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三题
2020-10-30张泽武
张泽武
化 湖
化湖,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化”是汉语常用字,它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一个头向上的人和一个头向下的人组成,本义是变化,也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即造化。化湖之名,不知道是緣于牟定有一座化佛山,还是牟定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而定名。总之,我对牟定人起“化湖”之名的智慧是佩服到极致。化湖,是一个人工湖,在十多年前,还是一片丘陵状的田地,如今,这里成了牟定最热闹的地方,四周高楼叠起,几条大街在这里汇聚,休闲、娱乐、购物、赏景,让你应接不暇。若是外地的朋友来牟定游玩,化湖,就是一块响当当招牌。
去化湖,当然不是去看大江大湖,而是去看一道风景,一种浓郁的特色韵味,你可以看它的明净妩媚,看它的婉约情致,看它的端庄典雅,看它的鲜丽清新。
初晨,漫步化湖,迎着清晨的薄雾,踩着一夜的夏露,微风掠过,凉意扑面而来。当朝阳已经露出了半张脸,一丝半缕的晨光透过云层洒在湖面上,湖边风拂垂柳,丝绦般的枝叶像是一副窗帘悬挂在你的眼前,如有如无的遮盖着还未苏醒的化湖。或许,这种念头应该缠绵在一个佳人踏春的季节里,这个季节有太多的理由让你敞开心扉,去接纳那些泛滥的花香与暧昧。笼罩在湖面上的薄雾被上升的阳光逐渐驱散,微风吹来,湖面荡起阵阵波纹,在阳光的反射下金光闪烁犹如被镶嵌了千万颗珍珠。不时有鱼儿好奇的蹿出水面溅起水花,仿佛想看看湖面上美丽的风景。此情此景,你只需用了一种心思,一个眼神,便苏醒了一幅泛黄的画卷,绿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铺展在你的眼前。
中午的化湖别有一番韵味。喧闹的化湖广场,似乎还停留在昨夜左脚舞欢歌的余味里。一群群老年人,中年人,演花灯,唱调子,下象棋,打扑克,累了,就坐到化湖边高大的棕榈树、叶榕树下,享受凉风,享受湖的静谧。湖面涟漪微微,却足以令媚影破碎,抬眼望去,蔚蓝的天空,天空下波光潋滟的湖水,湖边的沙滩、沙滩上游玩的儿童,一排排的景观树,在这里,就像有一支无形生动的画笔,酣畅淋漓地泼墨抒怀,描绘着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人在化湖,稍不留神就成了画中的人。
夜晚的化湖,像是天边荒漠中兀自立的巨岩,古老,浑朴,天成,勾勒出的图如一幅卷轴徐徐展开。耐不住性子的青蛙和蟋蟀,歌唱起来,像是故意要打破这少有的宁静,湖边的杨柳慵懒婀娜,温柔地拍打着湖面,景观灯倒影在湖水里,流光溢彩,由近及远,射出不同的色彩,撩拨你的视野。夜色下的化湖,极力地张扬着它多情的风采。有月光的夜晚,如银的月光尽情地洒在湖面上,清凉的风抚过干燥发热的肌肤,阵阵凉意沁人心脾,让人忍不住想与化湖一起共枕入梦。
彝和园
彝和园的夏天,阳光格外暖和,我踏着古镇的青石板大街,前人的足迹朦胧而又清晰,古色古香的街面和楼房,缱绻在这江南旧梦里,斑驳与繁华的光影轻舞流转,心早已遗落在旧梦尘埃里。
彝和园是一幅画,小桥、流水、古宅、庭院,演绎着亘古幽远的历史。进入彝和园,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明清式建筑,飞檐翘角,画栋雕梁,长街短巷、黛瓦粉墙、店铺林立、青石板、客栈、绣店,银号……家家古香古色,处处悬灯结彩。古镇内小桥流水,河水碧波荡漾,岸边亭台楼阁,花木扶疏。徜徉在古街,品味着古街,房子是古老的,气质是古老的,觉得房子里的人家看上去的模样也是古老的,并且做着同样古老的生意。映衬在碧蓝天际间的檐角的飞拱,楼顶的青瓦,像被历史的烟云磨旧了似的,在氤氲的春日阳光里显得格外柔情,分外平和。偶尔一缕缕阳光从浮云间穿过格子窗精致的雕花,将斑驳迷离的丝丝光影遗落在古镇房屋悠悠的旧梦里。古街,旗幡,行人,显现出深厚素朴的古意,形成一幅祥和古朴的水墨写意。
走进古镇那些小胡同里,柔和的阳光洒进深邃的小巷落在一座座古朴清雅的院落里,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转角楼。一座座古老的宅院,朴素,无言,却生长着精美的壁画和巧夺天工的雕花。散落在檐下的物什,小巷里闲逛的人群,一样的温暖阳光,一样的轻柔地洒在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上,古镇里的光阴,就在这样在光影间悄然溜走。
在古镇里游玩,时空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房子和商铺,还有她那迷人的氛围,不只是建筑的氛围,更是一种历史的生态文化氛围。彝和园是文化园、山水园、风情园。茅州古衙,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其他建筑更为壮观,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前后三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最后面的一个院落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明清时期官署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每个柱廊上不光有画,还有诗词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体民情穿世势但求无愧于心,凭天理秉国法岂能尽如人意”……透过那些楹联,那些立政为公,执政为民的墨香,在阳光里悄悄逸散,润泽了这座载满故事的古镇城池。
