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期望效应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30户林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2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形成性评价

户林林

摘  要:教师期望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产生的影响,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教师要研究期望效应的作用模式,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抑制负效应,促进正效应,促使学生沿着教师期望的积极方向不断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接受一批新的学生时,总会选择合适的对象来进行实验,这个实验过程学生是不知情的。当一学期过后,总能惊喜地发现,接受实验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有的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自我效能感、形成性评价

教师期望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1]。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产生的影响,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教师要研究期望效应的作用模式,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抑制负效应,促进正效应,促使学生沿着教师期望的积极方向不断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在接受一批新的学生时,总会选择合适的学生对象来进行实验,当然这个实验过程学生是不知情的。当一学期过后,总能惊喜地发现,接受实验的学生有的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有的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教师权威性,他们总是相信老师的话语,并且绝大部分同学会服从于教师的权威。虽然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充当着多种角色如传道者、家长、朋友、研究者等,但是教师的权威性始终会树立于孩子们的心中。出于对老师的信任,他们才会按照我所设想的实验方向演变。

一、实验对象的选取

实验对象的选取并不是随机的。我最先看到的就是孩子们以前的成绩单,成绩差不代表一个孩子真的差,成绩中下等的孩子是首选的实验对象。我所选取的对象的成绩有一分布个区间:30-70分。这个区间的孩子可以进行成绩和智力上的训练和提升。在5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部分同学绝大多数可以提升至60-95左右,成为班级中很有影响的一部分力量。在在分数过于低的在孩子中间,教师要更深入的筛选,在小学高年级段,分数过低的孩子多数基础知识等于0,或者存在严重的学习习惯不良,又或是智力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在这些孩子中间我的期望是进行品行和习惯的培养,主要提升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参与课堂合作的精神,让其了解一定的外国文化,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影响教师期望效应实验的因素

(一).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1.学生的学习需要充沛的体力,合理的休息,合理的饮食,合理的时间安排都能提升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去年我选中的一个同学黄某某作为实验对象,在课堂上总是趴着睡觉,精神萎靡,体型消瘦,后来才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不好,兄弟姐妹比较多,长期营养不良,影響他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他的学习状况。

2.教师期望效应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孩子之间良好的合作。老师亲切,让他们可以消除答错受罚的疑虑;老师的方法有趣幽默,让他们课堂上爱说爱笑爱活动。所以教师的话语,教师的方法,教师的关怀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精神状态。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二)教学方法

1.教师教的方法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教师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基础较差的孩子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比较简易的听、说、读、写训练,从简易的对话引入,加强孩子的听说技能培养。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教师加强和家长的合作,循循善诱的帮助他们重新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性格比较孤僻不敢开口的孩子,老师更要付出关爱,积极鼓励他们开口说,勇敢的跨出表达的第一步。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供多种渠道资源,提升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孩子长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2、学生学的方法

教师的教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孩子们的个体能动性,体现出人本主义,真正的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而孩子的学习效果好坏要收到学习策略的影响。基于新课标的学习策略有自主学习、任务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2]

基础较弱的孩子起初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的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我可以根据他的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孩子分配不同的任务,任务有些孩子比较简单,能听说读便很好,相对进步比较大的孩子就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能培养其发散思维的任务,如设计一个海报,策划一个写作宣传栏,或者是阅读一些课外英语书籍等,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

当然课堂上要多运用小组合作,2人、3人、多人都可以。合作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相似的目标,有共同的兴趣。所以以前我的教学中,会按照不同的水平的分组。但是后来我发现让不同水平的孩子组合,可以发挥孩子们之间的友好互助精神,优秀的学生可以作为同伴更好的帮助后进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能作为老师的小帮手。此外,也增加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三)及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来说,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步入优生的行列更是不容易。在实验的开始阶段,会有一些同学持有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在学习中,教师要不时的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果,体现出自我效能感。[3]

对于所有孩子,课堂上的一个口头表扬,能让孩子瞬间体会到进步,体会到喜悦,生出自豪感。可以是一个题目的正确解答,当我的学生在很好的完成一项习题时,我会给他们大大的勾,还有额外的小星星作为奖励。当然进步也可以是课文流利的朗读。语言习得的过程要靠听说。而部分同学在学习时存在语言障碍,如果他能在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下朗读课文,可以得到我特别的夸赞,并获得小奖励。

三、教师期望的效果

(一)课堂氛围的提升

由于孩子们在不断的表扬暗示下学习,老师尽量通过鼓励、赞赏、表扬的行为进行教学,班级里的学生在欢快、积极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课堂氛围温暖、活跃,孩子的积极性高。

(二)孩子品行的改善

开始的时候,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习惯。但是,经过一学期或者一年的相处和学习后,他们可以和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在课堂上积极的提问、思考、合作,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可以为自己的学习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取得进步。

(三)孩子成绩的提高

孩子都愿意看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只要是进步,都值得肯定,值得赞扬。回到家后更能和父母更和睦的相处,得到父母的夸奖,从而实现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四)孩子完美人格的塑造

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內隐行为稳定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特征。素质教育更要注重于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由于自卑,通常不够自信,从而在和同学交往、家庭交往、社会交往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而通过教师期望效应成绩得到改善的同学,他们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喜悦,他们学习态度的改善,他们脸上洋溢的自信,塑造出完整的人格。

最后对孩子们的评价也要是多元化的,一线教师应该多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调整和孩子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教师期望效应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海艳《教育教学论坛》

[2]  林立《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学方法

[3]  姚春《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形成性评价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