较常见的课程考核方式有以下几种:(1)作业(homework);(2)测试(Quizzes);(3)学期中考试(Exam);(4)期末考试(Final Exam);(5)项目(Projects);(6)论文(Paper);(7)报告(Presentation);(8)课堂参与(Attendance)(秦志杰,2014: 63)。

考虑到我校研究生多为理工专业学生,需要经常跟随导师去现场调研、实习、搜集数据,所以我们把课堂参与从考核方式中去掉,但是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课堂测试(共计5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报告展示。也就是说,一学期15次课,学生至少需要参加8次,这样,既照顾了学生出现场的实际需求,又保证了基本的出勤学习时间。另外,我们也不再额外给学生布置作业,但是要求学生必须及时提交自己的学术论文翻译。最后,项目这种考核方式比较适合专业课的考核,对于学术翻译课程来讲不太现实,所以也不在我们的考核方式之列。

在综合考虑了多个因素后,我们改变了原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的考核方式,代之以如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1)课堂测试:占比20%;(2)期中考试:占比10%;(3)期末考试:占比20%;(4)学术论文翻译:占比40%;(5)报告展示:占比10%。

3.2改革原有的片面考核内容,代以创新性的考核内容

确定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后,我们对每一种考核方式匹配的考核内容进行了创新。

首先,课堂测试我们每学完两个单元进行一次,共计5次。以往的考核我们主要以简短的科普性文章为课堂测试的内容,偏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因此,针对我校为能源特色高校的特點,我们把五次课堂测试的内容确定如下: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环境保护。

其次,期中和期末考试内容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学生准备了A、B卷,兼顾理工和文科不同专业的需求,这样就不会出现一锤定音的现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内容。

再次,我们把考核成绩的最大占比分配给了学术论文翻译,因为这是最能体现我们教学目标和学生专业素养的部分。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说学生能把课堂所学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论文翻译中去。学期伊始,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本专业的研究论文(最好是自己撰写的,或者是他人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先把整篇论文翻译出英文初稿,然后随着课程的深入,每次课后动态地修改译文初稿,并及时撰写翻译体会和经验,直到学期末修改成译文定稿,装订成册,统一上交给老师。这个动态的修改过程,既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温习已学翻译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翻译水平。而及时地总结翻译经验,能使学生真正地活学活用,为以后的学术翻译和学术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在考核内容里首次添加了报告展示,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之前动态修改学术论文翻译的体会收获撰写成报告,在课堂上宣读。像学术翻译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基本不具备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非常容易出现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给课程成绩的现象。加上大部分学校都是考教不分离,这样任课教师成了课程考核的主宰者,而学生唯教师“马首是瞻”,把课程考核看成是教师权威的象征,而不是自己研究工作的开始。所以我们加上报告展示环节,一方面想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翻译收获的机会,让考核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也能有机会自评,老师的打分也更客观。另一方面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是自己做的论文翻译。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会找英语专业的学生或者翻译公司帮忙翻译论文,滥竽充数。报告展示环节能让教师一目了然地分辨出学生的论文是否为自己翻译,杜绝作弊造假现象的出现,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对待那些努力学习,认真翻译的学生。

3.3改革原有的不完整考核反馈,代以系统化的考核反馈

以往的考核都是老师考核学生,老师在登完成绩后,学生很少有机会反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在评价教师的时候,也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随意打分。这往往会造成师生的误会,甚至矛盾。鉴于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调整:

首先,学期第一次课,任课教师便会把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等做成调查问卷,请每一位学生提供反馈,然后老师就相关的意见答疑解惑,这样在学期伊始就把所有关于考核的问题理顺清楚,同时也方便教师根据相关的意见对后续教学和考核做出调整。

其次,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上允许学生写翻译思路。学生这种直观的反馈可以让任课教师打分时更有理有据,能让教师和学生在考核标准上更好地达成一致。

最后,期末考试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对该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反馈的意见与建议,这种反馈会让任课教师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做出更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对今后考核体系的完善提供帮助。

4.总结与展望

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5.5%的学生认为新的考核方式更客观公正,帮助自己养成了积极思辨的习惯,不再像从前一样唯分数、唯老师,而是把真正提高自己翻译水平、为自己专业研究提供帮助作为课程学习的终极目标。这说明此次考核模式改革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毋庸置疑,多种考核方式会极大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于一个既有艰巨教学任务又有沉重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然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来不断研究如何既让教师放心大胆地实施创新的考核方式,又能够高效地完成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和科研不分家,相辅相成,这对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后续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 & M. J.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UP,1998.

[2]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3]何毅.反思当前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J].现代教育论丛,2011(8).

[4]秦志杰,贾瑜.美国物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国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启示—以固体物理课程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4(4).

[5]杨楠.科技俄语翻译考核方法改革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6]邬忠,董春枝. 翻转课堂模式下翻译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度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导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YJSJG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倪艳笑,中國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考核方式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虚拟仿真的DSP课程教育模式探索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基于“微课”模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