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操作课程分层分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2020-10-31谈少盈
洪 进 谈少盈 陈 莉 严 商
(空军预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培训要求大幅提高,“大班制”现象明显,但随之也出现“师生比”矛盾日益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巨大、个性化学习要求水涨船高等问题。如果继续沿用过去那种“大水漫灌”的无差别教学法,极易出现教师辛苦付出但学生整体学习质量不高、个体学习差距较大、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发生自我放弃等不良现象。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法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性强、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的操作课程,积极引入和采用先进的教学法,非常重要。
通过调研发现,分层分组教学法在操作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既贴近了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操作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本人将分层分组教学法引进到所负责期班的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分层分组的内涵
所谓分层是指在教学班内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科学地将学生分为层次不同的群体,并辅以不同的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课堂练习等,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与提高。
分层教学的设计必须坚持:(1)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个体之间学习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训练目标也应拉开水平。在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点和未来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终点之间,存在最近发展区的定位。将最近发展区相近的学生分到相同的层次,既有利于教师进行因人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也有利于挖掘学习潜力,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发展区水平。(2)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规律。学习基础和能力相似的学生,一般来说学习心理、特点、规律相仿,将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区分,辅以与之对应的教学资源、环境、方法,有利于提升质量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促进学生发展。分层教学的初衷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将学生整体分割成为不同的层次,对每一层次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4)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方法手段,如果操作过于复杂,反而会对教学造成影响。
所谓分组是指将同一层次中知识、能力、情感特点相近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组内开展的互帮互助,在组间进行的比赛竞赛,以维持较高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同等的、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
分组教学的设计有两种:(1)同质分组是将同一层次中相对同质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2)异质分组是将同一层次中相对异质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
分层分组教学的意义包括:(1)合作学习。在不同层组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关系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教学双方共同设计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探讨、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困难。(2)互帮互助。在不同层组内开展互帮互助,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协作,开展沟通交流,进行探究学习,共同提高进步。(3)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特别是操作课程注重理实一体,理论是基础,能力才是关键。分层分组的目的,正是着眼于创造与学生操作能力形成相适应的教学条件,逐步破除学生学习障碍,改善学习可能性,尽量使不同层组的学生都能够达到岗位能力标准。(4)兴趣牵引。要培养一名会理论、懂操作的职教毕业生,需要大量时间对操作技能进行反复训练,非常枯燥。通过分层分组,在不同层组之间开展竞赛比赛,提高训练的乐趣,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能学”。
2 分层分组的实施
在分层分组的实施上,由于本文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操作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指操作理论。理论是操作的基础,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学生只有完全掌握,才能顺利进入实践环节,所以对教学内容不进行分层分组。这一部分的功能作用,通过训练计划的分层分组来实现。
2.1 教学对象分层分组
单个教学期班在60-80人,一般采用ABC分层,即将教学对象分为优、中、差三层,优层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强,最近发展区水平高;中层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强,最近发展区水平较高;差层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弱,最近发展区水平弱。优、中、差三层人数比例控制在1:2:3。
以60人期班为例,优这一层大约是10人,中这一层大约是20人,差这一层大约是30人,如表1所示。
表1 以60人的教学期班为例进行的分层表
在分层基础上,再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设计上,考虑到“大班制”人数多的特点,基于简单易行的原则,本人在实践中采用同质分组。每组10人左右,分别设置一名小组长。因此,优层10人分为一组,中层20人分为两组,差层30人分为三组。责任分工上,优层主要根据训练计划开展自训;中层学生干部骨干负责组训;差层教师负责组训,如表2所示。
表2 以60人期班为例进行的分组及责任分工表
2.2 训练目标分层分组
训练目标针对的是课程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操作课程的能力内容可分为三块:基础模块、达标模块、拓展模块。基础模块指基础技能,难度较小;达标模块指课程大纲目标,难度中等;拓展模块指超纲训练,难度较大。
以标图课程为例,假设8P(批数)为达标,批数越多,代表标示能力越强。那么差这层最低目标是8P;中层和优层可适当进行拔高,训练到10P和12P,如表3所示。
表3 训练目标分层表
不同小组可结合所在层次的目标进行微调。如中层分为两个小组,训练目标为标示10P,但第二组训练水平稍差,可将训练目标降为9P;差层分为三个小组,训练目标为标示8P,但第二组训练水平较强,可将训练目标升为9P,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小组训练目标的微调表
2.3 训练计划分层分组
训练计划的分层分组并不意味着简化训练内容或降低训练目标,而是根据学生基础、能力、水平,将训练进度、阶段目标细化,开展阶梯化难度的教学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需求。训练计划分层分组要结合所在层组的目标,通常体现为增加或减少训练难度、时长。
