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职中学困生,重塑学习弱势群体自信

2020-11-02陈家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自信重塑学困生

陈家阳

摘 要:职业中学的学困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如何找到原因,加以分析,探究重塑自信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尝试。

关键词:学困生;重塑;自信

为了全面提高民族文化技能素质,实现十九大提出的教育目标,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如何关心职业中学学生思想和学习,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和努力,才能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技能提升的合力,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让学困生也有一技之长,促使学生本人有自信地更好地成长和充分地发展。

一、职业中学学困生成因剖析

(一)学困生父母文化程度剖析。据对初中毕业生的调查表明,81.5%的学困生的父母只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学困生的家庭有些是经济状况不太良好,农村和个体经营者,造成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得法或忙于经商,无暇教育子女;或者放任溺爱,包庇纵容,或者粗暴无知,施行打骂,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环境中,会造成心理失衡,道德行为价值观念有偏差。

(二)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歧视学困生等反教育行为。如学困生在学校期间受到过老师表扬的仅占9.26%,而学优生达50%以上。教师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耐心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功感,而只关注到了学生基础差、习惯不良等等,缺乏耐心,尝试一次后学生不积极就放弃对其引导,甚至置之不理,将全部关爱给予优秀生,连学困生唯一的一点骄傲给予否定,出现了所谓的“马太效应”。在学困生心目中有“老师只知道夸学优生能力强,他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我想积极,还轮不上,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思想,因此心理上有一种逆反情绪导致学习困难。

(三)学困生在班级集体中处于孤独地位,他们最知心的朋友是学习较差、表现较差的与他们“同类”学生。他们有心事不愿向老师、父母、班干部诉说,据心理健康测试,学困生中有39.2%存在着明显心理障碍,表现为学习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故意倾向、渴望表现倾向。

(四)绝大多数学困生智力正常,造成學习困难的是非智力因素。性格内向,独来独往,不愿或不屑与人交流,造成思维不活跃,遇事不思考,不冷静,无耐心,未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久而久之会厌学,造成学习困难。

二、以学生为本,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正视学困生的存在,特别注重并关爱学困生的品德教育

由于初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人力和物力更多地集中在优秀生的教学和管理上,而把学困生搁置在一边,当作被抛弃的教学对象而任意放逐。因此,职业中学的学生中占据大部分的学困生现象客观存在,只能正视和勇于面对。教师要“德高为范”,用自己的职业魅力,发挥个体作用,注重亲和力来引导学生。

(二)改善环境,更新观念,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1.学校、老师、班级要营造一个充分民主、和谐,人人平等,尊重个性的宽松环境,要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很多闪光点,用好“罗森塔尔”效应,即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一所小学拟定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名单,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在教育过程中就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是保密的,但教师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这样对这些学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于是,8个月后的测验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虽然开始是随意拟定),不仅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的深厚,由此可见,对学生点滴关爱会对他产生不可想象的正能量推动作用。

2.以点带面,全面动员,循序渐进地促进学困生成长。虽然学困生占的比例较大,不要感到无计可施,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只要我们能够在班内、学科上采用“多米诺效应”,一定会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和学风,即游戏时,将十三张骨牌竖起来,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十三张,当第十三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的能量要扩大数倍,让班风对内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约束力,让集体中的每个人为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

3.搭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平台,让学困生得到赞许的目光,收获成功的喜悦。现行考试制度,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思维中评价的相对固定模式:考得好是优秀学生,考得不好,就不重视、不赞同、不鼓励。其实,只要学生能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尽管他回答不是很理想,也要用开放的方式给予鼓励,同时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方面很多,如学业成绩、技能成绩、活动能力、组织能力、社会综合能力等,并且让每一个学生形成对比自我是否进步的评价方式。对于学困生心理上有“失败定势”,教师必须分析出最初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败,分析其问题症结,消除其思想上的顾虑,重新认识自我。对学困生要进行家访,建立学困生档案,多角度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每个人都有出采的机会,增强学困生在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做到学生课课有所得,天天有所知。

要形成思想道德合力,研究和开发“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工作。让学困生重塑信心,认识自己能成人、能成才,让弱势群体的未来在我们的引导下获得改变,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罗森塔尔.行为研究纲要:方法与数据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 ﹝美﹞杰夫.科尔文.天才源自刻意练习[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猜你喜欢

自信重塑学困生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重塑未来
撞色拼接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