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专业建设探索

2020-10-30甘元彦陈丘桐张碧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2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装配式建筑专业建设

甘元彦 陈丘桐 张碧波

摘  要:新工科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经济新形势、人才培养新要求下提出的国内工程管理教育改革方向。同时出于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高素质专业人才出现巨大人才缺口,进而也就对建筑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提出新工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专业建设探索,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设置全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建立校企深层合作、全面协同伙伴关系。

关键词:新工科;装配式建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本科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建筑企业单位,都在努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行业发展。伴随装配式建筑在有关政策上的逐步推进和落实[1],传统建造模式培养下的技术人才早已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市场需要,装配式建筑人才出现重大缺口已然发展为限制我国建筑行业转型的问题之一。应该怎样填补装配式建筑的人才缺口,探索全新的建筑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所以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专业在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革新研究。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大学专业信任感”是学生在入校之初对大学专业的信任感,认为学校专业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影响“大学专业信任感”的主要因素有三点,即专业科学性、专业影响力、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定位。专业科学性,具体指的是专业科学性越高,越可以高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专业影响力,主要指的是专业在社会和民众心中的认可度,即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专业,以及学校自身的重点专业,这些头衔都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信任感;专业的认知定位,具体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评价,评价越高表明学生对专业的信任感就越高。

为强化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就感,有效解决新工科建设过程,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自我学业和就业的疑惑,以及加强新工科建设中学生对专业的信任感,采用本科导师制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本科生导师制具体指的是根据本科生导师对所指导学生的了解,如道德品质、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学科竞赛、职业规划等方面,地方高校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导师对指导学生在人生理想、学习态度、专业方向、实践操作、三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和方向,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使得学生可以发自内心地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现今为止,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发生改变,从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这就导致生源质量也随之发生降低,特别是新工科建设下的生源和其他专业相比较的话,普遍表现较差,怎样将新工科建设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于国有利的真正人才,适应市场需求,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和探索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就十分有必要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实施本科导师制。装配式建筑专业实行本科导师制,导师的作用就是提前对大一新生进行选课指导,并对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进行初步介绍,增加对大二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的引导,对大三的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对大四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进一步的指导。

2设置全新的课程体系

在高等院校本科专业性指导下,学校装配式建筑学院可以成立“卓越工程师计划”,设置跨学科课程,建设可以有力表现建筑建造全过程的专业课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技术、管理、法规以及经济层次。装配式建筑专业中的交叉学科极其繁多,如机械制造、建筑设计、材料科学等,所以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门槛,跨学科教学,同时,积极展开联合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不同学科学生可以聚集在一起进行友好交流,加强知识融合。另外此举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新认知,并对传统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优化升级。3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实践训练条件是确保学校装配式建筑专业实训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室、实验设备以及实验中心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行业先进的技术、资源、人脉以及仪器,在学院模拟出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着较强的参与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理论知识。并利用亲自上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全方面理解生产和施工的全过程。同时为了优化实践教学力度和层次,现今高等院校有必要积极加快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进度,如成立实训工厂,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实践操作环境。

3建立校企深层合作、全面协同伙伴关系

利用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全面合作的伙伴式关系,从上课教师(包括理论课、实践课,教师一同制定教学大纲、承担教学任务)、课程团队、专业设置(如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专业群(专业教学群指导)、产业学院,在各个层面深化合作,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装配式建筑转型升级所必需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4结束语

对新工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专业建设进行探索,依托新工科的技术要求,按照装配式建筑专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和标准,对专业建设内容进行升级改造。希望本文对新工科的理解以及对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关探索可以为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科丰,姚金星,刘昌明.“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20,9(09):270-271.

[2]  涂劲松,李瑞霞,周明,等.“新工科”背景下建筑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9,38(12):88-93.

[3]  李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装配式建筑”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04):266.

[4]  陈雯.“数字建筑”发展与土建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契合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5):1-5+9.

[5]  闫长斌,杨建中,梁岩.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6):152-160.

作者简介:甘元彦,1980年3月,男,重庆市,汉,研究生(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建七局博士后工作站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研究方向: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装配式建筑专业建设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