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控谈话类节目质量如何做好前期准备
2020-11-02蔡梦思
蔡梦思
[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是当今社会比较“火爆”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电视“脱口秀”(talkshow),是一种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眾,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本文试图从江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政策面对面》栏目的统筹、策划、制作入手,探讨如何从节目前期充分介入,把控谈话类节目质量。
[关键词]电视谈话类节目;《政策面对面》;录制准备;嘉宾选择;主持人准备
谈话类节目主要是一种由主持人提出问题和社会现象,嘉宾解答问题、分享观点的形式,主体是非电视从业人员的内容提供者。如何让这些非电视专业人士,在分享观点的同时,也能达到好的播出和传播效果。本文就从节目的选题准备、嘉宾选择和主持人准备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做好谈话类节目的前期准备。
一、选题准备,准备充足的选题背景资料
电视节目内容为王,如何选择好的谈话主题,是一期节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每期节目的最初,我们就要把选题内容选择作为重中之重。通常情况,我们的选题把握以下几个标准:
(一)选题有热度、时效性强
作为新闻谈话类节目,《政策面对面》首先要关注社会热点,而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又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2019年5月,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开幕,作为江西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政策面对面》栏目将《文化的力量)作为选题。由于关注社会热点,讲述展会背后的文化故事,所以在录制和播放中,嘉宾有话聊,观众愿意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选题有深度、广度和源源不断的话题性
和一般几分钟长的新闻节目不同,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政策面对面》有30分钟的时长。在电视收视习惯中,超过5分钟的同一话题节目,如果没有新内容的介入,就很容易形成观众的收视疲劳。因此节目中,不仅仅要陈述新闻事实,还要通过谈话,不断地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新的观点和话题。
同样以单期《文化的力量》为例,从展会盛况到展会亮点,再到展会背景、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最后谈到展会上所展示的江西文化特点,文化走向与传承等方面都作了深刻的剖析。正是因为有足够体量的话题内容,在最后的节目呈现中体现出的是嘉宾有话可说,观众听而不厌。
(三)选题有针对性
电视节目永远是为受众服务的,每个节目也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政策面对面》开播之初,就确定主要受众主要为本地区,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观察理解能力,对本地时事、政策、文化有需求的特定群体。在这种定位下,节目选取的话题一般都是以下几种类型为主①政策解读,②社会观察,③文化事件。例如:2019年2月我们关注如何做强江西稻米品牌(新政策推行);4月关注大学生就业(社会事件);6月关注总书记来江西调研的背景(江西事件解读)。都是基于这个选择标准,都在社会热点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介入、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服务受众。
基于以上标准,在选择了适合的选题之后,再做必要的背景资料准备,这些准备包括:
1.原始资料储备:包括政策的原文、附件等,帮助把握话题方向;
2.相关权威解读:社会已有的官方及媒体解读,帮助完善话题宽度;
3.社会舆论走向:了解群众和舆论对政策的反应,让谈话更有代表性;
4.拍摄视频短片:丰富节目类型,让节目更加丰富。
二、选择嘉宾,让适合的人谈出不一样的料
谈话类节目,话题是核心,嘉宾则是承载这个核心的载体。一般来说,在节目制作中,主持人提出话题,嘉宾解答问题,是节目的主要形式。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嘉宾,来解答纷繁复杂的政策走向和社会现象,则直接影响了节目的内容和深度。一般说来,《政策面对面》选择嘉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标准:
(一)形象与表达
电视节目中,形象与表达能力是嘉宾的基础,好的形象与表达,能吸引观众更加投入地倾听嘉宾的见解,不会被其他的外在形象所影响。一个好的嘉宾,应该有一定的形象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沟通意愿
