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文明背景下森林经营的转变
2020-11-01曹荣豇
曹荣豇
(兴义市林业局,贵州 兴义 562400)
森林经营是维护林业建设成就和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管理活动。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与第八次相比,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2.96%,现有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75.6亿立方米,是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1],森林结构呈现出针叶林减少、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逐步增加的趋势。森林资源清查成果充分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森林资源的巨大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为此需要在新形势背景下,对我国森林经营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
1 兴义市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贵州省兴义市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兴义市现有林地面积14.22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8.85%,其中乔木林地5.94万hm2,灌木林7.83万hm2,其余林地类型为疏林地和竹林地,森林面积16.0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55.34%。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52.19万m3,其中:森林蓄积量504.07万m3,疏林地蓄积0.16万m3,散生木蓄积2.78万m3,四旁树蓄积4.52万m3。
乔木优势树种包括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乔木树种结构中,以针叶纯林结构为主,占总林地面积55.98%,其次是阔叶纯林和阔叶混交林,最少的是针叶混交林。林龄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为主,占乔木林地总面积73.54%,其次是近熟林占18.31%,成熟林和过熟林占乔木林地面积小于10%。
2 森林经营的作用
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管理,以围绕提高森林不同目的的使用效果而采取的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包括造林、森林抚育、择伐和皆伐木、更新等内容,是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
2.1 森林经营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随着造林绿化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国荒山、适宜造林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小,实施造林绿化困难程度越来越大,以单一的造林措施来推进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的总体效果逐渐降低。由于缺少资金支撑和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许多生态脆弱地区造林过后没有认真开展森林抚育工作,人工林成活率低,达不到防护效果。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中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在这个阶段林地草本植物生物量多,种群之间竞争压力大,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对乔木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达不到造林预期效果。
基于以上背景,需要对造林过后的人工林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活动,主要采取对幼龄林林下进行人工除杂草和灌木,保障幼树生长过程中能吸收足够的土壤养分和光照,中龄林时对林分密度过大的情况,对长势不良、有病虫害、密度过大的林木进行伐除,确保目的树种持续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林分结构。实施抚育措施保障了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率,使其发挥出森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2.2 森林经营对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早期传统林业产业经济主要以单一木材采伐和运输为主要经济来源,而现代林业产业经济除了采伐木材外,还包括森林产品的采集与加工、木材精加工、森林旅游与生态服务等多元化林业经济发展途径。多元化发展林业经济要求森林质量高,需充分挖掘和发挥森林资源和林地利用率,因此要对森林进行有效经营。森林经营对林业经济发展有以下积极作用:
(1)推广培育优质种苗。发展林业经济重要的前期工作是培育具有高产量、抗逆性强优质种苗,通过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经验保证培育种苗的质量,为高质量和高产量的商品林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规划,因地适树。为提高人工林造林成活率和成林率,使目的树种能够长时间提供可获得林产品,需要实地考察当地的温度、湿度、降水、植被土壤等环境条件,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在充分分析和研判后,在不同的规划地段选择人工造林树种和后期管理模式,有利于实施人工造林后经营者能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更好高效利用人力、物力配资源进行森林抚育等管理活动,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多元化林地利用。发展林业经济除通过种植商品林获得林产品外进行销售,在不影响原有人工林、天然林生长情况,维持森林面积不减少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多种途径合理开发林地利用。如利用林地空地面积,种植中药材、食用菌、花卉等农产品进行销售和加工,有利用节约土地资源和增加经营者的收入。充分挖掘森林的生态价值,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和认可度,更好促进林地上农、林产品的销售。
3 森林经营理论的转变
森林资源是具有获取难度低、周期长、可持续性的特点,同时森林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人口数量增加的和人类干预自然能力的增强,使得森林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为践行习近平主席的“两山论”,在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的生存空间,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原有的森林经营理论已经不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革新。
3.1 森林经营战略的转变
从扩展造林面积向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质量和生产力的转变。改变原有粗放性管理、造林后无人管理、无目的性管理的方式,提高造林过后人工林管理强度,通过线上和线下对管护人员进行多次培训和实际操作,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巩固造林成果和林业经济发展,同时能增加林业邻域内就业机会[2]。
3.2 森林经营目标的转变
从单一目标向多个目标的转变。传统的森林经营以单一木材生产为中心,目的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木材以支持当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国森林经营类型分为公益林经营和商品林经营,两种单一的经营方式没有体现森林的结构性、生物多样性、自然干扰等特征,经营目标单一不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需要多元化经营。主要分为三类目标: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二是供给服务,提供食材、木材、工业原材料、燃料;三是人文服务,营造森林旅游与休闲、森林康养、森林景观给人类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3.3 森林经营单位的转变
从经营单位是林分或林分集合体向景观或景观的集合转变。为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传统森林经营以林分为单位,通过森林的起源、林相、树种组成、立地质量等特征相似的地段进行划分,这种划分强调了森林的静态特征,忽视了森林在结构、功能及动态变化的规律。森林景观以不同森林和植被群落为主体,在土地单元上镶嵌组成的地理实体,具有一定的视觉特征,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高度异质性[3]。由于森林景观强调森林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交集联系,以景观为单位进行森林经营,有利于优化和利用景观资源和协调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还能减少森林生态系统与周边环境的矛盾,提高森林的自然补给和长期为社会服务功能的稳定性。
4 结语
森林经营是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根本保障,是巩固国家林业经济发展成果的根本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上升,对获得森林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本身的自然性、可再生性、低能耗性和环境友好性,决定了林业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桥梁。转变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有利于多元化发展林业产业,维护造林成果和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兴义市有着较为丰富的林地资源,森林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兴义的森林资源,学习先进的森林经营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等有别于传统林木采伐发展模式,森林效益得到提高,有利于兴义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实现兴义市绿色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