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配方颗粒加减治疗急诊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01张建民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疗效

张建民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急诊发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配方颗粒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20年05月开展本研究,择取样本为42例急诊发热患者,依据治疗用药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小柴胡汤配方颗粒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体温、退热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急诊发热患者应用小柴胡汤配方颗粒治疗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急诊发热;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52

人体体温超正常范围或自觉周身、局部发热均属发热,相关研究认为,发热的诱因为热源作用下人体内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调节性体温上升,如未能及时治疗,可诱发多种合并症[1]。临床治疗急诊发热多采用退热类西药干预,此类药物副作用多发,停药后体温反复升高。中医理论对发热的认识较为全面,采用中药组方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疗效[2]。本研究总结分析本院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并研究小柴胡汤配方颗粒治疗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20年05月开展本研究,擇取样本为42例急诊发热患者,依据治疗用药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腋下体温范围38-40℃,无认识障碍及药物过敏,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总结并分析两组各项资料,研究组男14例,女7例,年龄跨度18-62岁,平均(40.55±2.76)岁。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跨度20-61岁,平均(40.38±2.74)岁,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西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包括补液及抗病毒、消炎、退热等对症药物,并维持机体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研究组患者行小柴胡汤配方颗粒加减治疗,药物基础组方为柴胡15g、黄岑15g、半夏7g、人参10g、大枣10g、生姜5g、甘草5g。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适当加减药物组方。如患者为高热,加入生石膏30g;如患者咽喉干痒不适,加入连翘10g、桔红10g、禅衣6g;如患者心烦,加入瓜蒌10g;如患者口渴,加入天花粉15g;如患者流涕,加入野菊花10g、苍耳子10g;如患者咳嗽,加入干姜12g、五味子12g,去除组方中大枣及生姜。上述药物组方制作成为颗粒,患者每日口服1次,开水冲服即可,共用药10g。

1.3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退热时间;评估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标准为用药后24h内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标准为用药后48h内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减轻,其他评估结果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及退热时间

对比两组治疗后体温、退热时间,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2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3  讨论

发热属急诊科多发疾病,诱发发热的因素包括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变等,如高热症状持续,可导致机体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并可导致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也可危及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急诊发热需选择有效的药物快速退热,并避免体温反复升高[3]。

西药退热类药物是急诊发热治疗的常规药物,部分患者用药后产生严重副作用,且退热效果不佳,停药后体温反复升高。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发热是外邪侵入机体引发的热病,治疗需遵循发外不远热及攻内不远寒的基本原则。小柴胡汤源自中医典籍《伤寒论》,其主要功效为通畅气体,适用于外伤及内感发热的治疗。组方中柴胡具有透邪宣散及和解少阳之功效。半夏可调理人体胃气,黄岑可泻火润燥,燥湿清热。人参、甘草、大枣能够扶正祛邪,理气和中,三者配伍可疏半里之热,解体表热邪[4]。为提高急诊发热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辩证施治的运转,高热患者中加入石膏,可强化退热疗效,缓解邪热郁肺、胃火炽盛相关症状,有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强化退热疗效。不同组方联用能够调节人体内外平衡,消散侵入的邪气,可有效改善急诊发热的治疗与预后疗效,且配方颗粒服用方便,患者用药依从性较高[5]。总结本研究数据,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体温、退热时间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小柴胡汤配方颗粒加减治疗急诊发热疗效显著。

综上分析可知,急诊发热患者应用小柴胡汤配方颗粒治疗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同时,本研究中患者样本量较少,小柴胡汤配方颗粒的应用价值仍需持续分析。

参考文献:

[1]路越,张焱.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2).235-238.

[2]许舜清.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0,(4).127-128.

[3]高丽霞.感染后咳嗽应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治疗的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1):124,123.

[4]肖国庆.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J].特别健康,2020,(6):92-93.

[5]廖强.小柴胡汤联合葶苈大枣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159-162.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