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藤酮与阿维菌素复配对菜青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2020-11-02李鸿筠刘浩强姚廷山胡军华冉春丛林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毒力菜青虫阿维菌素

李鸿筠 刘浩强 姚廷山 胡军华 冉春 丛林

摘要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大田药效试验方法,在室内测定了鱼藤酮、阿维菌素、鱼藤酮与阿维菌素5个配比及烟碱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毒力,并就筛选出的毒力较高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5个配比中,6.77%(鱼藤酮+阿维菌素)的联合毒力高于鱼藤酮和其他配方,其共毒系数为268.52,LC50值比其他配方低,其次为3.85%(鱼藤酮+阿维菌素),共毒系数为121.71。6.77%(鱼藤酮+阿维菌素)与3.85%(鱼藤酮+阿维菌素)的共毒系数均超过120,表明这两个配方对菜青虫幼虫有显著增效作用。6.93%(鱼藤酮+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幼虫表现为相加作用,6.4%(鱼藤酮+阿维菌素)和6.87%(鱼藤酮+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幼虫表现为拮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77%(鱼藤酮+阿维菌素)133.54~267.08 g/hm2对菜青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和3 d防治效果均大于95%,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对甘蓝植株产生药害。

关键词 鱼藤酮;阿维菌素;菜青虫;毒力;田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S4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1-03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01

菜青虫(Pieris rapae L),菜粉蝶的幼虫,也称青虫,成虫别名白粉蝶、菜白蝶,鳞翅目粉蝶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重要害虫,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为常见,嗜食叶面光滑的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等[1-2]。以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仅啃食叶肉,3龄以上幼虫食量大增,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整株叶片吃光仅留叶脉和叶柄,造成缺苗,蛀入菜心影响植株生长和包心[3]。同时,虫粪黏在菜叶上污染蔬菜,降低蔬菜的商品价值,易引起软腐病发生。年发生代数:东北4~5代,长江流域7~9代,南方有12代之多。每年一般有春、秋两个为害高峰期,常年暴发成灾,严重为害时损失可达20%~40%[4]。历年来对菜青虫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农药进行,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环境。

鱼藤酮是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在環境中不稳定,容易光解和氧化,残留时间短,对环境污染小[4-6]。阿维菌素是一种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市场需求大[6-7]。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希望生产的蔬菜符合绿色食品要求。鉴于此,学者对生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加大,利用各种植物提取物及衍生物对菜青虫进行驱避或毒杀[8-11]。为此,选择植物源农药鱼藤酮与抗生素阿维菌素按不同比例进行配比,分别测定对菜青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菜青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7.5%鱼藤酮乳油(广西施乐农化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0.9%阿维菌素乳油(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烟碱乳油(云南海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供试虫源

菜青虫采自本所附近蔬菜地甘蓝植株上自然发生的种群。室内毒力测定为刚进入3龄期的菜青虫健康幼虫,田间药效试验为各龄幼虫。

1.3 毒力测定方法

试验采用浸渍法。先做预备试验,选出供试药剂试验的最佳稀释浓度范围,再根据预备试验选出的浓度范围,设5—6个浓度梯度。每处理(浓度)供试虫数90头左右。10头虫放一个浸渍笼,在配好的药液中浸10 s,浸渍过程中稍加晃动,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虫体上多余的药液,清水浸虫作对照。虫体晾干后把试虫放入盛有甘蓝叶的养虫盒中,再放入L:D=14:10、温度(25±1)℃、湿度(80%±5%)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24 h后检查虫口死活,用毛笔轻触虫体,没有任何反应为死亡。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以机率值分析法计算单剂和混剂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值、相关系数r、标准误差SE及95%置信限。根据LC50值计算毒力指数(TI)、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计算共毒系数(CTC),评价混合效应。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100/供试药剂的LC50

混剂(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100/混剂的LC50

混剂(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 A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含量(%)+ B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含量(%)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实际毒力指数×100/理论毒力指数

共毒系数>120表示增效作用,80<共毒系数≤120表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80表示拮抗作用。

1.4 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试验在本所盆栽场进行。甘蓝是秋季栽植的结球甘蓝。菜地为沙壤土,肥水管理水平一致,光照条件好。试验分别于2018年10月9日、11月6日和2019年3月26日进行。试验时卵和1、2、3、4龄幼虫均有,第一次试验时3、4龄幼虫居多,占56.12% ,平均虫口为3.44~13.79头/株;第二次试验时1、2龄幼虫居多,占66.17%,平均虫口为5.83~18.24头/株;第三次试验时1、2龄居多,占93.33%,3龄只占6.67%,平均虫口为7.23~14.28头/株。试验设6.77%(鱼藤酮+阿维菌素)267.08 g/hm2、178.05 g/hm2、133.54 g/hm2、0.9%阿维菌素乳油23.67 g/hm2、7.5%鱼藤酮乳油591.75 g/hm2和清水对照共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小区),小区面积20~30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留保护行。试验用“MATABI”超绿16型背负式喷雾器喷雾。该喷雾器工作压力3巴(约3个大气压),喷孔口径1.0 mm,每分钟喷水量0.5L/3巴,雾滴直径80~100 μm。喷洒药液量为3 945 kg/hm2。

施药前每小区标记合乎试验要求的甘蓝植株10株,每处理40株。分别于药前和药后1 d、3 d、7 d和14 d调查整个植株上不同龄期的活动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杀虫效果。显著性测定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计算公式: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100/施药前活虫数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對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00 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毒力测定结果