具有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愿望和热情,是嘉宾克服电视录制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关键。电视录制不同于文字表述,嘉宾不仅需要出口成章,正面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需要接受“祸从口出”,受到公众对其敏感观点进行评判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节目嘉宾。
(三)有话语权、有观点、有话题
谈话类节目出观点是节目的核心,嘉宾作为观点的承载者,必须是相关领域的权威(话语权),具有解读事件的能力(有观点),以及观察事件的独到而真实的角度(有话题)。才能在谈话类节目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发挥嘉宾应有的作用。
基于这些思路,《政策面对面》在选择嘉宾上,一般在以下几类人群中选择:
①政府官员:尤其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人,他们不但具有政策的解读权威性,也了解政策背后的故事,政策走向,能够从宏观上带来不一样的政策解读。
②研究学者:常年从事政策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学教授等,因为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他们具备较强的权威性,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新颖独特的观点,可以对政策进行有效扩展,丰富节目内容。
③政策影响人群:来自基层一线的群众,他们是政策的直接目标人群,受到政策的影响最大。他们代表基层的声音和一线的呼声,他们的感受往往代表了政策的效果。三、主持人,搭好问题与观点的桥梁
谈话类节目,谈话是主要形式,如果说嘉宾是谈话的正方,负责提出观点,解答问题,决定了话题质量。那反方就是主持人,负责提出问题,串起节目。好的主持人是引子,是桥梁,不仅是将问题问完的传声筒,更应该是个话题的倾听者、现场谈话的组织者、帮助观众满足好奇欲的提问人,总结话题的点评人。因此在每期节目录制之前,我们都要求主持人作如下准备:
(一)必要的节目内容了解和准备
主持人要与嘉宾谈话,必须要与嘉宾在话题上形成对等,这就要求主持人在短时间里,充分了解话题的内容和深度,甚至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在短时间里迅速融入谈话氛围,从而形成对等谈话,激发嘉宾的参与思考。
(二)组织、理解、调度与引导
主持人是桥梁、是润滑剂、是中介人,这里总结几个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需要具备的能力。
1.融入:主持人是固定的,嘉宾则往往都是临时的。相对于嘉宾,主持人更加熟悉节目录制环境与方式,每次有嘉賓进入新的环境,主持人首先要帮助嘉宾迅速适应录制环境,融入环境,让节目录制顺利进行。
2.沟通:谈话类节目之前,需要列出大致提纲,帮助主持人控制节目走向。在节目开始前,则需要主持人与嘉宾进行充分沟通,让嘉宾了解节目的需求和要谈话的内容,便于节目顺利进行。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主持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尽可能地熟悉嘉宾背景,了解嘉宾;(2)与嘉宾一起熟悉当天谈话内容,与前期了解的资料做比对,修改谈话方案;(3)针对话题了解嘉宾见解,扩展节目方向;(4)把握“熟悉”与“神秘”的度,了解话题但把握了解的度,保持神秘,保持适当疑问可以在节目中达到更好的提问效果。
3.倾听: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要在谈话中倾听,了解嘉宾想要表达的内容,感受嘉宾情绪,从而有机会随时介入话题。
4.介入:当嘉宾在谈话中无法把控节奏,发表观点出现偏差,话题漫无边际,这就需要主持人适时介入话题,重新把控节奏,将节目带入正规。
5.提问:节目需要的话题内容,嘉宾没有谈及,或者嘉宾提出了新颖观点,容易让观众出现疑问时,都需要主持人在适当的时间,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话题引入,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探讨。
6.总结:嘉宾在谈话中有时候虽然形成观点,但观点分散,论据不足,不便于观众理解。这就需要主持人在观点形成,却又无法集中时提纲挈领,将嘉宾的观点进行?语化的总结与精炼,进行升华,便于观众理解。
结语
谈话类节目是嘉宾与主持人用谈话的形式,讲述的是社会热点的问题,寻找的是新颖的观点,是一个让观众能从谈话中多方面、多维度了解事件的过程。充分的准备,就是为了带给观众新颖的观点,让节目有话可说。
参考文献:
[1]胡梦飞.如何做好访谈类节目[J].传媒论坛,2019,(17).
[2]郭宏锐.新时代广播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5).
[3]杜哲.跨文化交流的电视谈话节目选题分析以《国际双行线》和《文明之旅》为例[J].现代视听,2013(3).
[4]李勇.当下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的创作模式及优化空间——以作品《中国有名师》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2018(4).
[5]张乐萍.浅析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对话[J].新闻传播,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