如表5所示,单P科目难度较易,优层可缩短训练至1学时,中层第一组训练水平较强,也可缩短训练至1学时,其他层组仍按2学时安排;2-3P科目难度较易,优层、中层训练水平较强,可以跳过不训,差层第二组训练水平较强,可只安排1学时,其他小组仍按2学时安排;其他科目设计思想以此类推。
表5 训练计划分层分组表
训练计划分层分组对教师经验、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必须提前把握好所在层组学生特点、可能遇到的问题、重难点突破的障碍等,确定好训练科目、时间。再根据实施情况,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搜集意见建议,适当进行微调,确保学生完全掌握技能方法。另外,教师还须负责不同层组的精确指导,为学生解疑答惑,帮助学生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困难。
2.4 课堂练习分层分组
为保证分层分组质量效益,课堂练习也应进行必要的分层分组。课堂练习分层分组主要体现在重点能力培养和训练难度上。
针对优层,要聚焦于技能的综合应用,重点进行拓展,有意识地提高难度和进度;针对中层,要锻炼技能的娴熟应用,适当加大难度和进度,兼顾训练的基础性和拓展性;针对差层,合理控制难度和进度,重点训练对必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体现基础性。在同层小组之间,可采取比赛竞赛、训练点评等方式,浓厚训练氛围,增强训练趣味,巩固课堂练习分层的效果。
课堂练习是技能的载体和能力形成的依托,课堂练习分层的科学、合理性是教学效果的关键保证。通过高质量、分层次的课堂作业,教师的教学才能“对层入座”,学生也会感到“有层可学”。
2.5 课后作业分层分组
学生要获得较强的操作技能,单靠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来巩固和提升。针对不同层组学生,布置与其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相匹配的课后作业,是保证分层分组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针对优层,课后作业要加大难度,并具备一定的综合性,适当采用部分探究性、讨论型的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技能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锻炼学生合作攻关的能力;针对中层,课后作业要兼具基础性和提升性,强化对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中后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提高难度;针对差层,以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基础作业为主,配合好课堂练习打牢基本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难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同层小组之间,进行作业讲评和作业展示,一方面增加学生完成的压力,另一方面提升作业的动力。
2.6 学生评价分层分组
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法,可以使不同基础、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持续的进步和提高。与之对应,对学生的评价,在分层上要坚持鼓励性,在分组上要体现差异性。
针对优层,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不断探索超越,强调挑战和竞争;针对中层,要突出鼓励提倡竞争,充分挖掘个人潜能;针对差层,要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经常表扬,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每次课及不同训练阶段,教师和学生骨干要善于评价不同层组课堂表现及训练情况,并根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打出平时成绩,从而形成从客观的评价到学生更加努力的正反馈。
3 教学效果
通过近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一方面体会到分层分组对教师的能力素质的高要求,同时付出比传统教学期班更多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它也确实符合当前“大班制”教学的现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普遍比较欢迎。主要表现在:
3.1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应用分层分组教学法后,通过分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依托分组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同时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不同阶段辅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个人的进步看得见摸得着,提高了信心,也能感受到互帮互助的集体温暖,学生学习积极性水涨船高,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能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018年本人所带期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2019年采用的是分层分组教学法,通过对所带期班进行教学法喜好调查:学生针对传统教学法,不喜欢的有15%,感觉一般的有20%;针对分层分组教学法,不喜欢的有10%,感觉一般的有16%,如图1所示。
图1 2018年和2019年教学法喜好统计图
在传统教学法下,学生感觉没有信心的有8%,缺乏信心的有10%;在分层分组教学法下,感觉没有信心的有4%,缺乏信心的有6%,如图2所示。
图2 2018年和2019年学习信心统计图
3.2 学生整体成绩进步明显
传统教学法主要依赖大量课后时间从事重复训练来达到效果,弊端一是会导致学生厌训情绪比较严重,训练易进入瓶颈阶段,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做学生思想工作;二是成绩到达“天花板”之后就很难再进一步跃升了;三是合格率可以保证,优秀率不高。
2019年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法后,所带期班平均成绩、优秀率、合格率均得到较大提升,与2018年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成绩对比,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教学法同一课程成绩对比表
3.3 学生学习差距缩小
分层分组教学法主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学习,将教学目标、路径阶梯化,减小学习难度和障碍,改善学习可能性,同时增强训练趣味,加强学习趣味性、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不同层次都能得到提升。特别是中层和差层,由于训练过程重视结合个性特点和开发潜能,进步幅度普遍大于优层,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差距不断缩小。
2018年采用传统教学法,期班前10名与后10名的平均成绩相差21分;2019年采用分层教学法之后,平均成绩之差降为12分,如图3所示。
图3 2018年和2019年前10名与后10名成绩差距统计图
4 结 语
由于经验不足、精力不够等因素,笔者在分层分组实施中,发现了如教师既负责组训,又担负精确指导,容易顾此失彼;组织比赛竞赛时学生干部骨干能力较弱,课堂秩序易受影响;训练计划分层分组过多依赖教员,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需要不断探索解决。
同时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的限制,本文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在分层分组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没有全部予以考虑;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对象、训练目标、训练计划等资源、要素的设计还不够详细;三是在教学成效上还缺乏更全面的数据支撑,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