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课堂 重在引导

2020-11-02赵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实践

赵忠

【摘要】一直以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将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很多学生虽然记住了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等,但并不理解,这就导致学生在运用知识时不知道如何着手.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法代替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主动权,通过这种引导式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实践

前言:在當前新课改一再强调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引导”教学代替过去的“灌输”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主动权.本文认为,问题情境创设法是一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式,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全身心投入,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师如何立足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展开论述.

一、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不同,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问题自主分析、思考,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点,针对新的知识点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和想法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主动、自觉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被凸显出来,真正参与知识的探索,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知识.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对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学会”.在这种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浮于表面,学到的多是一些肤浅的知识.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的运用,是在传统教学思想上的升华,不仅强调让学生“学会”,还要达到学生“会学”.换言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理念下,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已经“咀嚼”好的知识,而是自己去思考、分析问题.与传统教学不同,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更多地关注过程,即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不仅掌握了知识,其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除此之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也会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今后遇到其他问题,也能自觉、有效地解决.

(三)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

传统数学课堂呈现出来的局面是学生记或听,教师讲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往往是一些表面的知识.譬如,很多学生通过单纯记忆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课本上的数学公式记住,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却不会运用.究其根源,学生并未掌握知识的精髓,所以遇到灵活的问题时也就不懂得如何变通使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的运用则不一样,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不再被动地记忆知识,而是去思考、去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做到理解性记忆,对于数学知识,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真正内化、掌握其精髓.这样,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或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情境,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自己学到的公式和概念去解决.

二、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遵循生活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有熟悉感、亲切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此外,遵循生活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且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生活情境时能够有效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数学模型建构能力,这对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地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笔者看来,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问题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尽量遵循生活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个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做木工的时候,木工经常要搭建各种框架,其中大多数框架都要做成直角形状.为了保证框架的角是直角,木工通常在一根木条上选择3米的长度,在另一根木条上选择4米的长度,然后保证这两条线段终点之间连线的长度是5米,即可保证这两根木条间形成的夹角是直角.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唤醒.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思考“直角三角形三条边是否有特定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为接下来勾股定理的讲解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问题引导效果,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如今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青睐并且获得广大师生认可的新型教学方式,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而言效果更好[2].所以,教师可以在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同时搭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可以让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价值最大化.

(二)遵循层次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初中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换言之,面对同样一道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轻而易举就解决,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绞尽脑汁也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尤其是在课堂提问环节设置问题的时候,应当遵循层次性原则,针对具有不同数学素养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另一方面,遵循层次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尊重,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由于问题情境是为学生“量身定做”,所以几乎每一个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都能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其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这对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比如时间与路程、数量与总价等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困生根据计算出来的速度、单价等列出一次函数方程式,接着让中等生将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出来,最后让学优生说一说从这个函数图像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这样的分层提问和逐层引导,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且学有所获,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又如,在讲解“随机事件与概率”这节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如对学困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天气预报说明天本市降水概率为20%,是指明天一天有20%的时间会下雨吗?”对于中等生,则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有黑色、红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的球,除了颜色不同以外,这三种球没有任何差异.其中,黑球有4个,红球有6个,白球有2个.现在让你随机在布袋中拿出1个黑球,问:你成功的概率是多大?”对学优生,则提出这样的问题:“现有一次函数y=kx+3,从-1,1,2这三个数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作为k的值,得到的一次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的概率是多少?”面对三类数学素养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递增.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三)遵循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从理论上说,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越有趣,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越强.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问题中积极渗透趣味元素,通过趣味元素的介入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笔者看来,增强问题情境趣味性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可视化情境的方式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制造悬念,从而增强问题的趣味性;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三视图”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然后绘制出所观察对象的三视图.这种立足实践活动而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四)遵循开放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基于条件开放的原则或结论开放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这类开放性问题情境,其优势是能够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差、学习效果不理想,与思维限制有关.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因为思维定式而找不到突破口,很多学生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不知道变换路径,导致学习进入“死胡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任务,这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这种图形有哪些特点,还可以基于开放性原则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现在有一家餐饮店想换一个标志,于是面向大众征集标志.要求使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段这几种元素,可以都用,也可以选择性地用,并且设计出来的图形要是轴对称图形,这样更有对称美.你能根据自己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参与这次设计吗?”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设计,并且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至少设计两种图形.接着,教师让学生展示成品并阐述设计理念.最后,教师让全班学生展开评比活动,选出其中最具创意的标志.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学生有充分的自我展现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而且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了深入的、全方位的理解.除了设计这类问题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创设法是一种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教学方式,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遵循“生活性”“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数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翔.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以两个教学案例为例[J].现代教育,2018(06):59-60.

[2]许柱.浅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18.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实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