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析
2017-05-11魏天明
魏天明
[摘要]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不同个性和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划分,改变了以往学生对体育课的畏惧心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顺应了现代体育教学发展规律。本文简略提出几点分类教学的应用实践,以期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完善和学生自身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分类教学模式 分组 教学观念 考核内容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即在充分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划分,改变以往学生对体育课的畏惧心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顺应现代体育教学发展规律。因此,本文在改变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简略提出分类教学的应用实践。
一、立足学生现状,灵活分组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建立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激发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杜绝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现象;另一方面,更好地提高彼此之间的默契度,实现师生之间的全面交流。
其次,教师应将体质和综合素质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如教学健美操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会儿,然后针对他们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对他们进行分组,并鼓励组内成员积极交流,就彼此之间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更好地促进学生健美操水平提高。这样分组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彼此之间的合作式学习。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教师继续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考核,将小组内学生成员水平的差距拉大,力争在打乱原有分组的基础上,实现小组内各个层次学生都有的现象。这样能进一步加强小组内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动作规范优美、水平较高的学生尽可能带动水平较低的学生,快速保证全体学生都掌握体育基本动作等,同时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说教和动作示范,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增加体育项目
高中阶段,各种文化课程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高中生注意力不集中、叛逆等性格,使得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略感吃力。体育运动恰好能起到协调的作用,帮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更好地保障自身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复合型人才。因此,体育教师应适当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体育课不被重视甚至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状,增加更多样化的体育项目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要针对男女生差别实施分类教学。对于高中男生来说,竞争力和爆发力是他们的特长,所以他们会较多地喜欢篮球、足球等;而对于高中女生来说,健美操、瑜伽、羽毛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很符合她们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项目,最好开启体育选项班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每个选项班有十人及其以上的学生就可以开课,尽最大努力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力争实现学生主动参与。
其次,各中学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深刻认识到健康是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础。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以往只提供篮球和跑步等设施的现状。例如,网球是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项目,学校可以考虑划出专门网球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训练平台。
三、改进考核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传统高中体育考核内容比较单一,一般是教师规定具体的考试项目,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然后开始考试,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信心,导致他们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严重偏离新课标教学目标。如有的学生比較擅长铅球和铁饼类项目,跳远水平比较有限,但在现实考试中,教师恰好把跳远作为主要测试内容,难免使学生感到不公平,最终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在分类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毕竟学生各方面素质不同,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效果往往比较显著。目前常用的因材施教方法是合理分层教学法。以女生800米训练为例,要求教师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对于水平一般靠上的学生,可以指导她们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把握一定的节奏;而身体素质稍差的学生,则按照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节奏,帮助她们慢慢提高自我。
当然,考核内容的改进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考核项目要多样化,根据学生选择的体育类型进行设置,同时注重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另一方面,考核时间最好由学生规定,以便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压力,使他们在考试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同时对于那些体育成绩稍差的学生也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力图真正达到体育训练的目的。
四、结语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目前仍在不断摸索中,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不断纠正错误,力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以实现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