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2020-10-30吴里发
吴里发
摘 要:新课改的发展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思想决定着在课堂上所落实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又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创新教学方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學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改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直观情境;优质问题;生活元素
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研究教学方法是每一名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是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还在于实施后是不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以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对教学方法做出创新,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情感享受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作以下几点研究: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情境的创设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对学生日后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学习知识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下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在新课改背景下绽放小学数学精彩课堂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物体(三)》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平面图形,导入了新课内容。然后,我通过几个具体的图形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想象推理后拼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想象、验证、总结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我引导学生整理了学习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直观情境,激发了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了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数学课堂当中,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绽放。
二、设置优质问题,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将合理的问题呈现在课堂上已经是教师所必须要具备的教学思想。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设置优质的问题,保证提出问题后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欢乐,力求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位置》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座位图,对学生提问道:“你们谁能用语言描述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呢?”从而在问题情境之下,使学生有了对行和列的初步认识。然后,我继续根据座位图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了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数对的含义,提高了学生将数对与位置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能力。之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了如何用符号描述位置,培养了学生的符号化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整理了学习内容,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设置优质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切实达到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融入生活元素,体现数学学科价值
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引发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知识。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体现数学的学科价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充分优化。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可能性》这一节时,首先,我以生活中抛硬币的游戏与学生做交流互动,又为学生介绍了生活中的随机现象,使学生有了对可能性的初步感知。然后,我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学生具备了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结果的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了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词语,如“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让学生交流了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活元素,体现了数学学科价值,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刺激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大优化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改改革的实施背景下势在必行。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付出创新行动,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取得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金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88.
[2] 郭海波.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