在茅州古衙的正对面,是彝和园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筑——古戏台。古戏台采用颇为壮观的九脊顶式屋面,浮雕石壁,吊脚楼柱,展示了彝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根基。牟定是左脚舞的故乡,是滇中彝人的聚居地,从古代起,牟定人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吐出万物,化育生机,曾经演绎了“鼎食匠乡”的辉煌。腐乳文化、左脚舞文化、酒文化……铁匠、铜匠、石匠、篾匠……正因为如此,牟定人走夷方的故事源远流长,千年相传,男儿热情似火又豪迈,女儿柔情似水又英气勃勃,历经苦难,饱受磨洗,坚韧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泥土的芬芳,古老的传唱,自然的风景,三百六十行的现实民间版本,这是一个构成古老生活元素的地方。人们用一种厚实的世俗生活和欢喜劲在戏台上展现生活,在瞬间变化和截然不同的脸谱和角色里,上演着昨天和今天的故事。戏台建成后,曾举办了“彝和园杯”——中国彝族左脚舞大赛。在古戏台边,最值得深思和感悟的是戏台两边的对联: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
彝和园占地1000多亩,葫芦海水体近200亩,湖心岛占地40亩,还有在建和待建的超大月琴雕塑,左脚舞雕塑,化佛山的微缩景观、天台望月、凤屯雅苑、共和盛景等等,充满了浓郁的彝族风情和民俗气息。
彝和园虽然是一个刚刚兴建十多年的古镇,但它却像是被时空一下子粘贴在了历史烙印的深处,它像一幅线条分明流畅的印象派油画,又像是一张风光的明信片。彝和园的名字,注定在多年之后,将会被人们逐渐从彝族风情的长河里发掘打捞出来,翻晒成熠熠生辉的旅游名片。
大石门
大石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蕴藏着龙川河千百年来的美丽与动听。
化佛山脚蜿蜒的龙川江一路歌唱,从牟定坝子向东流淌,流过江坡坝子,便进入高山峡谷之中,大自然就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大石门。
一个阳光和煦的中午,友人相约游览大石门。从江坡镇政府出发,沿着一条弯曲的柏油公路顺山而上。我们的车子犹如天空中流动的白云,轻快自如。上到山頂,从车窗外放眼望去,奇峰俊秀,逶迤起伏,满目皆翠,那泼墨泻玉般的绿色在春日七彩阳光的照射下,瞬间便鲜活起来。
离开公路,我们徒步往下走,进入峡谷,空气似乎一下子就凉爽下来。在这春寒乍暖的时节,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丝丝寒意,但急步行走,我们的身上还直冒热汗。路越来越难走,身后的山峰却变得高大突兀起来。好不容易下到谷底,人如落井沉洞,环顾四面山崖,历数白云匆匆过隙,真有坠入万丈深渊之感。随着景物的切换,大家心潮起伏跌宕。顺着谷底的一条小径走,小径的下面就是哗哗流淌的大河,河水奔流不息,翻波涌浪,不时升腾起袅袅的水雾,使得河谷有一种浓重的潮湿气息。小径蜿蜒曲折,布满苔迹。山坡上的树木青翠蓊郁,一簇簇的野花五颜六色,遍布山际。抬头看,山巅中倾泻而下的缕缕阳光,异常强烈,眼中一片流柱熔金的景象。天空中流云缥缈,云的影子在山腰滚动。四处望,峡谷像一幅透明的水彩画。
一段艰难的行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石门。这里的景观让游人叹为观止。只见河谷两岸树影婆婆,树藤缠树绕枝,垂挂如帘,随风摇曳,风姿绰约。观峭壁,峰高崖危,险峻如削,绝壁层层,石蔓横生,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放眼望去,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河床中。那些石头千姿百怪,神奇迷人,有的安如磐石,有的似罗汉叠加,有的似莲花瓣状,有的似刀锋箭镞,还有的横生倒挂,似人似兽,令人遐想。这些石头有大有小,小的如芝粒,如鹅卵,大的似小山。这些石头光滑清亮,苔花斑斓,一摸一看,让人奇思妙想,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
大石门,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这块神秘的自然景观忘情。这里的一景一物,太像一个藏在深山中的闺女,她尽情地舒展着不同的身段,让人醉眼迷离,百看不厌。石头被清冽的河水流入湖中,流水在石头间荡漾着鱼鳞似的涟漪,轻轻跳跃,哗哗作响,恰似天籁之音。还有河边的山,山上的树,树中的花草,峡谷上空的蓝天白云,使得大石门的风景如此巧妙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大石门不但是一处观景的好地方,而且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在河中,我们爬上一个平坦的大石头上,拿出随身携带的食品,一边慢慢品味,一边观看风景。又有几起游人来游玩了。游人多起来,空旷的山谷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他们有的拍照,有的驻足观看,有的拿着渔竿钓鱼,有的嬉戏玩耍。他们从一个石头跳到一个石头上。年轻人和小孩子索性脱了鞋子,挽起裤脚,到河里摸鱼戏水。春日峡谷里的水冷飕飕的,但那种冷,抵御不了野趣对游人们的诱惑。他们一会儿摸起一条小鱼,一会儿捡起一枚漂亮的彩石,不时踩在软绵绵的青苔上,也会尖叫着,欢笑着。此情此景,让我在河中醉,河成画中景。
登山远眺,大石门安静得像酣睡的伏龙,高耸的群山挡不住视野,晴川历历在目,梵呗隐约可闻。沿着这河谷一直往下走,你定会惊叹,高天白云袅绕,大地鹤舞龙翔。
责任编辑:张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