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痛逐瘀汤结合旋提推拨正骨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0-11-02江加义张安定吕维东唐宝生

光明中医 2020年20期
关键词:身痛正骨椎动脉

江加义 吴 波 张安定 吕维东 唐宝生 黄 超 谢 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由椎动脉受累所致的眩晕、视力模糊综合征。此类患者主要由于椎动脉受到动力性或机械性因素的影响,受到刺激或压迫,造成椎动脉血管狭窄或折曲,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1]。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同患者年龄、颈椎使用状态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2]。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出现年轻化特征,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中药口服、手法复位均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多以联合应用的形式出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本研究以7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身痛逐瘀汤联合旋提推拨正骨复位手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1月本院所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9例,按照入选序号奇偶性分别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对照组,39例)和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旋提推拨手法(观察组,40例)进行治疗。观察组包括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分布为47~82岁,平均为(55.4±6.3)岁;病程平均为(1.3±0.6)年。对照组包括25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44~79岁,平均为(53.8±7.5)岁;病程平均为(1.2±0.5)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①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②存在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头痛等典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③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知晓治疗方案及可能风险,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等其他因素所致眩晕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对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④治疗过程中无法耐受中断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旋提推拨复位治疗:患者在治疗椅上端坐,叮嘱其向上伸直脊柱并低头,向前屈曲头部至最大限度,内收下颌并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施术者使用前臂和上臂对患者下颌部和左面颊进行固定,沿患者脊柱纵轴使用身体和左肘的力量对其进行拔伸牵引,使用右手拇指顶住患者的颈椎偏歪棘突左侧,向右侧进行推拨,推拨限度为听到3个以上关节囊弹响和滑动为准,然后对双侧颈夹肌进行点按拿揉。之后使用相同方法对另一侧进行正骨复位,最后拿肩井并拍打叩击大椎,结束复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佩戴颈围以限制其颈椎活动,持续30~6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方剂组成:当归12 g,羌活12 g,桃仁12 g,川芎12 g,地龙 12 g,牛膝15 g,秦艽12 g,红花9 g,五灵脂9 g,甘草 9 g,没药5 g,每日1剂,煎水取汁分早晚服用,7 d为一个疗程。其中对于合并关节伸展不利、手指麻木的患者,加蜈蚣3 g,全蝎3 g;对于合并不寐、心慌、心悸的患者,加酸枣仁12 g,龙骨18 g;合并胸闷气短者,加薤白9 g,瓜蒌壳12 g。2组患者均同时配合理筋手法进行筋膜松解治疗:以推、拿、按、拨手法为主,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每日1次。

1.5 观察指标

1.5.1 症状积分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3]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进行评估,包括眩晕、颈肩痛、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5项,总分为44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5.2 总体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内容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显效(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位置性眩晕试验结果呈阴性,症状积分减少幅度≥80%)、有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减少幅度40%~79%)、无效(眩晕等症状有所好转或无明显变化,位置性眩晕试验结果呈阳性,症状积分减少幅度不足40%),其中总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积分2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 (例,

3 讨论

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椎动脉受累而引起的视力模糊、眩晕等症状被统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同椎动脉及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关,其直接原因为机械性压迫或动力性因素造成患者颈交感神经丛和椎动脉受到刺激,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5]。目前,临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普遍建议采用保守方案进行治疗。针灸、推拿、正骨复位、方剂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可控、创伤小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

脊柱内外平衡理论指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解剖位置存在细微变化,引起颈椎小关节紊乱、半脱位、错位等,导致神经根、脊髓、血管等受到刺激和压迫,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6]。旋提推拨手法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正骨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颈部进行旋转、拔伸等,可对内源性稳定的平衡进行调节,促使颈椎小关节紊乱得到纠正,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颈椎组织粘连,促进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恢复,缓解血管和神经根压迫。目前,旋提推拨正骨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并配合肌肉筋膜松解手法以促进患者颈部局部循环的改善。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旋提推拨手法联合筋膜松解进行治疗,其眩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7]。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眩晕”“痹证”“颈肩痛”范畴,病机为气血衰弱、肝肾亏虚,造成风邪入侵,痰湿阻滞。因此,其治疗应遵循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宗旨。身痛逐瘀汤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方中羌活、秦艽等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桃仁、川芎、红花等可活血化瘀,当归、牛膝可滋补肝肾,地龙可散结通经。现代药理研究指出,当归、桃仁、川芎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对尼群地平受体进行抑制,可促进血肿吸收,改进局部血液循环,并缓解神经根所受抑制[8]。临床研究指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普遍存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减轻患者血管和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正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其眩晕症状积分、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身痛逐瘀汤联合旋提推拨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案。综上所述,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旋提推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由于椎动脉血管压迫等所导致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同单用正骨手法相比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身痛正骨椎动脉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图说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正骨手法教学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