据单剂和复配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鱼藤酮、阿维菌素和二者的5个配比3.85%(鱼藤酮+阿维菌素)、6.77%(鱼藤酮+阿维菌素)、6.4%(鱼藤酮+阿维菌素)、6.93%(鱼藤酮+阿维菌素)、6.87%(鱼藤酮+阿维菌素)对菜青虫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39.28 mg/L、0.03 mg/L、0.98 mg/L、0.77 mg/L、1.75 mg/L、1.31 mg/L和1.53 mg/L,5个配比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1.71、268.52、75.15、90.83和69.55。其中,6.77%鱼藤酮+阿维菌素的联合毒力高于鱼藤酮和其它配方,其共毒系数为268.52,LC50值比其他配方低很多,其次为3.85%(鱼藤酮+阿维菌素),共毒系数为121.71。6.77%(鱼藤酮+阿维菌素)与3.85%(鱼藤酮+阿维菌素)的共毒系数均超过120,表明这两个配方对菜青虫幼虫有显著增效作用,6.93%(鱼藤酮+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幼虫表现为相加作用,6.4%(鱼藤酮+阿维菌素)和6.87%(鱼藤酮+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幼虫表现为拮抗作用(表1)。

2.2 田间防治结果

第一次试验结果,药后1~3 d,6.77%(鱼藤酮+阿维菌素)133.54~267.08 g/hm2与阿维菌素23.67 g/hm2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均为100%,而鱼藤酮591.75 g/hm2的防效分别为55.45%和68.93%;药后7 d,除(鱼藤酮+阿维菌素)133.54 g/hm2防治效果为68.46%外,其余处理防效均在90%左右。方差分析结果,药后1 d和3 d,鱼藤酮极显著不及其余处理;药后7 d,(鱼藤酮+阿维菌素)178.05 g/hm2、267.08 g/hm2和鱼藤酮极显著不及阿维菌素,极显著优于(鱼藤酮+阿维菌素)133.54 g/hm2(表2)。

第二次试验结果,药后1 d、3 d、7 d和14 d,6.77%(鱼藤酮+阿维菌素)133.54~267.08 g/hm2和阿维菌素对菜青虫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鱼藤酮防效在20.80%~65.78%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药后1 d、3 d、7 d和14 d,鱼藤酮防效均极显著不及其余处理(表3)。

第三次试验结果,药后1 d、3 d和7 d,除鱼藤酮外,其余处理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鱼藤酮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61%、87.68%、94.23%。方差分析结果,药后1 d、3 d和7 d,鱼藤酮均极显著不及其余处理(表4)。

3 结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配比中只3.85%(鱼藤酮+阿维菌素)和6.77%(鱼藤酮+阿维菌素)的共毒系数(CTC)大于120,表明只这两个配比有增效作用,其中6.77%(鱼藤酮+阿维菌素)的联合毒力最强,共毒系数为268.52,增效倍数为1.69倍。6.77%(鱼藤酮+阿维菌素)LC50值比鱼藤酮单剂和其他配比小,表明菜青虫幼虫对6.77%(鱼藤酮+阿维菌素)敏感;其SE值小,表明毒力稳定性好,活性变幅小。

3次田间防治试验表明,6.77%(鱼藤酮+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由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时1、2龄幼虫占多数,第一次试验时3、4龄幼虫居多,加之后二次气温较第一次试验时低,第二次药后雨日相对较少,第三次无雨。因此,第二次和第三次药效显著比第一次好,第二次的持效期较长。由此可见,温度越低,药效越好,持效期越长。田间防治菜青虫使用133.54 g/hm2即可,需均匀周到喷雾,菜青虫在叶背居多,应注意喷洒叶背,同时最佳施药时期在害虫处于1、2龄期,以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试验中发现混配剂对菜青虫没有杀卵作用,但其持效期较长,阿维菌素和鱼藤酮均具消毒作用,卵孵化为幼虫取食了叶片而使幼虫中毒死亡。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药剂对甘蓝植株产生药害,对天敌也未发现有不良影响。本项研究农药原料为植物源和生物制剂,由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植物源农药比较安全,适宜在蔬菜上应用,因此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Jogar K,Metspalu L,Hiisaar K,et al.Luik A.Influence of white cabbage cultivars on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the Peiris brassicae L.(Lepidoptera:Peiridae)[J].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7):283-288.

[2] 仵均祥,原国辉,史树森.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刘娜丽,肖正,王锋,等.菜青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2012(5):42-43.

[4] 徐志英,任莉,陈小军,等. 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上的消解特性[J].中国蔬菜,2018,357(11):70-73.

[5] 周游,张宁,黄其亮,等.鱼藤酮在甘蓝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 587-590.

[6] 杨新玲.《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推出在线网络版(Online Pesticide Manual)[J].农药学学报,2015(3):333.

[7] 马海芹,丁佩.阿维菌素的研究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10):20-23.

[8] 吴文伟,陈建新,管致和.番茄枝叶提取物对菜粉蝶产卵的忌避作用[J].昆虫学报,1998(S1):3-5.

[9] 李水清,于信洋.番茄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生物活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7,4(2):1-3.

[10] 朱九生,乔雄梧,王静,等.杠柳根皮粗提液对菜青虫生物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1):185-188.

[11] 吴利民,原国辉,陆宁海,等.三种植物挥发油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5,11(6):63-64.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毒力菜青虫阿维菌素
不同药剂对2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叶子国漫游记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1.8%阿维菌素微乳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
生菜不易生虫的秘密
万州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阿维菌素能否永不言败
近三年农药登记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